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魔道攻速:耶路撒冷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20:04:03

耶路撒冷(Jerusalem)这个名称,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自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耶路撒 冷体现着人类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类的和平。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在相距不远的各自的神圣场所自由举行宗教仪式。经过了5000年的风风雨雨,"和平之城"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吗?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闻名古城。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来此定居的一个迦南人 部族耶布斯人(闪米特人一支)。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前次建造了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在闪米特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公元前1020,耶路 撒冷成为古色列王国的首都。由于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一直处于周围大国的争夺,占领之中,多次易主,备受战米洗劫,曾多次被毁又重建。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

耶路撒冷且有异常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先后长期统治该城,其中犹太教500多年,基督教400多年,伊斯兰教1200多年。三大教 在城内留下了不同时期建造的宗教遗迹有200余处,最著名的如犹太教圣殿唯一的残迹哭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莱清真寺。三大宗教都把 耶路撒冷视为本教的圣地。

战前的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区两部分组成。老城的城墙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古城废墟上重建成的,城内面积仅1平方公里,后来形成了穆斯林区,基督教区,犹太人区和亚美尼亚人区4个区(如图), 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老城外的新区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城西部分发展最快,居住的几乎全是犹太移民。

1917年至1947年,耶路撒冷被英国委任统治30年。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其范围包括耶路撒冷市和郊区城镇,东端为阿布·迪斯,南端为伯利桓,西端为艾因·卡里姆,北端为舒法特,面积为158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沿1949年停战线被以色列和约旦瓜分,耶路撒冷从此分成由约以分别占领的东、西部,称东区和西区。1950年1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1967年6月,以色列颁布法律,宣布东西耶路撒冷合并,并将市区范围扩大为176平方公里,把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并入其中。目前 全市人口65万,其中犹太人45万,巴勒斯坦人18万,基督徒1.4万。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议案,把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联合国安理会于1980年8月20日通过决议, 认为以色列议会的法案是违反国际法的。在此前后,联合国曾多次通过决议,遗责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88年11月,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并宣布耶路撒冷市为其首都。

最近引起巴以冲突的"以色列人强行进入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事件",圣殿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北角,圣殿山这个名称来源于犹太教,居说犹太教第一圣殿当年就建在这里,现在只剩下一段残迹--哭墙。 现在圣殿山上建有两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又名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中有一块长方形岩石,可以反映出三大宗教纠缠共生,同时彼此又不愿意包容的历史现状。

岩石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1.2米。据古老的犹太教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带着自己的独子以撒到摩利亚山上,在上帝指定的地方杀以撒献祭。忠诚的亚拉伯罕正要 举刀杀自己的儿子时,上帝派使者阻止了他,并命他以一只公羊代替。这个故事在犹太教的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说当年亚拉伯罕捆绑以撒,就是把他放在这块石头上准备献祭的。因此这块 长方形的岩石在犹太教中一直被视为"圣石"。而在比犹太教晚了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则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世界各地严肃的基督教徒因而都渴望能有机会向这块石头膜拜。但是这块"圣石"现在 却存放在伊斯兰教威严的清真寺中,因为据伊斯兰教传说,这块石头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踏脚石。就在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第9年,也就是公元619年的一个晚上,忽闻大天使伽百利来召。先知 跟随他乘坐一匹面如女子的飞马,急飞耶路撒冷,踏着一块巨石升入九重天,聆听真主安拉的祝福和启示,然后又于当天晚上飞回麦加。据说这块石头即是当年穆罕默德升入九重天时的踏脚石,至今石头上还留有先知当年踩下的脚印。伊斯兰教因此在这块 石头周围修起了两座精美的清真寺,并把这块地方称为"尊贵的禁地"。这里也因此而成为伊斯兰教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大朝圣地。

苦街是基督教的圣地,基督教教徒又叫它为"悲哀之路",传说耶稣受难前,曾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从这条路走向刑场--著名的公元4世纪建筑"圣墓教堂"。

被三大宗教共同尊称为圣城的耶路撒冷老城,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记:在它四周围绕着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修建的城墙,高12米,长约4公里,共有8个城门(如图)。居住在旧城东南区的犹太人传统上走雅法门,而居 住在旧城区的穆斯林则走大马士革门等。

=============================================================================================================

耶路撒冷,希伯来语意思是“和平之都”,然而耶路撒冷确是个充满战争的城市。 史书上记载:公元前2000年中叶,有一支被称为希伯来人的游牧民族从东方进入巴勒斯坦。公元2000年末,希伯来的北方部落形成以色列王国,继而南方各部落形成犹太王国。腓力斯丁人攻占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同腓力斯丁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以色列第一个国王扫罗战死疆场。公元前10世纪,犹太王大卫在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驱逐了腓力斯丁人,并且将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定为统一国家的首都。 大卫之子所罗门死后,统一的国家又分裂,北为以色列王国,南为犹太王国。 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灭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摧毁耶路撒冷,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居鲁士在攻陷巴比伦城后释放了被囚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重返耶路撒冷。返回的犹太人,建立起臣属于波斯帝国的神权政体。 从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相继侵占巴勒斯坦。公元前63年罗马占耶路撒冷后,这一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公元70年,犹太人反叛罗马失败,从此流散世界各地。 中世纪,这里没有幸免于十字军东征的铁蹄。 16世纪,这里没有逃脱鼎盛期的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信徒奔赴的圣地。 犹太教徒相信这里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基督教徒相信,这里是基督受难,死后复活的地方;伊斯兰教相信,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夜游到达的地方。

航空

空运是以色列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的重要交通手段。从1948年起,国家就开辟了空中航线,以色列国家航空公司通航四大洲,并定期有班机通往纽约和欧洲。在耶路撒冷与埃拉特,均建有现代化机场,在利达建有国际机场。1989年,乘包机到达以色列的旅客达54万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色列空运客流量比50年代初增加100倍以上。

以色列同中国建交后,旅游业务得以开发。1992年7月,以色列航空公司与中国国际旅行总社达成一项合作开发旅游市场协议。为了发展旅游,从9月3日起,以色列航空公司开始从特拉维夫至北京直接通航。特拉维夫直达北京航线,不仅为以色列和欧洲游客前往中国提供了方便,而且为东南亚游客访问地中海东岸国家开辟了最佳航线。

以色列亚细亚航空公司开办以下定期航线:1.耶路撒冷往特拉维夫、海法、罗斯佩那(Rlsh Pina)及埃拉特;2.特拉维夫往耶路撒冷、罗斯佩那、埃拉特及马撒大(Masada);3.海法往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埃拉特;4.埃拉特入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5.马撒大往特拉维夫。

公路网络

以色列国幅员不大,从东部的耶路撒冷驱车到西海岸的特拉维夫仅用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决定了以色列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它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优质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以色列境内的公路从城市到乡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公路一般都是双车道,沿着海岸有一条四车道公路,将特拉维夫和海法联接起来,并通往耶路撒冷和比尔谢巴。据统计,90年代初,以色列全国公路总长度为1.3万多公里,同50年代初比较,公路长度成倍增长。

在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内的一切交通机关,全都停止工作,饭店也悉数关门。这一天,观光客最好勿搭车前往正统犹太教徒的居住区。否则,那些犹太教徒会怒不可遏地向车上的人投掷石头。

重要节日

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

犹太新年( 约公历9月)

赎罪日(约公历10月)

住棚节(约公历10月)

逾越节(约公历4月)

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5月)

独立日(约公历5月)。

节假庆典

如果你在以色列生活一段时间,你会很容易地感受到,以色列人不但是从一天到一天地生活着,而且是从一个节假日到另一个节假日地生活着。从秋季的新年和赎罪日、冬季的哈努卡节、春季的逾越节和独立日到夏季的七七节,一年的生活就是环绕着这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向前推进的。

以色列之所以被视为一个犹太国家,尤其与它的节假日密切样。也就是说以色列的节假日都具有强烈的犹太属性。这种犹太属性,一方面表现在以色列所有节日都是与犹太民族的命运相关联的。如逾越节是回顾整个民族摆脱奴役和获得解放;住栅节是追思上帝对犹太民族在旷野游荡的庇护;哈努卡节和普珥节是纪念犹太民族免于灭亡,并最终战胜敌人;犹太新年和赎罪日则集中体现在犹太人的忏悔和希望开始新生活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所有节日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没有一个节日是纯粹的世俗性节日。以色列节日的这种全民性和宗教性,使每年周期性到来的节日变成了犹太人反复重温民族历史,接受宗教教育和自我反思的日子,它对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犹太民族的固有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节日特点

犹太人的节日,除了具有一般节日的特点外,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宗教性 与其他民族一样,犹太人及其祖先希伯来人的节日开始与人们的生产实践,主要是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犹太人三大主要节日: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栅节,原来是农业收获季节。逾越节是大麦收获季节,五旬节是小麦收获季节,住棚节是果品收获季节。希伯来人很重视农业收成,因为它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收获期间设定节日,喜庆丰收,祭天祭祖。后来在《圣经》中,被确定下来,加以规范,并且使它蒙上一层宗教的灵光。因此,在古代这些节日的农业性质与宗教性质既平等又交叉的融合在一起。犹太人被迫离开迦南地,脱离了农业生产实践,节日的农业性质部分已失去了基础,逐渐淡化为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如住栅节在阳台上构庐,逾越节的家宴上吃烤羊腿,五旬节用树枝、花草装饰屋子等;而另一方面,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民族的汪洋大海中,受歧视、遭迫害,如狂风巨浪中,随时可能被吞没的一叶小舟。犹太人灵巧应付外界的本领和顽强的生存意识形成了一种极强的内力,保护自己,繁衍种族。居住国主体民族可以剥夺他们的一切,包括民族的外部特征,但是他们手中的《圣经》,新月向耶路撒冷方向祈祷,他们心中的信仰,是无法剥夺的,宗教成了犹太民族联系的纽带。这样,犹太人节日中的宗教性质强化,甚至节日成了宗教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普珥节和哈努卡节原是纪念犹太人战胜异族的民族节日,但是,犹太人已把它们转变成为宗教节日,并且带有某种神秘主义色彩,似乎冥冥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会给苦难中的犹太人带来“奇迹”(NES)。因此,可以说犹太人过节实际上是一次宗教教育。

民族性 在犹太人的节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不管是逾越节讲的“哈伽达”、奥迈尔第33天学生们玩的弓箭游戏,还是普珥节‘烧死哈曼“的篝火,哈努卡节的火炬长跑,无不渗透了对异族迫害的强烈仇恨,对犹太民族自尊自强的热切呼唤。一个犹太人,从孩提时代起,每年要10多次的(仅仅是节日)接受这样的说教:犹太民族过去怎样(在“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的辉煌历史),现在怎样(受异族的歧视和迫害)和将来怎样(返回锡安,“归到列祖那里”),这对一个做人的成长和思想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犹太人过节实际上是一次民族传统的教育。

犹太人的节日是犹太文明的一部分。犹太人通过节日把犹太的传统、习俗和语言、文化保留下来了。这对始终生活在故土的民族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犹太人分散在五大洲,与故土失去了有形的联系,犹太文明很难保留,更难发展。2000多年过去了,犹太文明没有消失,其核心雅哈杜特保留下来了。这当然绝不只是节日的作用,但节日起了相当的作用。例如,犹太人是个爱清洁的民族,逾越节期间通过‘除酵’作为节日的一项活动,把这个习惯保留下来了;《圣经》教导要周济穷人,普珥节、住棚节等节日中都有救济穷人的内容,养成了犹太人间互相帮助的习惯;节日的祈祷、赞美、歌颂等希伯来文字和文学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以保留。因此,犹太人的节日是犹太文明的一部分,是犹太民族史的一次再教育。

194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后,犹太人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色列国作为一个世俗的国家努力设法淡化节日中的宗教因素,逐步恢复原始的农业性质和民族性质。

对于犹太人而言,由宗教决定的犹太教饮食规定,对烹调术和饮食习惯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遵守这些教规的人而言,猪肉和其他某些肉类、贝类、无鳞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都是不可食用的。遵循《圣经·利末记》禁止事项,他们在做饭及就餐时不会将肉制品和奶制品放在一起食用。

据最近调查发现,以色列的犹太人中约有60%以上在家里遵守犹太教饮食规定,近40%的人家里和饭店里只吃犹太教规认为清洁可食的食物。

由于以色列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带来了风格迥异的烹调术和饮食习惯。

在“以色列餐桌”上,你会看到摆的是来自约80个不同国家有许多独特烹调背景的菜肴。人们对法国、意大利和远东这些比较先进的烹调术日益欣赏,但端上桌的菜肴有许多源自各国的农民传统,他们移居以色列时就已把自己爱吃的菜肴带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饭店里,多数以色列人最能接受的菜肴是他们孩提时期常吃的食物。

对于以色列影响最大的烹调术是中东、北非、地中海盆地,以及中欧和东欧的烹调风格。许多人一心偏爱家乡食品,以致这些各式各样的风格保持了自己的纯正,并无掺杂。

在所有这些烹调风格中,在以色列全国最出名的可能是中东的。由于中东国家的居民多数是穆斯林,同时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禁食猪肉,以色列人很容易把这类风格的菜肴搬到自己的餐桌上来。除了以色列人阿拉伯人(他们自身受到黎巴嫩的先进烹调和巴勒斯坦田园风格烹调的影响)原有的烹调方法外,来自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犹太人也各自对以色列的餐桌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东各地的烹调风格有某些类似之处,所有这些风格都同等的以色列餐桌以特色。主要的淀粉主食是小麦,然后是大米、鹰嘴豆和蚕豆。大米、全麦和碾碎小麦上桌前或煮或蒸或烩成肉饭。最普通的蔬菜是茄子,可以烤、炸、炙或做成茄子泥。其他特别重要的蔬菜有西红柿、葫芦科植物、青椒和辣椒。任何蔬菜,只要大得能塞进东西,就可能塞上肉、蔬菜和大米,那些嚼不动的老肉,总是做成肉馅、烤肉串或肉丸子。

中东烹调,很重视大量使用草药、香料以及各种洋葱类调料,包括大蒜在内。除了多数西方餐桌上通常能找到的草药和香料外,小豆蔻、桂皮粉、姜、芫荽、土茴香和薄荷也用于许多菜肴之中。不配有欧芹的色拉被认为粗劣不堪,而橄榄很珍贵,被认为早中晚餐都适用。

最重要的烹调油是橄榄油,其次是香油和玉米油。酸奶本身用途广泛,用作沙司、汤料或浓缩成干酷(拉巴尼)。酸奶也可作为饮料。

中东烹调术在以色列国盛行,中东地区各国的许多菜肴已成为当地的家常菜,其制作方法丝毫未变。从伊朗传来的传统,是烧肉时加水果、小扁豆或干豌豆瓣。从黎巴嫩传来的传统,则是做鱼时喜欢用红辣椒粉、红灯笼辣椒、桂皮、香料和其他调料。约旦的烤羊肉串,用普通羊肉、或腌泡过的羊肉、或牛羊肉混合制成,已成为以色列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叙利亚库尔德人的“库贝赫”(kubbeh)是人们爱吃的佳肴,这是用羊肉和碎麦糊做的油炸小煎饼,里面塞有肉、洋葱和松子。“斯菲哈”(sfeeha)也是人们爱吃的东西:小馅饼皮里面包了有香料的羊肉末、松籽和来自埃及的酸乳酷。另外一道以色列人接受的埃及菜,名叫“瓦拉法伊纲卜卡拉比”(waraf’ainab kara bi),即用葡萄叶包加了调味的米饭。

《拉罗斯烹调辞典》把中东国家的菜肴归入“阿拉伯烹调”这一包罗万象的门类下,在国家和地区的烹调术之间,有许多变种。也门的烹调最为独特,在以色列人欣赏的食品中,占有特殊地位。烹制一道具有也门特殊风味的菜并不复杂,这些菜肴香味浓郁,全靠使用特殊的混合调料,叫做“哈瓦伊”(hawayij),是由黑胡椒、黄蒿、小豆蔻、藏红花和郁金根粉等混合;火辣辣的“什乌格”(zhug),是由黑胡椒、黄蒿籽、大蒜、芫荽和盐混合而成;还有“希贝赫”(hibeh),则用胡芦巴籽,“什乌格”(zhug)和西红柿制成。也门的谷类食物和“布尔格胡勒”(burghul)菜肴,加上一系列叫做“马拉韦赫”(malaw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