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到大阪直飞机票:求一篇课外的文言文(初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21:37:22

一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害怕)必死,议(商议)欲面(当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这以后)自归(自首)。”冲于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认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悲伤)。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把)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尚且)啮,况鞍县(同“悬”)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曹操的马鞍放在兵库中,被老鼠咬坏。(“为……所”表示被动。)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如今(我的)单衣被老鼠咬了,因此(感到)悲伤。(“见”,表示被动。)

  二 多多益善
  上(指刘邦)尝(曾)从容(随意)与信(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不,同“否”。有才能还是没才能),各有差(ci,不同等第)。上问曰:“如我,能将(统率)几何(多少)?”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对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越多越好)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统率)将(将领),此乃(是)信之所以为(被)陛下禽(捕捉)也。”
  (选自《史记》)

  ①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逮住呢?(这是被动句式);
  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您不能统率士兵,而善于统率将领,这是我被您捕捉的原因。(被动句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提出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设计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段意]:以攻城为例,易攻之城,攻者却不胜,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用虽有高城深池的“地利”条件却“委而去之”作论据,具体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段意]:以守城为例,有地利的优越条件,却“委而去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着重谈“人和”的实质,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段意]:只有“得道”才能使“人和”,战争才能取胜。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关键解词]
天时:古人认为的非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即非由人所操控的事情的统称)如天气、时令等。
地利:指有利的地理条件。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
这里有限制的意思。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即上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补充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由本文可得出的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第二段中:
守城防卫条件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一方靠什么条件取胜:“地利”。
攻城的方式是什么:“环而攻之”
攻城一方有什么有利条件:“天时”。
攻城的结果是什么:“不胜”。
4.第三段中:
“委而去之”的原因是什么:“地利不如人和”。
攻城一方靠什么条件取胜:“人和”。
本段说明什么条件最重要:“人和”。
段中四个排比句说明什么:守城一方“地利”条件优越。
守城一方缺少什么:“人和”。
5.第四段中:
本段中心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段中排比句说明作者什么观点:“域民”、“固国”、“威天下”靠“人和”和施仁政。
作者认为靠什么治国:“人和”。怎样达到这一点:“得道”(即施仁政)。
君子战必胜的两个条件:“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得道”的好处:“多助”、“天下顺之”、“战必胜”。
6.中心论点与结论的关系:(即“道”与“人和”的关系)
只有“得道”才能使“人和”,也只有“人和”才能使战争胜利,国家兴盛。
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段意]: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必须要经受思想、生活、行为的痛苦磨练。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练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参考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使他不顺心,所作的事情受到扰乱。(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使他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解词]
大任:治理天下的任务。任,责任,担子。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作的事情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所以:用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
曾益:增加。曾,同“增”。 恒:常。
过:这里是犯过失的意思。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
出:在外面。指国外。
[补充题]
1.准备承担大任的人,先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这些磨练是可有可无的么?为什么?
不是。因为文中有一个“必”字。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这些磨练能带来什么好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从哪三个方面受磨练(用自己的话概括):思想,生活,行为。
6.人常遭哪些困境?
“恒过”“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犯过失,内心忧困,思虑堵塞,不被人了解。
7.经过痛苦斗争得到的好处是什么:“改”“作”“喻”
8.怎样才能不使国家灭亡?
入有无法家拂士,出有无敌国外患。
9.由人到国家的论证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论点的普遍性。
10.强调造就人才不可缺的条件是:经受磨练。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