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的点心宝贝来伺候:你们认为社会主义是否是乌托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1 18:05:30
生活的好坏与社会主义无关 我只是感觉现在的制度已经不是马克思书上写的那些了 如果你们拿初中 高中的教材举例 那差距就更大了~`

乌托邦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而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乌托邦!不完全的

你觉得你现在生活得不好吗??

“乌托邦”与“社会主义”

总的来说,以上各种关于“乌托邦”的提法,都把“乌托邦”与某种社会变革方案或某种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一提及“乌托邦”,人们往往容易把它与“乌托邦社会主义”或“空想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人们一般认为,圣西门、欧文、傅立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可是这三个人自己并不自称是“乌托邦主义者”或“空想家”. 恩格斯所谓“乌托邦社会主义”是带有一定贬义的,是个用来定位圣西门等人的学说与实践的标签。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乌托邦社会主义”这个标签究竟妥当不妥当。

(1 )首先,我们得考虑,为什么能把“乌托邦”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

可以肯定的是,“乌托邦”首先是一个由托马斯·莫尔虚构出来的岛国的名称,然后它才发展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概念。为讨论此问题,我们不妨追溯到莫尔的《乌托邦》。

《乌托邦》的文学形式(海外旅行见闻)和古希腊后期的游记体裁的小说很相近,但更重要的是,莫尔身处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同时代的《宇宙志引论》(1507年)和《新世界》(1511年)等书都对他产生过影响。此外,柏拉图的《理想国》、耶稣的福音和训诫、原始基督教团财产共有的组织形式,这些都是莫尔写作《乌托邦》时可供参考的原型。莫尔所设想的乌托邦岛人的生活,其最大的特点是财产公有,这使他成为近代世俗社会主义的鼻祖。

莫尔不仅是世俗社会主义的鼻祖,而且还预见到社会主义可能存在的问题。莫尔借小说人物之口对公有制提出的疑问是:“一切东西共有共享,人生就没有乐趣了。如果大家都不从事生产劳动,他就爱逸恶劳,只指望别人辛苦操作。”

但是这种疑问在“乌托邦岛”是不成问题的,在“乌托邦岛”人人都劳动,主要是务农,其次是从事手工艺劳动,每天工作六小时,其余时间用于休息、娱乐或做学术探讨,由于没有不劳而获的社会蛀虫,每天六小时的劳动产生出足够的产品,人们按需分配,黄金贱如粪土。不过,莫尔提出的这个疑问并没有真正得到解答,实际上,这个疑问困扰着以后所有严肃的社会主义者们,这一疑问是: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热情从何而来?在未来理想社会中,维持高水准生产力的动力机制何在?

关于莫尔提出的疑问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且让我们回到正题上。

我们看到,由于莫尔的《乌托邦》一书本身就是世俗社会主义的代表之作,这就容易使得人们把“乌托邦”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最后造出“乌托邦社会主义”一词。

(2 )其次,我们得考虑,“乌托邦社会主义”这个标签究竟妥当不妥当,例如,当应用到圣西门等社会改革家身上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圣西门(Henri Saint-Simon,1760-1852 年)、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年)、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 )从来不用“乌托邦”称呼自己的著作。他们的著作主要是阐述他们的“科学发现”,详细描述他们的社会改造方案,如傅立叶,他自认为是“发明家”,是“新世界的发明人”,他把“法郎吉”(大型的生产消费合作社)的理想人数规定为一千六百二十人,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据他自己说,这是按照人类性格的两倍计算出来的,傅立叶喜欢在书中引用数字,以显得“科学”,但为什么性格的数目正好是八百一十,而不是八百二十,这仍然是他个人的秘密。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的想法主要是建立生产消费协作社,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是空想,只要拥有足够的基金,弱势群体为什么不能组织起来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呢?早在十八世纪下半期,在法国的书刊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组织“协作社”的方案,据说“生活在公社中的一切人都比单独经营的人富裕得多”,欧文在爱尔兰的纽拉纳克工厂当经理期间,为工人的福利做了许多工作,工厂的股东获得的利润不仅没有因此减少,反而增多了,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工厂不开工,工人照样可以领工资,欧文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实现合理的劳动制度的好处,并向国会建议建立劳动公社以解决失业问题。现在有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依然是可行和必需的。如社科院博导、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唐宗焜先生说,虽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有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但它们背离了合作社的原则,因此他认为“合作经济目前在我国还是冷点”,有待于大力发展。[4] 如果合作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是可行的,我们怎么能说欧文他们的方案完全就是“空想”呢?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的标签是不太妥当的。

“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乌托邦(的)”是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在英文中这个形容词是:“utopian ”,更容易让人看出它与“utopia”的不同。变成形容词的“乌托邦”显然更象一个概念,而不象一个名称。“乌托邦的”这个概念在恩格斯那里的意思是:空想的。但由于“乌托邦社会主义”终究是个名称,是个标签,所以“乌托邦的”在恩格斯那里并没有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哲学概念。后来,“乌托邦的”在一些拙劣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演变成了一个与“科学的”、“实际的”等相互依赖的概念,他们急于用这个概念来打击对手,结果把“乌托邦”和“乌托邦的”可能包含的那些有价值的概念内容给遗忘了。至少,在“乌托邦/ 科学”这对二元概念中,非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一切社会主义先天地就被不平等地对待了。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没有哪一种是唯一的真理。

当然不是啦,你没念过高中政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