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百度贴吧:心理学上的”移情”与”反移情”怎样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22:49:45
谢绝复制粘贴长篇大论.

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正向就是案主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好感或依赖感。负向就是厌恶感。
如果咨询师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这样咨询者关系就会产生质变,这是需要严加防止的。
咨询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对移情时,也难免会动心的。一旦动心,就称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害的。咨询师要有充分的理性来避免它的发生。

这已经是最简短版的啦。很好理解的你看看吧

参考(转载博客):
移情概念:是指来访者以往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对咨询者形成的心理反应倾向。即来访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者身上,并对咨询者作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者成了来访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咨询者要谨慎把握移情现象,发挥移情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如在自由联想过程中,通过不断处理阻抗,患者逐渐回忆过去生活经历,同时也将过去的冲动幻想激活,并将过去对其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的情绪以咨询者为替代对象加以有意识的呈现。通常以来访者对咨询者的无意识的强烈爱、憎感觉与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它也是一种心理定势的体现。如在咨询活动过程中某些来访者渐渐不再注意自己的症状,也不关心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冲突,而开始对咨询者发生了特别的兴趣:他们顺从咨询者的旨意,随时表现出感激之情,在他人面前对咨询者倍加赞赏,甚至关心到咨询者的衣食起居及家庭生活。这种表现为友好、爱慕甚至带有性爱成分的叫做正移情;把咨询者作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痛苦或压抑的对象,表现为拒绝、不满甚至敌对、不配合以及将咨询者视为发泄对象的叫做反移情。
移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前者是直截了当地向咨询者表达自己的体验:“我同你交谈感到非常高兴,你使我想起了……”后者则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你的态度最好,最关心人、理解人……”当然咨询者要学会区别是否真是移情。来访者表达他的感情并非都是移情,只有当来访者把自己以往情绪情感反应转移到咨询者身上,把咨询者当作过去情感对象的替身,对咨询者抱有超出咨询者关系的幻想和情感时,才是移情的表现。
“移情”最早出自于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患者对咨询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童年生活中关键人物的关系。他将人的这种回归倾向与人的自我防御和恋母情结联系起来,认为它是患者在恋母情结过程中未得到充分解决的心理冲突在精神分析场合下的重现。在这当中,正移情指来访者把咨询者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对咨询者产生的爱慕之情及其希望从他身上获得爱恋情感的欲望。而负移情是指来访者把咨询者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对咨询者产生的不公正、冷酷、憎恨感觉和待遇以及想加以控诉的欲望。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认为移情再现了来访者以前生活尤其是儿童时期生活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长期被压抑着而无处释放,甚至成了心理问题一个“情结”。移情可以宣泄积压的心理能量,从而有助于心理平衡。为使来访者消除恋母(父)情结而留下的心理矛盾,主张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自我暴露予以无条件地接受与鼓励,以帮助来访者重新体验其儿童时与父母间不正常的情结关系,并充分认识那些埋藏在来访者心灵深处的种种本能感觉和意向。就移情来说,来访者对咨询者越感到无忧无虑,就越有助于他对恋母情结过程中所留下的心理冲突的重新体验,也越能够意识到这些心理冲突对其行为的影响,并积极地加以克服。
由于移情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倾向,它在很多心理咨询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正常现象,通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现象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因此,对移情加以充分地认识和重新体验是心理咨询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可以使来访者发现其人际交往中的一般特点及其心理基础,并对此做必要的调整和纠正;它还可以增强人的自我认识,以求更好地完善自我。
如果来访者对异性咨询者产生正移情,咨询者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咨询者要有策略地(不要伤害来访者自尊心)、果断地(让来访者知道咨询者明确、坚决的态度)、及早地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如果任其发展,不但会干扰正常咨询的进行,还会带来麻烦。若别有用心地利用来访者不健康心态下的感情以图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严重违反心理咨询职业道德的行为;如果咨询者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者。
有经验的咨询者善于利用移情现象,采取反移情的技巧,即把自己扮成移情的对象,鼓励来访者发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咨询者则从中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来访者深层的心理,包括潜意识。来访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心理上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者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
反移情:本质上也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它是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无意识的反应倾向,因此它是移情的对立面。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反移情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无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反应趋向,它在很大程度上由咨询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所决定;狭义的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
与移情的产生原理一样,咨询者在与来访者交流时也会产生情感反应。经典的精神分析法认为,反移情是咨询者对被分析者的感情转移,是患者在咨询者心中所发动的全部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辛格儿认为,反移情可有三种表现形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过分热情和关切;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敌视和厌恶;咨询者对来访者一般的紧张情绪。在本质上,这些表现形式均表示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思想、行为的一定的自我防御。弗洛伊德强调咨询者应该努力保持情感中立,对来访者的移情反应处之泰然,咨询者像一个空白屏幕,无忆无欲,任凭来访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上面涂抹“移情的图画”。
一般来说,对于反移情的认识要比移情的认识困难得多。主要是因为反移情表现了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我防御,故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可测性。为此,弗洛伊德曾建议,精神分析家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次自我精神分析,以清醒地认识其反移情发生的条件与基础。现代精神分析的整合观点认为:反移情是咨询者对来访者活动和治疗环境的情绪的、生理的和认知的反应。反移情在许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那种要求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绝对保持情感中立的观点,其实是将咨询者凌驾于来访者之上的做法。反移情对咨询产生积极或是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能否对自己的反移情保持妥当的处理。适当的、正常的情绪反应是精神分析中重要的治疗工具,咨询者投入感情,对来访者保持必要的兴趣,更容易进入来访者被压抑的内心世界。以感情理解来访者,可以使来访者产生共情的感受,从而得到自尊和勇气;当然,不当的反移情是被禁止的。
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
咨询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对移情时,也难免会动心的。这可能与咨询师的性格有关。一旦动心,就称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害的。咨询师要有充分的理性来避免它的发生,如果真的来访者是可爱的,而自己也不能不现实地考虑把这种掺和了个人情感的关系铲断,最好的办法是介绍一个与自己同性的咨询师给对方,让对方到那里接受继续的咨询。这种办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是万不得已不要采用。因为这样也许对方要怀疑你对她的不够真诚了,因而过去已有的咨询效果也容易大打折扣。但是,在你觉得自己也难以把握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了——因为要是害怕,就断然拒绝继续友好地与来访者对话,简单粗暴地结束相互关系,不仅有悖于咨询的宗旨,也会极大地伤害来访者的感情。
爱是无辜的,不管是移情者还是反移情者,因此都不能加以指责。但不能不顾及与爱相应的责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愿咨询师人人自重,又人人善待移情的每一个来访者。
心理咨询中,咨询者移情别恋心理咨询师的情形是多见的,怎样在咨询过程中做到平等、中立、热情、有效而又适时地消除咨询者隐藏的情结,这就要求咨询师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抵御咨询者的移情,巧妙地进行移情转移,当然,对这一行业的职业督导恐怕也是避免移情的有效方式

审美移情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人在一定条件下感知自然景物时,不自觉的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等,赋予给本来不是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外物,结果外物似乎也有了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等。在移情现象中,审美主体方面的情绪和情感与审美对象发生关系,必须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审美移情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Theodor Lipps, 1851-1914)最早提出和确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