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泉水的句子: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南明弘光政权时的重要大臣的官职和事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05:26:54
光要弘光政权的,不要其他政权的。
还有我问的是重要大臣的官职以及重要大臣的事迹,而不是南明的历史简介。希望大家多多帮忙,给我一个正确而满意的答案。我很急用的。

我很喜欢弘光政权发行的货币 弘光通宝 所以略微了解他们的历史 现在告诉你
清顺治元年(1644年)在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五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法 总兵刘泽清 总兵高杰 总兵刘良 靖南伯黄得功 左良玉
现将我喜欢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感人事迹告诉你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崇祯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灭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马排挤。诏令史督师,出镇淮、扬,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开府扬州。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城破,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人称史阁部,谥忠靖。清乾隆追谥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祠 史可法驻守扬州时,在四方无援的情况下,整饬军队,修筑城垣,晓以民族存亡大义,激励4000军民固守孤城。清摄政王多尔衮5次致书诱降,他誓死不从。城陷前几天他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西北郊斑竹园,清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史不理会,令将士登城分守各门,自守险要的西门。清军强攻不破,伤亡甚众,遂乔装明军,得计入城。史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执。多铎劝降,史说吾朝廷大臣,安肯苟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头可断,身不可辱。”遂从容就义◇人于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为纪念。 不知所终的史可法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大举南下,明督师史可法与军民固守扬州孤城,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破城而入,大肆屠杀十天。关于明将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有的说,史可法于城破时出城逃生。具体出逃过程又有异辞。一为缒城出走,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记日四月二十五日,清兵诈称明总兵黄蜚的援兵到,史可法令开西门放行,清兵进城,即攻击明军。史可法于城上见此状况,知无可挽回,即拔剑自刎,左右相救,遂与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二是跨骡出城,乾隆《江都志》载扬州故老言,城被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有人还就此赋诗相公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 一般认为,史可法于扬州之役被俘遇害。清代官修史籍大多如此记载,《清实录》云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明史》说,史可法自刎未遂,被部将拥至小东门,为清军抓获,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遂遇难。还有史可法嗣子史德威著《维扬殉节纪略》记述道,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为清军捕获。多锋对史可法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劝降说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可法答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于是被杀。此外,史可法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写过五份遗书以及给其母亲、夫人的绝笔,其中有一死以报国家”之语,可见他早就抱定一死之心,说他得以逃生似不可信,且其部将刘肇基在扬州城陷前已中流矢而亡,不可能与史可法一同缒城潜去”。 有传说史可法是沉江而死。史可法出城后,骑马渡河,因马蹶落水溺死。或说他出东门遇清兵堵截,自觉无望,即赴水自尽。康熙年间孔尚任《桃花扇》,就是这样描述的。 还有说清兵破扬州时,史可法便销声匿迹,不知所终。计六奇于顺治六年(1649)外出,途中坐船遇一嘉兴人,自称是当年扬州抗清失败后逃出来的,他说城破时,史可法下落不明

南明

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弘光政权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鲁王监国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中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朝政腐败,统兵将帅专横跋扈,朝廷中宦官专权,朋比为奸,内讧激烈。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3路进攻贵州,年底进入云南。大西军精锐损失殆尽。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满族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发展来的。明朝初年,他们分散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16世纪80年代起,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他建立后金国(后来改国号为清),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逐步统一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屡次侵入长城以南地区。
1644年3月,正当清军要打进山海关时,李自成攻进北京。不久,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以后,乘胜向北京进军。1644年5月,清军进占北京。
那时候,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在这年5月,他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
福王政权一建立,就想联合清朝,镇压农民起义。但是,清政府是决不允许南明弘光小朝廷存在的。它要消灭农民军,也要消灭弘光小朝廷,统一全中国。1645年春,在陕西方面取得胜利的清军移师南下。这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驻守武昌的左良玉部队于3月顺江东下,要“清君侧”,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被排挤出南京到扬州督师后,根本不能指挥那些骄兵悍将,因此也无法做出抗清的有效布置。4月,清军抵达扬州城下。史可法进行了顽强抵抗。25日,城陷被俘,史不屈遇害。5月,清军攻入南京,弘光政权覆灭了。福王本人在城陷前出奔,不久亦被俘,次年被处死于北京。
南京失陷后,又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都打起抗清的旗号。这时清朝再次宣布剃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剃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鲁、唐二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被攻灭了。鲁王在张煌言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唐王则被清军俘杀。
这年11月,在广州和肇庆又成立了两个南明政权:唐王弟朱聿?称帝于广州,改元绍武;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改元永历。这两个政权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
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桂王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7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
1652年,走投无路的南明永历小朝廷接受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至云南,次年又大败孙可望,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失败。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索回桂王,次年四月在昆明将其处死。7月,李定国在勐腊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
这次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它对于明代旧有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秩序进行了种种冲击与破坏,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弘光政权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鲁王监国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中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朝政腐败,统兵将帅专横跋扈,朝廷中宦官专权,朋比为奸,内讧激烈。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3路进攻贵州,年底进入云南。大西军精锐损失殆尽。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秦(亲)王:孙可望(叛)
晋(亲)王:李定国
蜀(亲)王:刘文秀
庆阳(郡)王:冯双礼(降)
巩昌(郡)王:白文选(降)
汉阳(郡)王:马汉忠
延平(郡)王:郑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