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红茶对精子有影响吗:急急急,谁有有关纳西族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03:27:43
有关 婚俗,母系社会残余习俗 的资料
通通贴上来啊
附: 不要网址,谢了~~~~~~~

人口为278009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
  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茫康县

  也有分布。

  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
  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过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

  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

  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

  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

  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

  “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

  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

  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

  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纳西族人以从事

  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

  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族名

“纳西”是该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24万人的自称;东部地区多自称“纳汝”,还有部份地区自称“纳恒”、“纳”。“纳”在纳西语中有“大”或者“尊贵”的意思。“西”、“汝”、“恒”都有“人、族”的意思。过去东部地区的纳西人被称为“摩些”,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确定为“纳西族”。

人口及分布

截止1990年该族人口为27.801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周围诸县及临近各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和西藏的芒康等地亦有分布。

语言文字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历史由来

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的一个支系。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宗教文化

旧时多信“东巴教”,是纳西族原有的一种巫教,宣言“万物有灵,灵魂不灭”。部分信仰喇嘛教,丽江地区还信奉红教,永宁地区信奉黄教。13-14世纪佛教、道教传入,但信奉者不多。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曾传入,信者也不多。

纳西族对东巴文的研究尤为突出,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的珍贵资料。有古老的长篇叙事诗《创世纪》,还有本民族医药、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刻等。

习俗及社会

主要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部份地区还存在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50年代,母系家庭在该地区还占40-50%,80年代,母系家庭占35%。

行土葬,永宁等地区行传统火葬。

纳西族妇女上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摺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上面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两肩缀日、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男子服装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

传统节日有火把节、猛本、祭三多及干木古等。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也有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建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人口为278009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
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茫康县

也有分布。

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
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过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

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

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

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

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

“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

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

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

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纳西族人以从事

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

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