朴素妍机场图片:求教近代一个自杀的美国现代派女诗人(近代)的名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01:35:17
曾经读过《读书》里面讲过这个女诗人,但是很遗憾名字我忘记了。她才华横溢,与丈夫情投意合,但婚后发现丈夫不忠,不堪受辱而自杀。她是个非常短命的诗人,逝世时仅二十余,所存诗作亦很少,但被认为是近代最杰出的一本诗集(好像只有十几首)。其中有几首是她自杀前对即将出世的女儿的一些隔世对话(诗人当时已怀孕)

非常想重读她的作品,哪位《读书》的资深读者或者通晓此情的高手来解我之疑惑。

普拉斯

这里有没有????????

罗宾逊,E.A.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1869~1935)

美国诗人。在缅因州加德纳镇长大,这个地方就是
他日后诗中所写的“蒂尔伯里”的原型。1891年进入哈
佛大学,两年后因家贫辍学,去纽约谋生,曾做过地下铁
道的稽查员。1896年自费印行诗集《急流与昨夜》(后
易名《夜之子》),其中一些诗在当时即已脍炙人口。
1902年,诗集《克莱格上尉》出版,一向欣赏他的诗才的
西奥图·罗斯福总统帮他在纽约市海关谋得一个较为清
闲的差事,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写诗。1916年,诗集《天边
人影》出版,获得好评,确立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他后来
出版的重要作品是长篇叙事诗三部曲:《墨林》(1917)、
《朗斯洛》(1920)与《特里斯丹》(1927)。他曾于1922、
1925、1928年三次获得普利策奖。
罗宾逊的诗歌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后期以中世
纪亚瑟王传说为基础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用抑扬五步格
的无韵体。它们不是古老传说的刻板复述,而是根据现
代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再创作。在这些诗中,他用人物各
自独特的激情来解释他们的行为,而不象以往那样用超
自然的因素来说明。他的叙事诗中人物的心理描写比较
深刻。他的另一类诗歌更为一般读者所喜爱,都是用传
统的诗体写的短诗,特别是其中一组“人物肖像”诗,每
一首描画了蒂尔伯里镇上一个人物的肖像。他们大多是
郁郁不得志的失败者与畸零人。如“比国王还富有”的
理查·柯瑞,他受到全镇的羡慕,却偏偏开枪自杀;又
如米尼弗·契维,他鄙视金钱,却又无法离开金钱;还
有年老的伊本·弗洛德,他孤苦伶仃,只得借酒浇愁(以
上均见《夜之子》集)。这些诗反映了当时新英格兰小
镇上的真实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观
察细致深刻,语言朴素。诗中所写的一些人物形象,在
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带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罗宾逊的诗力图摆脱维多利亚时期浪漫主义诗歌的
传统,追求构思与意象的新奇,把激情、冷嘲与幽默熔
于一炉,并注意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这些特征与
稍后的美国现代派诗歌相一致,因此他常被看作现代派
诗歌的先行者。
(李文俊)
-----------------------

Nuolisi
诺里斯,F.
Frank Norris (1870~1902)

美国作家。生于芝加哥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
时代曾在欧洲学习艺术。回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毕
业后以记者为业。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西部,自称加利福
尼亚州人。
他开始创作时,倾向浪漫主义,如描写海上传奇的
《“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1898)。后来的小说受到
左拉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如《麦克提格》(1899)
和《凡陀弗与兽性》(写于《麦克提格》同时,1914年发
表)。《麦克提格》前半部真实地描写了城市下层人民
的生活情景,后半部把主人公麦克提格——一个牙科医
生的悲剧归咎为生理上的缺陷,作者描述他“善良的结
构背后有一条遗传性的邪恶暗流”。《凡陀弗与兽性》
在分析画家凡陀弗的堕落时,突出他的“动物本性”,把
他的道德败坏归之于生理上的原因。
诺里斯在西部采访新闻时,了解到代表垄断资本利
益的铁路托拉斯与农场主之间的矛盾,他以此为题材,创
作了“小麦史诗”三部曲。其中以《章鱼》(1901)写得
最好,是他的代表作。《章鱼》描写西部圣华基恩河流
域农场主台力克联合其他农场主要求铁路公司履行诺言,
恢复原订的土地价格,反对提高粮食运价,遭到拒绝。
农场主上诉法院,也未取胜。他们想在“铁路专员委员
会”中塞进自己的人,即台力克的儿子,但他被铁路公
司收买,计划归于失败。后铁路公司动用武装没收沿线
的土地,农场主自卫还击,被打得家破人亡,佃户的下
场则更为悲惨。诺里斯认为小麦代表“善”,铁路代表
“恶”,而“善”必将战胜“恶”,所以小说的结局是
铁路公司经理贝尔曼“淹死”在小麦堆里。
《章鱼》虽然有其缺陷,但基本上是一部现实主义
的作品,它控诉了垄断资本的压迫与剥削。它把铁路比
作章鱼,无数条腕足侵入各个角落。小说还揭露了铁路
资本是财阀与政府相勾结的产物。小说广泛描写了美国
农村怎样在垄断资本的压榨下破产,是20世纪美国作家
厄斯金·考德威尔、约翰·斯坦贝克等描写个体农民破
产的作品的先声。
“小麦史诗”第二部《陷阱》(也有“交易场”的
意思,1903),描写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麦投机买卖。主
人公哲德温是经营小麦的商业资本家,在交易所里被投
机商人挤垮。小说还穿插了哲德温的妻子的感情生活与
恋爱的故事。《陷阱》的成就不如《章鱼》。作者在写
《陷阱》同时,发表了一个短篇《小麦交易》(1902),其
中把农民破产、工人的困苦和小麦投机联系起来描写,
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问题观察的敏锐。
1903年,诺里斯在一次手术后去世,“小麦史诗”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狼》未能完成。
诺里斯写过一些文艺论文,收在《小说家的责任》
(1903)这本集子中,主要强调“写真实”,“说真理”,
“研究人性”。
(董衡巽)
---------------------------

Kelai’en
克莱恩,S.
Stephen Crane (1871~1900)

美国作家。出身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牧师家庭,曾
在两所大学中肄业,1891年辍学去纽约担任记者。1893
年他写了一部中篇小说《街头女郎梅季》,取材于纽约
贫民窟的生活。女主人公梅季家境贫困,得不到父母的
温暖。在衬衫厂做工时,与哥哥的朋友彼得同居,因而
失业。后被彼得遗弃,流落街头,沦为妓女。因不堪忍
受这种痛苦的生活,投河自杀。这部小说用俚语描写了
美国大城市贫民窟的生活景象,虽然带有自然主义的痕
迹,但对美国社会的黑暗面的揭露是真实的,因而找不
到出版的地方,克莱恩只好自费刊印。
1894年,克莱恩开始分期发表另一部小说《红色英
勇勋章》,1895年成书。这部小说获得欧美各国重视后,
《街头女郎梅季》遂得以重新出版。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是南北战争
中北军的一名士兵,在战斗中,受了其他兵士惊慌情绪
的影响而逃离战场。在逃跑途中,又被另一名为战争吓
疯了的士兵打伤了头部。返回部队后他却受到赞扬,因
为他的头部的伤口等于一枚“红色勋章”。可是他没有
透露受伤的真情。此后他英勇战斗,而且以自己的勇敢
行为鼓舞别人。这部小说从一个士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
突出战斗环境中个人的具体感受,带有印象主义色彩。
这种写法对20世纪的反战作家如海明威等发生过影响。
1896年,他去古巴采访,途中轮船遇到风暴。他根
据这次经历写成短篇小说《海上扁舟》(1898),细致地
描写了 4个人怎样在茫茫大海中挣扎与战斗,是美国短
篇小说中的一个名篇。1898年,他再次去古巴采访美西
战争。1900年因肺病死于欧洲。
《红色英勇勋章》插图
克莱恩也是一位诗人,曾发表过《黑骑者》(1895)
和《战争是仁慈的》(1899)两部诗集。他的诗写法自由,
不顾传统的音节和韵律,风格朴质简洁,常常通过寓言
式的意象提示生活的某个真理。近年来他的诗作受到重
视,评论界认为他与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同为美国现
代诗歌的先驱。
(董衡巽)
------------------------------------

Dengba
邓巴,P.L.
Paul Laurence Dunbar (1872~1906)

美国黑人诗人。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市。父亲曾
在肯塔基州当过奴隶。家境清贫,曾以开电梯谋生。1893
年自费印行第一部诗集 《橡树和常春藤》, 获得好评。
1895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大调和小调》,得到著名作家
威·迪·豪威尔斯的赞赏和推荐,因而成名。同年又出
版诗集《低微生活抒情》,在文学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1897年曾应邀去英国朗诵自己的诗歌。回国后,在国会
图书馆阅览室工作,不久即弃职从事诗歌与小说创作,成
为美国第一个著名的黑人专业作家。他的诗歌语言风趣,
其中有少数反映了黑人受到种族压迫与歧视而表现的哀
怨和不满。但为了取悦白人中产阶级读者,往往用田园
牧歌式的笔调描写南北战争前的南方,美化农场主,掩
饰白人农场主与黑奴的矛盾,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种植
园文学传统。
(张子清)
---------------------------------

Kaise
凯瑟,W.
Willa Cather (1873~1947)

美国女作家。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幼时随父母迁居
到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1895年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
业,先后担任中学教员、记者和《麦克吕尔》杂志编辑。
1912年开始专事写作。她早期的作品受亨利·詹姆斯的
影响。后来听从女作家沙拉·奥纳·裘维特的劝告,以
自幼所熟悉的西部边疆生活为题材,创作富有地方特色
的作品。《哦,拓荒者们!》(1913)与《我的安东尼
亚》(1918)两部小说描写第一代东欧和北欧的移民与
大自然搏斗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处理新旧文化冲突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情形。其中的女主人公坚毅、刚强
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沉沦的妇女》
(1923)写一个开发西部的实业家的妻子被投机商引诱而
走向堕落。《教授的住宅》(1925)写一个历史教授看不
惯崇拜金钱的家人,与一出身清寒的青年学者托姆·奥
特兰结成忘年之交。这两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厌弃当时美
国流行的追求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的思想。后者写奥特
兰如何发现印第安人的古文化遗迹时,描景状物十分生
动,并且流露出作者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古印第安人
悬崖文化的赞赏,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她对现代物质文
明的鄙夷。
《我的安东尼亚》插图
凯瑟以后的作品进一步从北美洲的历史中发掘她所
想望的精神美。在《死神来迎接大主教》(1927)中,她
歌颂了19世纪在新墨西哥印第安人中间传教的天主教神
父的献身精神。《莎菲拉与女奴》(1940)写南北战争前
弗吉尼亚一个白人妇女如何帮助一个女黑奴逃往加拿大
而获得了自由。这是凯瑟根据自己祖母的事迹写成的。
美国批评家麦克斯威尔□盖斯马尔指出,凯瑟是“平
等的社会结构中一个传统的贵族”,“工业社会中一个
重农作家”,“不断物质化的文明中一个精神美的捍卫
者”。她主张写“不带家具的小说”,反对叠床架屋的
细节描写。她的作品结构匀称,节奏舒缓从容,文字清
新优美。近年美国批评界认为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
小说家之一。

哪一年的读者啊?
兴许我能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