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媛机场照:谁能举出一些二战德国的武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05:03:05
要一些有趣的武器发明,如巨型大炮,袖珍潜艇等

毛瑟卡宾98K步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0.312英寸(7.92mm)
弹夹:5发
简介:在1935年德国正式采用短卡宾98式(Karabiner 98 kurz), 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战之后,为德国的主力步枪。 其间经过多次设计更改, 大多是为了易于生产, 例如枪托底部在1944年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 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冲压钢板。 一般而言, 1944年之后的98k,因为战争情势的转变, 制造品质也每况愈下。 后期的一些步枪, 连刺刀座都省略了。
98k的特徵, 除了标准毛瑟的刺刀座, 叶片保险, 分岔左枪栓闭锁榫和弹壳片外,还有在左侧的枪背带, 准星护罩, 下弯拉柄, 枪托在拉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枪托中间有供分解撞针用的金属洞等。
毛瑟卡98K,一直是二战德军所有地面部队士兵的标准装备,榴弹发射器和刺刀可装在枪口
这种枪比较常见,可是在性能上比不上美国的M1

MG42式轻/重机枪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式
口径:0.312英寸(7.92mm)
弹夹容量:50/250 发
射击速度:1500发/分
简介:MG-34改良的型号,是世界上最好的轻机枪之一,它的变形枪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为很具威胁的武器;那些面对过它冰雹般打来的子弹的人,都会对那“撕裂油布”一样的声音留
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枪管可快速更换;枪身使用冲压铸件,利于批量生产。该枪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广泛,可以配备两脚支架、三脚支架等,并大量取代应用广泛的MG34轻机枪。但由于它的方形枪管,
使它不适于作为坦克的辅助武器。该枪的突击型配有75发的圆形弹鼓。由于原型枪的设计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现它的改进型。

凌空利爪—HS。293和“弗里茨—X”反舰导弹
德国在二战前和在二战期间研制多种秘密武器,有世界上第一种可控导弹武器——“V—2”导弹,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地空导弹——“瀑布”导弹,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空舰导弹——Hs—293,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空空导弹——X—4,以及“台风”导弹、“龙胆草”导弹、“莱茵使者”导弹和“莱茵女儿”导弹等一系列现代化武器,并将其中的“V—1”和“V—2”导弹以及Hs—293投入战争。
在这里我介绍一下HS。293和“弗里茨—X”(SD-1400X),它们是德国在战争早期开始研制的两种反舰制导弹。德军之所以开始集中精力研制制导反舰武器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二战开始时德国只拥有一支两艘战列舰,数艘袖珍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以及十余艘巡洋舰组成的小型水面舰队。面对盟军动辄数十艘大型水面舰只的压倒性优势,德军只能把与水面舰艇对抗的重任交给航空兵。但由于当时飞机载重量的限制,难以装载大型的机载反舰武器,再加上命中率很低,对抗大型重装甲的水面舰艇力不从心。德国水面主力舰艇在盟军的打击下,损失较大。为了改变这种局势并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武器开始用于实战。由于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HS。293和“弗里茨—X”反舰导弹在开始初期给盟军造成了损失,但是由于仓促上阵,数量有限,并在后来被盟军缴获了HS。293的制导接受机,并明白了它的工作原理,发明了可以干扰的制导系统的大功率多向干扰器。致使使其没有产生扭转战局的果。HE。293和“弗里茨—X”反舰导弹在战争的初期使用中已经充分证明它们的威力。德国的这些武器在技术上在当时是十分领先的,为各国在以后的导弹武器方面打下了基础。战后,“V—2”导弹成为美苏研制第一代弹道导弹的样弹,并对导弹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反舰导弹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家族,它们在当今的现代战争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之一。
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0年,德国人维尔海姆·西门子就开始从事有线制导滑翔炸弹的研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军方向这一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使得研究很快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15年,这种炸弹被一艘小型飞艇带离地面,发射后在驾驶员的遥控下,世界上第一枚有线制导炸弹成功地击落了一个3000米外的阻拦气球。可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艇由于目标大、速度慢,很快成为小巧灵活的战斗机的靶子,逐渐退出了战场。而早期的军用飞机受到自身载弹量的限制无法携带制导炸弹这种大家伙,制导炸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HS。293空对舰导弹当时称为滑翔炸弹(或称‘空中鱼雷’),于1940年由亨舍尔公司开始研制,1941年11月开始试射。主持设计者是WAGNER博士。HS。293类似于一架带翼的小飞机,其前端携带499公斤重的战斗部,在弹身下方装有一台推力为5。78牛的沃尔特-507火箭发动机,可在12秒内将导弹加速到603公里/小时。导弹的有效射程与其发射的高度有关,如在1370米高度发射时,最大射程可打道8000米左右。操作员通过一个与无线电发射机相连的操纵杆对导弹进行行控制。导弹尾部装有电源,以便操作员将其导向目标。
Hs.293

无线制导武器“弗里茨—X”反舰导弹,1942年初开始试射。这是一种无动力的自由落体穿甲导弹,弹重1406公斤,弹长3。2米。该弹采用了十字形机翼,翼展1。6米。“弗里茨—X”反舰导弹由载机通过无线电对安装在尾翼的电磁驱动舵面进行控制。同HS。293一样“弗里茨—X”反舰导弹尾部也有光源,有助于操作人员进行跟踪。从3048米的高度投放时,“弗里茨—X”反舰导弹足可以穿透大型战舰的水平装甲板,具有很大威力。
试验型的“弗里茨-X”被称为X0,而量产型则被称为X1。但在方程计算中,X1的1常常被省略,所以德国的工程师们也按照习惯省略了这个1,称之为“弗里茨-X”无线制导炸弹。“弗里茨-X”无线制导炸弹在1942年投产,1943年的月产量达到300枚。其中100枚用于训练,另外200枚投入实战。至1944年停产,“弗里茨-X”无线制导炸弹一共生产了2500枚,但真正投入实战的只有100枚。 1943年春,这种反舰导弹投入生产。首先装备了两个道尼尔DO。217轰炸机中队,即第二和第三中队。第二中队DO。217装备HS。293滑翔炸弹,经过改装后每个机翼下可以携带一枚;第三中队的DO。217轰炸机装备“弗里茨—X”反舰导弹,经过改装以后可以携带两枚“弗里茨—X”爬升盗6096米高空进行投放。
“弗里茨-X”无线制导炸弹的外形好像一枚带着翅膀的炮弹,弹体最大直径为562毫米。采用X型稳定面,翼尖为T型,这是为了防止在运输时发生碰撞损坏。其尾翼为箱形,作为控制舵面,后面配有5个发光筒,以利于飞行员能精确判断“弗里茨-X”无线制导炸弹的位置,对其航向进行调整干预。
“弗里茨-X”无线制导炸弹采用的是Lotfe 7型炸弹瞄准具,攻击时由载机从6000~7000米的高度投放,随后载机再爬升300米左右,由瞄准员对炸弹进行弹道修正。“弗里茨-X”开始进行高速俯冲并由火箭发动机加速,以增加命中时的动能。在飞行的最后10秒阶段,“弗里茨-X”进行最后一次修正后直冲敌舰。
弗里兹-X滑翔炸弹

“弗里茨-X”的载机“道尼尔-217”

HS。293战果
1943年7月,第二换到法国西部的科涅克。1943。8。25第二中队的12架‘道尼尔’轰炸机在西班牙西北岩岸,首次使用了HS。293导弹,对正在猎潜的英国舰艇发起攻击,英国一艘护卫舰被导弹‘锁定’被击伤。这是战争史上首次使用空对舰导弹,并获得战果的先例。
1943。8。28,在比斯开湾上空,第二中队的18架DO。217轰炸机HS。293对英军舰队实施攻击,攻击中一枚炸弹击中护卫舰‘白鹭’号,并引起了弹药库的爆炸。‘白鹭’号护卫舰爆炸沉没,成为空对舰导弹第一个牺牲品。
1943。11。11,第二中队16架携带HS。293导弹的DO。217轰炸机和40架HE。111和JU。88鱼雷轰炸机协同作战,攻击了一支离开奥兰的盟军护航舰队,结果盟军三艘大型或船和一艘油轮被击沉,德军损失一架DO。217和六架鱼雷轰炸机。
1943。11。21,第二中队的HE。111轰炸机携带HS。293,在比斯湾上空击沉和击伤盟军商船个一艘。五天后,HE。111再次投入战斗,21架飞机各携带两枚HS。293攻击前往阿尔及尔的护航船队,击沉了盟军‘罗纳’号运兵船。盟军战斗机随后赶来支援,并进行了顽强反击,共击落6架、击伤多架德军的HE。111轰炸机。
1944。1。21,盟军在罗马北部登陆。第二中队的DO。217轰炸机再次对盟军的舰队发起攻击,但是这次德军在盟军战斗机的猛烈反击下,损失了7架DO。217轰炸机。但这次击沉盟军‘斯巴达人’号战列舰、两艘驱逐舰和至少四艘运输船。最为严重的是在这次行动中,盟军缴获了HS。293的制导接受机,并很快清楚了它的工作原理。为以后的作战中成功防御这种反舰导弹的攻击提供了条件。
最后一次使用HS。293是在945。4。12,当时12架DO。217对苏联占领的奥德河上的桥梁进行轰炸,但是后来证实这次攻击并没有取得效果。
“弗里茨—X”反舰导弹战果
1943。9。9,第三中队的12架DO。217轰炸机击沉了正准备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海军主力战列舰‘罗马’号和击伤‘意大利’号战列舰。第一枚炸弹直接击穿了“罗马”号后部装甲甲板,在船体内部爆炸。1400千克TNT炸药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得这条巨舰右侧的发动机完全停止工作,航速很快降了下来。紧接着德国飞机投下了第二枚炸弹,命中了2号炮塔附近,“罗马”号燃起大火。20分钟后,大火蔓延到舰首弹药舱,致命的爆炸完全摧毁了这条巨大的战列舰,包括舰队司令伯冈明尼上将在内的
上千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MAUS)幻想的产物

  尽管希特勒狂热地要求,但是“鼠”式和其他计划中的坦克还是没能在二战结束以前投入战场使用。其开发史可追溯至德国陆军在战前对俄国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调查报告,另外还有传闻说俄国人正在发展一种重达100吨的坦克,这种看似威力无比的“陆地战列舰”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为了满足希特勒的这个兴趣,克虏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陆军武器局的命令,发展一种类似俄国人的100吨坦克那样的战车。于是克虏伯公司的设计师们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吨级坦克的发展研究,但是始终没有一种走出图纸阶段而变为实车。因为它们的笨重的大块头,所以这些超重型战车的第一个代号就称为“猛犸”,后来为了迷惑敌人的情报,又改称为“鼠”式。好象对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德国军工产业熟视无睹似的,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样命令保时捷公司设计一种100吨的战车,这种大坦克被称为“保时捷鼠式”。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进行特大型坦克的开发,同时他认为将重量减至70吨是错误的,而增至120吨最佳。在他的观点中,坦克上后中的装甲和一门高性能的火炮比机动性更为重要。1942年12月,保时捷教授和克虏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给希特勒一份关于“鼠”式坦克生产的预备工作状况报告。产量力争达到每个月5辆(听着就知道这东西多么难造了),在克虏伯公司生产。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参与与竞争的克虏伯公司和保时捷公司的设计进行了比较之后,决定采用“保时捷鼠式”法案,并赞成使用128毫米KWK主炮。1943年5月1日,“鼠”式的木制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后他同意将其投入生产,并下达了150辆的定单。但到了1943年10月,希特勒原来的150辆定货又被取消了。第一辆原型车制造出来后,全车重量达到了150吨,由于要满足希特勒对更厚重装甲的一再要求,最后装甲的厚度达到了惊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装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吨。

  鼠”式坦克

  原型车的制造与实验

  “鼠”式的电器设备由西门子公司制造,戴勒姆-奔驰公司制造发动机。履带由Altmarkische Kettenfabrik提供,车体、炮塔和武器的制造由克虏伯公司负责,最后是阿尔卡特公司负责整车组装。与一般的坦克比较起来,它更像是个移动的碉堡,要使这个怪物动起来需要解决许多困难的技术问题,但是天才的保时捷教授和他的工作组合理地解决了这些难题。1943年12月24日,阿尔卡特公司完成了第一辆原型车的装配,但是这辆车没有装上炮塔,它被用于广泛的测试项目。在测试中,“鼠”式由于其巨大的重量和推重比问题显得行动非常地迟缓(13公里/小时),但相对于它的尺寸来说已经是非常地灵活。这第一辆“鼠”式的原型车代号为V1,装有一台由戴勒姆-奔驰DB603型航空发动机发展改进而成的DB 509型汽油发动机,它没能达到计划中的20公里/小时的时速,测试中证明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也只能达到13公里/小时。还有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撑“鼠”式的重量,悬挂系统也必须改进。另外的就是“鼠”式本身的重量问题了,几乎没有桥梁能够承受它的重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鼠”式装上了一套潜渡通气筒,这样就使它能够用潜渡方式涉过最深为8米的河流。后来,V1号原型车安装了一个重量和真炮塔一样的假炮塔继续测试。测试中的V1号车喷上了迷彩伪装,并画上了红色五角星和共产党的镰刀锤子党徽来伪装成一辆被缴获的苏联坦克(似乎为了区别,该车上的镰刀锤子标志上的镰刀是反过来的,即镰刀的刀尖是朝下的)。

  1944年3月,与V1号车在细节上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V2号“鼠”式也基本完工。刚开始没有发电机,到44年中才装上去。1944年9月克虏伯开始制造V2号车的炮塔,但直到1944年6月才完工交货装上V2号车进行测试。克虏伯为V2号车制造的炮塔上安装了一门128毫米KwK 44 L/55 主炮和一门同轴75毫米KwK44 L/36.5 副炮(副炮已经是一般坦克的主炮了。。。。。。。),还有一挺7.92毫米MG34机枪,为“鼠”式提供了非常凶猛的火力。“鼠”式的主炮能够在3500米的距离击穿盟军谢尔曼、克伦威尔、丘吉尔、T-34/85和JS-2坦克的前、侧和后部所有装甲。炮塔上还安装了先进的火炮测距仪,但是由于主要不见的短缺最后也没能全部安装完成。

  V1号车本来是大要装上克虏伯制造的第二个炮塔,但是这个炮塔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能完工,所以它从始至终都保留了那个假炮塔,1944年7月25日,克虏伯报告称有两台车体即将完工,两外还有两台稍后也可完成。但是到了7月27日,克虏伯被命令将这四台车体拆毁。8月19日,保时捷公司通知克虏伯公司,说他们已经接到命令停止在“鼠”式项目上再作更进一步的工作。虽然如此,“鼠”式V2号原型车还是在1944年9月开始了它的测试。V2号车上安装的是与V1号车不同的梅巴赫MB 517型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也使用了一套更先进的电传动系统。行走装置由斯柯达公司设计,宽达1100毫米的履带由12个托带轮支撑。当所有的舱门都关闭起来时,有一套空调系统为成员供氧。

  鼠”式坦克

  “鼠”式在运输时,是装在一种特别制造的28轮铁路运输车上,这种运输车是由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Graz-simmering-Pauker工厂制造。从1944年的1月中旬至10月初,“鼠”式原型车的测试先是在库默斯多夫的装甲车辆实验场进行,后来又转到伯布林根的保时捷实验场。由于发动机故障和盟军对德国工厂的空袭造成的生产延误,似的测试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很久。在测试过程中,一旦某辆“鼠”式发生了故障的话,就要由另外那辆“鼠”式来拖拽才能使其移动(如果两辆一起坏的话。。。。。。。。。。)。另外,德国人还曾计划利用“鼠”式的底盘装上一个装有两门88毫米Flak 43高射炮的炮塔,但这个计划也没能变为现实。

  驱动系统

  V1号“鼠”式坦克的履带由汽油-电动原理驱动,保时捷教授在早期项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经使用过这种他首创的驱动方式。一台1080马力直列12缸的戴勒姆-奔驰汽油发动机通过一个间接变速箱向发电机提供能量,发动机产生的电力再用于驱动两个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行动齿轮使车辆动起来。而V2号“鼠”式是采用了柴油-电动方式。

  武器

  “鼠”式主炮是一门由128MM高射炮发展而成的加农炮(128MM的高射炮打轰炸机也太。。。。。),还有一门与主炮同轴的75MM L/44 KWK副炮。近距离防御武器是一挺MG34机枪,另外在炮塔两侧和后部还各有一个射击孔,车组成员可以用一支手枪通过此孔向外射击(最好是用成员自带的MP44冲锋枪更合适)。

  无奈的结局

  到战争结束之时,大约有9辆“鼠”式的原型车处于不同的完成状态,除了V1和V2号车以外,其他都没有进入组装阶段。根据保时捷公司的一些资料显示,希特勒本来打算把“鼠”式用语西线的大西洋防线上担任封堵防线缺口的任务,在那里担任这样的任务对于它有限的行程(越野行驶每百公里消耗燃料3100公升,公里行驶消耗燃料每百公里1400升,真是一只吃油量惊人的怪兽)和机动性来说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虽然有些资料说V2号原型车在库默斯多夫曾作为防御武器进行过战斗,但最通常的说法是V2号原型车被人引爆在了库默斯多夫的试车场上,也有相应的照片为证。战争结束的时候,在埃森的克虏伯工厂里找到了接近完成的V1号原型车的炮塔和V3号原型车的车体。

  PzKpfw VIII “Maus“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188000kg

  车长 10.09m

  车宽 3.67m

  车高 3.66m

  引擎 MB509/MB517 Diesel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92-300/87-135 km

  乘员 6人

  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75mm KwK 44 L/36.5

  弹药 128mm:32发 ; 75mm:200发

  装甲 50-20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n.a.m

  越壕宽 3.00m

  涉水深 1.63m

  总而言之,“鼠”式是一种有趣的设计产物,但由于它可怜的机动能力和巨大的重量,使得它注定缺乏实战价值,把它作为一座移动碉堡来使用更胜于作为一种超级坦克的用途。一辆全部装配完成的“鼠”式被苏军运回了国内,1951/52年在库宾卡进行测试,它是由V2号车的炮塔和V1号车的车体组合而成。至今仍陈列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装甲兵博物馆内。

德国轻武器:K98 G43 步枪 MP-40 STG-44 冲锋枪 FG-42 空军专用冲锋
MG-34 MG-42 机枪 铁拳 火箭筒(导弹发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