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手机之无限逍遥:论河套地区的经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01:20:07
很着急,很重要,可以引用副标题,如农业方面的。谢谢大家的帮忙啦!!

井渠结合灌溉是河套农业节水的有效途径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流域北纬40°以北的干旱地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基地。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水利历来就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水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引起了灌区人民的极大关注,大家逐渐认识到:在引黄水量逐年大幅度减少、供需缺口迅速拉大的情况下,灌区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因此,加快发展井渠结合灌溉,将为开源节流、保证农业灌溉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必要性

  自1999年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后,分配给内蒙古自治区的用水指标开始逐步减少,已从1998年正常年份的58.6亿m3降到2002年的38.3亿m3,而河套灌区维持目前基本现状每年所需水量一般在50亿~50亿m3。河套灌区主产小麦,每年需要浇灌4轮次水,用水需求特别紧张。虽然河套灌区管理总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供水形势,从1999年开始就为节约水资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随着灌区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如灌区可开发土地面积至少还有16万hm2,按目前的灌溉条件需要增加用水12亿m3现有的引黄供水量无法满足灌区农业灌溉需求,更谈不上农作物的适时灌溉。
  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灌区长期处于积盐状态,地下水位和土壤中可溶盐分的变化,成为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巴彦淖尔盟2001年水资源公报显示,河套灌区有34%~48%的土地受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影响。为了防治土壤盐碱化,就必须把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水深以下。一般的做法是,减少引黄灌溉用水量,或减少非耕地(植被生态)用水,或减少输水渗漏。但是当减少灌区的总需水量超出了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的承载能力后,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不仅直接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还缩小了湿地面积造成土壤荒漠化。有人提出:只要能够保证排水畅通,特别是把秋浇时期的地下水位控制住,也就是在9月下旬开始秋浇之后、11月1日封冻前通过田间排水系统把地下水迅速降到冻层以下,结冻期间固结在冻土中的水分含盐量要小一些,就有利盐碱化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但是秋浇阶段(约40天)大面积集中灌水,地下水位迅速抬高,仅靠灌区的明沟排水系统进行土壤浅层排水,不可能在封冻以前使地下水位降至土壤返盐的临界深度(2.0m)以下。

  因此,合理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既能更快、更直接地解决引黄水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又能通过灌溉或降水淋盐将浅层土壤中的盐分不断带走,达到改良土壤、防治盐碱化的目的。

  二、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优势及其可行性分析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会不会使地下水水质越来越差,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和降低地下水位之后,灌区的灌排比例将从引黄水量为50亿m3的8∶1降低到引黄水量为40亿m3的40∶1,地下水含盐量可能呈上升趋势,虽然过程缓慢,但前景是恶化的,这将影响到灌区人民的用水质量;若地下水长期处于积盐状态或者水盐平衡关系被打破,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然而,有关专家认为:适当降低开放含水层(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可以显著增加大气降水的入渗量,这也是治理盐渍化的根本办法。要使地下水位下降,通常不需要专门进行排水,只需要适当排水与利用浅部含水层进行井灌相结合即可实现,在部分平原地区水质较差,不好用,因而不用,结果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降雨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水资源,盐渍化也无从减轻。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在浅部开放含水层抽取地下水,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使浅层地下水的水质逐步改善,增加降雨的入渗量。

  河套灌区秋浇用水量约占全年用水总量的1/3,而此时正处于黄河丰水期,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相对淡化的黄河水,以回补更新地下水,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淡水资源。由此看来,水质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2002年5月16日,巴彦淖尔盟以及各旗(县、市)水务局正式成立,全盟包括灌区的水行政管理职能开始进行重大转变,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正逐步建立起来。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将在全盟水务统一管理的政策与体制保障下,更好地实现统一规划调度、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联合利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还涉及电力问题,全国范围内已经实施了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已建的电力网基本覆盖了灌区农村,为全面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便利的条件。

  实行井渠配套建设,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发展井渠结合灌溉并不排斥利用渠道衬砌节水灌溉,渠道衬砌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实现节水的有效措施,也是今后实施工程节水的发展趋势。目前,灌区渠道衬砌工程还处于试验阶段,只在总干渠、干渠、分干渠上的部分渠段进行了衬砌,投资数额巨大,仅分干渠衬砌工程每公里造价就在100万元以上(包括附属建筑物)。灌区各级渠道,要全部衬砌完,不仅投资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耗时太久,至少需要10年。根据专家对北方某灌区的研究分析,在渠道未衬砌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213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以0.71计,以下同,当干渠以下各级渠道全部衬砌时,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485,因此单纯进行渠系防渗处理可以将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272。如果灌区1/2面积内实行井渠结合灌溉,则单纯通过井渠结合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系数0.262,与全防渗的效果基本相当。实行井渠结合灌溉,能够有效发挥开源(开发水源)与调节灌溉的双重作用。河套灌区的地下水主要通过降水、黄河过境入渗和灌溉入渗三种途径得到补给,如果把地下含水层作为地下水库,加以调蓄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地表水(引黄水)的灌溉用水量,还可以同时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水源,或在时间上交替使用不同的灌溉水源。河套灌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储量约为15亿m3左右,可用水量有7亿m3,约有70%的地区地下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可单纯发展井渠灌溉面积在10万hm2以上。在联合运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过程中,当引黄灌溉紧张季节,可同时采取渠灌和井0灌的方式,或只用井水灌溉;在黄河丰水期,可用渠道引水灌溉,秋浇之前,应大量采用地下水,利用黄河丰水期的淡水入渗加补缺水季节抽取的地下水;同时,控制秋浇后地下水位不超过临界水深。

  实行井渠结合灌溉有利于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河套灌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有些地方群众自发地集资打井取水,发展经济。因此,采取井渠双灌,能够随时灵活地满足不同农作物的用水需要。

  发展井灌有利于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用水技术,节约水资源。利用井灌不仅可以缩短输水时间和距离,节约用水,而且相比渠灌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水源比较稳定,水质清澈、导水性能好,使用便捷,适合发展田间畦灌、滴灌、浸灌和喷灌等配套技术,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习惯和“喝大锅水”的落后灌溉方式,在效益核算、计量收费上也更加科学、规范、准确,用多少水掏多少钱,不用水不花钱。还可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自觉调整,多种耗水少、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减少耗水多、供大于求的作物,错开用水高峰,适当调节、减少秋浇储墒面积,减轻秋浇集中灌溉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三、对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置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要站在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把井渠建设放在灌区续建配套改造的同等重要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置、配套实施。要对地下水储量、水质、用水覆盖面,水量与水位控制关系,井渠双灌的交互利用程度、投入产出比等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为井渠双灌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效益提供可靠依据。应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灌区“两改一提高”的有利时机,结合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在井渠配套建设上,争取更多的投入,可采取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共同融资或采取股份制投资经营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在井渠双灌的相邻建设布置上,最好将不同开采功能的机电设施布设在各级渠道的直口处,有利于灌溉用水的联合或单项调运。

  2.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与保证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力量搞井灌建设,可提供银行低息贷款,技术、产品咨询服务,联系对口物资供应,协调社会关系(如:电力、水利、农业等部门间关系、地方与地方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等。

  3.引进和建立价格竞争机制,逐步完善水市场

  应尽快制定一套规范、实用的地下水资源供、用水标准,包括:水量开采标准、水质应用标准、水价标准;不同灌溉方式的用水定额,包括:畦灌、墒灌、喷灌的用水定额和不同农作物的灌水定额。为了鼓励开采地下水,减少引黄水量,可制定优惠的地下水价格和优惠的农电抽水价格,与引黄水价形成竞争;同时要加快水权制度改革,放宽水利资产使用权,促进地区水市场的形成。

  4.不能“重渠轻井”或“废渠靠井”

  落实全年水量指标时,灌区应把井渠双灌的供用水量统一纳入目标管理之中,进行统一调度,逐级落实,包干到各级渠道的直口。做到以渠水补井水之源,以井灌补渠水之不足,井渠双灌合理调配,保持地下水位与水盐成分相对稳定平衡。

  5.要重视排水系统设施的配套利用

  通过各级排水沟把田间井、渠灌溉后的土壤淋盐余水及时排出去,不但减少土壤中的含盐量,还使地下水逐渐淡化。因此,实施节水灌溉后,灌区的排水系统仍然具有保留价值。

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