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2O17是否离婚:中国最早的世界首富是谁,哪个年代产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00:03:38
谢谢

我在杂志上看过,是一个清末的富人,是世界首富,具体名字我忘记了!
但是我搜到了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9836/Uzhuj/A249195.html
被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的伍秉鉴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后世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记载称,当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时,竟有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化为乌有,甚至出现了“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的奇观。
在广东十三行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
资产2600万银元,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主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在经营方面,伍秉鉴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发财致富。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还因其慷慨而声名远播海外。据说,曾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美元的债务,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宣布账目结清。从此,伍浩官的名字享誉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当时美国有一艘商船下水时竟以“伍浩官”命名。
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接触英鸦片商被林则徐惩处,承担赔款走向没落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作者:杨红林 (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提供部分资料)《环球时报》(2006-04-20 第13版 )

*****************************************************************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http://www.baidu.com/s?wd=%D6%D0%B9%FA+%CA%C0%BD%E7%CA%D7%B8%BB&cl=3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四位,在他们那个时代中,他们是世界首富,确有考证的
第一位,是战国富豪,吕布韦。富可敌国,以一人之财力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华奠定了基础。
第二位,明朝大太监,刘谨。独揽大权,横征爆敛,贪得无厌。据说后来查抄刘谨的府邸,撬起院砖,竟然以黄金铺满地,何止千万。
第三位,清代巨贪,。 超级贪官,史无前例,厚颜无耻。在查抄和绅的府邸时,仅白银就有一亿多两。据后来统计,和绅的所有财产大约有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之多,绝对是当时的世界首富。就是拿今天的标准来算的话(30元/克白银),和绅也是了不得的。
第四位,民国时期,宋子文。据悉在20世纪30年代,宋子文的海外资产就已经超过了10亿美圆,再加上他在中国的特权财产,当然是那时的世界首富了。
这四位中的首富,算起来还属和绅。

其实看看现在的富豪的排行榜,都有把皇室成员计算在内.那么纵观整个封建时代,我们最富的人当然是皇帝了.富可敌国,皇帝就是代表国家啊!!!

相当的有钱!!

是李嘉诚。有下面的文章为证:

New Faces of the Wealthiest
A surging stock market has Indians knocking on the door of the global
billionaires club like never before and swelling the number of 10-figure
personal fortun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beyond the 100 mark
In its annual ranking of the world's richest people, Forbes Magazine
labelled India as the "rising star" in the firmament of the fabulously
wealthy.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dominates this list,2006 really belongs to
some of the more emerging markets, and no country more than India.
With its stock market up more than 50% in the past 12 months, India
provided 10 new faces to this year's Forbes list, more debutante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apar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flux brought the total number of Indian billionaires to 23,with a
combined net worth of $99 billion——an increase of 60% from the year
before.
Steel magnate Lakshmi Mittal(莱卡斯米•米塔尔)was not only the
richest Indian but also the wealthiest Asian, talking the number-five slot
on the global ranking with a fortune estimated at $23.5 billion.
The only other Asian in the top 20 was Hong Kong tycoon Li Ka-shing, who
jumped 12 places from the previous year to 10th position with $18.8
billion.
Asia-Pacific as a whole accounted for 115 of the 793 billionaires on the
2006 Forbes list, with a collective worth of $364 billion.

陶朱公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