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古诗带拼音:关于历朝历代的王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8:54:14
历史老师布置的作业...
中国历代的皇帝的名字,及所在的朝代的时间,还有这个朝代所有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还有这个朝代的都城~~~
帮忙完成下作业.谢谢拉
1喽2喽的不符啊.还有事件和都城呢

武王 │ b.c.1134 │ b.c.1116 │
├——————┼———————┼———————┤
│ 成王 │ b.c.1115 │ b.c.1079 │
├——————┼———————┼———————┤
│ 康王 │ b.c.1078 │ b.c.1053 │
├——————┼———————┼———————┤
│ 昭王 │ b.c.1052 │ b.c.1002 │
├——————┼———————┼———————┤
│ 穆王 │ b.c.1001 │ b.c.947 │
├——————┼———————┼———————┤
│ 共王 │ b.c.946 │ b.c.935 │
├——————┼———————┼———————┤
│ 懿王 │ b.c.934 │ b.c.910 │
├——————┼———————┼———————┤
│ 孝王 │ b.c.909 │ b.c.895 │
├——————┼———————┼———————┤
│ 夷王 │ b.c.894 │ b.c.879 │
├——————┼———————┼———————┤
│ 厉王 │ b.c.878 │ b.c.828 │
├——————┼———————┼———————┤
│ 宣王 │ b.c.827 │ b.c.782 │
├——————┼———————┼———————┤
│ 幽王 │ b.c.781 │ b.c.771 │
├——————┼———————┼———————┤
│ 平王 │ b.c.770 │ b.c.720 │
├——————┼———————┼———————┤
│ 桓王 │ b.c.719 │ b.c.697 │
├——————┼———————┼———————┤
│ 庄王 │ b.c.696 │ b.c.682 │
├——————┼———————┼———————┤
│ 僖王 │ b.c.681 │ b.c.677 │
├——————┼———————┼———————┤
│ 惠王 │ b.c.676 │ b.c.652 │
├——————┼———————┼———————┤
│ 襄王 │ b.c.651 │ b.c.619 │
├——————┼———————┼———————┤
│ 顷王 │ b.c.618 │ b.c.613 │
├——————┼———————┼———————┤
│ 匡王 │ b.c.612 │ b.c.607 │
├——————┼———————┼———————┤
│ 定王 │ b.c.606 │ b.c.586 │
├——————┼———————┼———————┤
│ 简王 │ b.c.585 │ b.c.572 │
├——————┼———————┼———————┤
│ 灵王 │ b.c.571 │ b.c.545 │
├——————┼———————┼———————┤
│ 景王 │ b.c.544 │ b.c.521 │
├——————┼———————┼———————┤
│ 悼王 │ b.c.520 │ b.c.520 │
├——————┼———————┼———————┤
│ 敬王 │ b.c.519 │ b.c.476 │
├——————┼———————┼———————┤
│ 元王 │ b.c.475 │ b.c.469 │
├——————┼———————┼———————┤
│ 贞定王 │ b.c.468 │ b.c.442 │
├——————┼———————┼———————┤
│ 哀王 │ b.c.441 │ b.c.441 │
├——————┼———————┼———————┤
│ 思王 │ b.c.441 │ b.c.441 │
├——————┼———————┼———————┤
│ 考王 │ b.c.440 │ b.c.426 │
├——————┼———————┼———————┤
│ 威烈王 │ b.c.425 │ b.c.402 │
├——————┼———————┼———————┤
│ 安王 │ b.c.401 │ b.c.376 │
├——————┼———————┼———————┤
│ 烈王 │ b.c.375 │ b.c.369 │
├——————┼———————┼———————┤
│ 显王 │ b.c.368 │ b.c.321 │
├——————┼———————┼———————┤
│ 慎靓王 │ b.c.320 │ b.c.315 │
├——————┼———————┼———————┤
│ 赧王 │ b.c.314 │ b.c.256 │
├——————┼———————┼———————┤
│ 惠王 │ b.c.255 │ b.c.249 │
└——————┴———————┴———————┘

秦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庄襄王 │ b.c.249 │ b.c.247 │
├——————┼———————┼———————┤
│ 始皇帝 │ b.c.246 │ b.c.210 │
├——————┼———————┼———————┤
│ 二世 │ b.c.209 │ b.c.207 │
├——————┼———————┼———————┤
│ 三世 │ b.c.207 │ b.c.207 │
└——————┴———————┴———————┘

汉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西汉) 高祖 │ b.c.206 │ b.c.195 │
├——————————┼———————┼———————┤
│ 惠帝 │ b.c.195 │ b.c.188 │
├——————————┼———————┼———————┤
│ 少帝恭 │ b.c.188 │ b.c.184 │
├——————————┼———————┼———————┤
│ 少帝弘 │ b.c.184 │ b.c.180 │
├——————————┼———————┼———————┤
│ 文帝 │ b.c.180 │ b.c.157 │
├——————————┼———————┼———————┤
│ 景帝 │ b.c.157 │ b.c.141 │
├——————————┼———————┼———————┤
│ 武帝 │ b.c.141 │ b.c.87 │
├——————————┼———————┼———————┤
│ 昭帝 │ b.c.87 │ b.c.74 │
├——————————┼———————┼———————┤
│ 宣帝 │ b.c.74 │ b.c.49 │
├——————————┼———————┼———————┤
│ 元帝 │ b.c.49 │ b.c.33 │
├——————————┼———————┼———————┤
│ 成帝 │ b.c.33 │ b.c.7 │
├——————————┼———————┼———————┤
│ 哀帝 │ b.c.7 │ b.c.1 │
├——————————┼———————┼———————┤
│ 平帝 │ b.c.1 │ a.d.5 │
├——————————┼———————┼———————┤
│ 孺子婴* │ 6 │ 8 │
├——————————┼———————┼———————┤
│(新) 王莽 │ 9 │ 23 │
├——————————┼———————┼———————┤
│(西汉) 更始帝 │ 23 │ 25 │
├——————————┼———————┼———————┤
│(东汉) 光武帝 │ 25 │ 57 │
├——————————┼———————┼———————┤
│ 明帝 │ 57 │ 75 │
├——————————┼———————┼———————┤
│ 章帝 │ 75 │ 88 │
├——————————┼———————┼———————┤
│ 和帝 │ 88 │ 105 │
├——————————┼———————┼———————┤
│ 殇帝 │ 105 │ 106 │
├——————————┼———————┼———————┤
│ 安帝 │ 106 │ 125 │
├——————————┼———————┼———————┤
│ 北乡侯 │ 125 │ 125 │
├——————————┼———————┼———————┤
│ 顺帝 │ 125 │ 144 │
├——————————┼———————┼———————┤
│ 冲帝 │ 144 │ 145 │
├——————————┼———————┼———————┤
│ 质帝 │ 145 │ 146 │
├——————————┼———————┼———————┤
│ 桓帝 │ 146 │ 167 │
├——————————┼———————┼———————┤
│ 灵帝 │ 167 │ 189 │
├——————————┼———————┼———————┤
│ 弘农王 │ 189 │ 189 │
├——————————┼———————┼———————┤
│ 献帝 │ 189 │ 220 │
└——————————┴———————┴———————┘

三国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魏〕 文帝 │ 220 │ 226 │
├——————————┼———————┼———————┤
│ 明帝 │ 226 │ 239 │
├——————————┼———————┼———————┤
│ 齐王 │ 239 │ 254 │
├——————————┼———————┼———————┤
│ 高贵乡公 │ 254 │ 260 │
├——————————┼———————┼———————┤
│ 元帝 │ 260 │ 265 │
├——————————┼———————┼———————┤
│ 〔蜀〕 昭烈帝 │ 221 │ 223 │
├——————————┼———————┼———————┤
│ 后主 │ 223 │ 263 │
├——————————┼———————┼———————┤
│ 〔吴〕* 大帝 │ 222 │ 252 │
├——————————┼———————┼———————┤
│ 会稽王* │ 252 │ 258 │
├——————————┼———————┼———————┤
│ 景帝 │ 258 │ 264 │
├——————————┼———————┼———————┤
│ 乌程公* │ 264 │ 280 │
└——————————┴———————┴———————┘

晋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西晋) 武帝 │ 265 │ 290 │
├——————————┼———————┼———————┤
│ 惠帝 │ 290 │ 306 │
├——————————┼———————┼———————┤
│ 怀帝* │ 306 │ 311 │
├——————————┼———————┼———————┤
│ 愍帝 │ 313 │ 316 │
├——————————┼———————┼———————┤
│(东晋) 元帝 │ 317 │ 322 │
├——————————┼———————┼———————┤
│ 明帝 │ 322 │ 325 │
├——————————┼———————┼———————┤
│ 成帝 │ 325 │ 342 │
├——————————┼———————┼———————┤
│ 康帝 │ 342 │ 344 │
├——————————┼———————┼———————┤
│ 穆帝 │ 344 │ 361 │
├——————————┼———————┼———————┤
│ 哀帝 │ 361 │ 365 │
├——————————┼———————┼———————┤
│ 废帝 │ 365 │ 371 │
├——————————┼———————┼———————┤
│ 简文帝 │ 371 │ 372 │
├——————————┼———————┼———————┤
│ 孝武帝 │ 372 │ 396 │
├——————————┼———————┼———————┤
│ 安帝 │ 396 │ 418 │
├——————————┼———————┼———————┤
│ 恭帝 │ 418 │ 420 │
└——————————┴———————┴———————┘

南北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宋〕 武帝 │ 420 │ 422 │
├——————————┼———————┼———————┤
│ 少帝 │ 422 │ 424 │
├——————————┼———————┼———————┤
│ 文帝 │ 424 │ 452 │
├——————————┼———————┼———————┤
│ 孝武帝 │ 452 │ 464 │
├——————————┼———————┼———————┤
│ 废帝 │ 464 │ 465 │
├——————————┼———————┼———————┤
│ 明帝 │ 465 │ 472 │
├——————————┼———————┼———————┤
│ 后废帝 │ 472 │ 477 │
├——————————┼———————┼———————┤
│ 顺帝 │ 477 │ 479 │
├——————————┼———————┼———————┤
│〔齐〕 高帝 │ 479 │ 482 │
├——————————┼———————┼———————┤
│ 武帝 │ 482 │ 493 │
├——————————┼———————┼———————┤
│ ?林王 │ 493 │ 494 │
├——————————┼———————┼———————┤
│ 海陵王 │ 494 │ 494 │
├——————————┼———————┼———————┤
│ 明帝 │ 494 │ 498 │
├——————————┼———————┼———————┤
│ 东昏侯 │ 498 │ 501 │
├——————————┼———————┼———————┤
│ 和帝 │ 501 │ 502 │
├——————————┼———————┼———————┤
│〔梁〕 武帝 │ 502 │ 549 │
├——————————┼———————┼———————┤
│ 简文帝 │ 549 │ 551 │
├——————————┼———————┼———————┤
│ 豫章王 │ 551 │ 552 │
├——————————┼———————┼———————┤
│ 元帝 │ 552 │ 554 │
├——————————┼———————┼———————┤
│ 贞阳侯 │ 554 │ 555 │
├——————————┼———————┼———————┤
│ 敬帝 │ 555 │ 557 │
├——————————┼———————┼———————┤
│〔陈〕 武帝 │ 557 │ 559 │
├——————————┼———————┼———————┤
│ 文帝 │ 559 │ 566 │
├——————————┼———————┼———————┤
│ 临海王 │ 566 │ 568 │
├——————————┼———————┼———————┤
│ 宣帝 │ 568 │ 582 │
├——————————┼———————┼———————┤
│ 后主 │ 582 │ 589 │
├——————————┼———————┼———————┤
│〔北魏〕 道武帝 │ 386 │ 408 │
├——————————┼———————┼———————┤
│ 明元帝 │ 409 │ 423 │
├——————————┼———————┼———————┤
│ 太武帝 │ 424 │ 452 │
├——————————┼———————┼———————┤
│ 南安王 │ 452 │ 452 │
├——————————┼———————┼———————┤
│ 文成帝 │ 452 │ 465 │
├——————————┼———————┼———————┤
│ 献文帝 │ 465 │ 471 │
├——————————┼———————┼———————┤
│ 孝文帝 │ 471 │ 499 │
├——————————┼———————┼———————┤
│ 宣武帝 │ 499 │ 515 │
├——————————┼———————┼———————┤
│ 孝明帝 │ 515 │ 528 │
├——————————┼———————┼———————┤
│ 孝庄帝 │ 528 │ 530 │
├——————————┼———————┼———————┤
│ 敬帝 │ 530 │ 531 │
├——————————┼———————┼———————┤
│ 节闵帝 │ 531 │ 531 │
├——————————┼———————┼———————┤
│ 出帝 │ 531 │ 532 │
├——————————┼———————┼———————┤
│ 孝武帝 │ 532 │ 534 │
├——————————┼———————┼———————┤
│〔东魏〕 孝静帝 │ 534 │ 550 │
├——————————┼———————┼———————┤
│〔西魏〕 文帝 │ 535 │ 551 │
├——————————┼———————┼———————┤
│ 废帝 │ 551 │ 553 │
├——————————┼———————┼———————┤
│ 恭帝 │ 554 │ 556 │
├——————————┼———————┼———————┤
│〔北周〕 孝闵帝 │ 557 │ 557 │
├——————————┼———————┼———————┤
│ 孝明帝 │ 558 │ 560 │
├——————————┼———————┼———————┤
│ 武帝 │ 560 │ 578 │
├——————————┼———————┼———————┤
│ 宣帝 │ 578 │ 579 │
├——————————┼———————┼———————┤
│ 静帝 │ 579 │ 581 │
├——————————┼———————┼———————┤
│〔北齐〕 文宣帝 │ 550 │ 559 │
├——————————┼———————┼———————┤
│ 废帝 │ 559 │ 560 │
├——————————┼———————┼———————┤
│ 孝昭帝 │ 560 │ 561 │
├——————————┼———————┼———————┤
│ 武成帝 │ 562 │ 565 │
├——————————┼———————┼———————┤
│ 后主 │ 565 │ 577 │
├——————————┼———————┼———————┤
│ 幼主 │ 577 │ 577 │
└——————————┴———————┴———————┘

隋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文帝 │ 581 │ 604 │
├———————┼———————┼———————┤
│ 炀帝* │ 604 │ 617 │
├———————┼———————┼———————┤
│ 恭帝 │ 617 │ 618 │
└———————┴———————┴———————┘

唐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高祖 │ 618 │ 626 │
├——————————┼———————┼———————┤
│ 太宗 │ 626 │ 649 │
├——————————┼———————┼———————┤
│ 高宗 │ 649 │ 683 │
├——————————┼———————┼———————┤
│ 中宗 │ 683 │ 710 │
├——————————┼———————┼———————┤
│ 睿宗 │ 684 │ 684 │
├——————————┼———————┼———————┤
│ (周) 武后 │ 684 │ 705 │
├——————————┼———————┼———————┤
│ 睿宗 │ 710 │ 712 │
├——————————┼———————┼———————┤
│ 玄宗 │ 712 │ 756 │
├——————————┼———————┼———————┤
│ 肃宗 │ 756 │ 762 │
├——————————┼———————┼———————┤
│ 代宗 │ 762 │ 779 │
├——————————┼———————┼———————┤
│ 德宗 │ 779 │ 805 │
├——————————┼———————┼———————┤
│ 顺宗 │ 805 │ 805 │
├——————————┼———————┼———————┤
│ 宪宗 │ 805 │ 820 │
├——————————┼———————┼———————┤
│ 穆宗 │ 820 │ 824 │
├——————————┼———————┼———————┤
│ 敬宗 │ 824 │ 826 │
├——————————┼———————┼———————┤
│ 文帝 │ 826 │ 840 │
├——————————┼———————┼———————┤
│ 武帝 │ 840 │ 846 │
├——————————┼———————┼———————┤
│ 宣帝 │ 846 │ 859 │
├——————————┼———————┼———————┤
│ 懿宗 │ 859 │ 873 │
├——————————┼———————┼———————┤
│ 僖宗 │ 873 │ 888 │
├——————————┼———————┼———————┤
│ 昭宗 │ 888 │ 904 │
├——————————┼———————┼———————┤
│ 哀帝 │ 904 │ 907 │
└——————————┴———————┴———————┘

五代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后梁〕 太祖 │ 907 │ 912 │
├——————————┼———————┼———————┤
│ 末帝 │ 913 │ 923 │
├——————————┼———————┼———————┤
│〔后唐〕 庄宗 │ 923 │ 925 │
├——————————┼———————┼———————┤
│ 明宗 │ 925 │ 933 │
├——————————┼———————┼———————┤
│ 闵帝 │ 933 │ 934 │
├——————————┼———————┼———————┤
│ 废帝 │ 934 │ 936 │
├——————————┼———————┼———————┤
│〔后晋〕 高祖 │ 936 │ 942 │
├——————————┼———————┼———————┤
│ 出帝 │ 942 │ 946 │
├——————————┼———————┼———————┤
│〔后汉〕 高祖 │ 947 │ 947 │
├—

中国历史(1)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右图)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左图)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右图)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左图)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右图右)、汉景帝(右图左)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后几页,《中国二十四史》,《中国通史》

这个一定行

hsdfghj,朕封你为抄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