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绝情书怎么写:对佛教提两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5 09:53:41
以前提过的问题没人给出中肯的答案,所以重新提一下。
1,关于三法印:请明确告诉我,三法印这个概念本身是否佛说,如不是,为什么作为正法标准,又是哪位大德依据什么提出的;如果是,请告诉我出自哪部佛经。

2,关于南北佛教的矛盾:南传的《中阿含经》记载: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长阿含和增一阿含都有类似记载
即是:“见谛人”持咒是“求苦”,欲“苦尽”则“终无是处”
对此密教怎么解释,密法有非佛说的嫌疑。阿含经中曾经记载的驱蛇咒,在南传系统中没有记载。请尽量引用南传经典解释,因为在这个观点里,北传佛法都有非佛说之嫌。

我不希望空口说话或者大段抄来,请引用经典并论述。谢谢。
1,如此说来,佛说四法印,为何世间却只说三法印?

2,首先,对于“见谛人”的理解,似乎初果也叫见谛,四果也叫见谛。而从初果到四果经历的过程,不修禅定怎么能达到?
中阿含:长寿王品无刺经第十三,明确指出:入初禅者以声为刺。既然以声不可入初禅,那密宗是怎么修的?如果说只是默念,那“口密”和“意密”没有区别了;如果出声,又违背了释迦说的根本原则,这又怎么说?

另外有人说我,讨论这没有意义,不如老实念佛。我不信大乘法才会讨论这问题。如果不先弄清楚佛说与非佛说,那“修行”岂不是空话?

此分我要取
(南传经典)增一阿含经 卷十八
一时佛在舍卫国 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非独在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中为尊。乃至世间人民中独尊。今有四法本末,我躬知之。而作证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云何为四。一者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而作证。二者一切诸行苦。三者一切诸行无我。四者涅盘休息。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而作证。是谓四法之本。是故于天上。人中独得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乘经典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八说“有四忧檀那法,诸佛菩萨为令众生清净故说。云何为四?一切行无常,是忧檀那法;一切行苦,是忧檀那法;一切法无我,是忧檀那法;涅盘寂灭,是忧檀那法。”

第二问 首先明白什么是见谛人
也就是明白道的人 见道的人
见道的人 已离诸烦恼 诸苦 苦已灭 集已断 道已修 灭已证。
如何会生起极苦 甚苦???既已离苦 更不谓有苦
何言离苦??既然无苦可离,自然不用持咒来求舍离此内了。被光说持咒 纵是道也不用修了
这是声闻四果的无学位 都学完了 不用学了

第二 在有学位的果位上 比如一 二 三果声闻
他们知道向内求 他们持咒 也不是希求世间之神来保佑他们。因为已知,一切烦恼由爱缘取而生 故一切修法皆为断内之习气 不是从外求
持咒不等于向外求

诸佛子 不应错会佛意 妄起诤论

我本学于大乘经典 今初解阿含 但愿不违佛意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初果是在见解上见谛 但于行动上 习气未尽
至于以声为刺 我查查啊
以声为刺 谁为闻声者??
若说我闻于声 则有我与我所闻 何名见谛人??
见谛人 依谛而住 谛本无常 当住于何??
今声亦然 以声为刺 是于声不起执实之想 知声无常 亦无闻者
而住于寂静

世尊常演妙法 善男子 世尊在定耶 在不定耶??

释迦所说根本原则 不可错解 那就是四法印

为何说成三法印??哦其实这四个法印 本质一样
说成一法印都是可以的

哦口密者 意密者 先发意 而后发自口

咄 谁不能离烦恼 意乱也 意为何乱 分别取舍也
今调乱意为一意 一意者 直观其本质 去诸分别取舍也
而后能所双亡是谓入无上法门之捷径

咄 谁能解佛意??入佛智者也 大乘佛法令人直见佛智

则一切经典无不能解其义 今欲不行而入佛智 岂有是处??

或曰当修八正道 先具足正见
上人 唯有见谛人具足正见
如何见谛也??解行并进 可见谛也 若都理解佛所说

何须在修呢???

分还有点难拿哦

不好意思,本人对道学有研究,佛学不是太深,只是路过,请见谅.

你这道题值200分 改了分再来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