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促销主题活动:什么是战场救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3 02:21:47
给战场救护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属于什么范畴,包括哪些内容
那战场救护的性质和特点呢?

战场救护

战时参战人员在战场上负伤。对负伤者进行及时的止血、包抢救,使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程度,统称战场救护。

战场救护的意义与作用

战场救护是战时参战人员负伤后的自我救护和互相救护活动。以往革命战争的经验证明,战时约有50%的伤员是群众自救互救的。迅速、准确的战场救护,对及时挽救伤员的生命,减少残废,恢复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和对伤员的进一步治疗、康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战争武器的杀伤力强,造成的伤员多,危害也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场死亡的人数约1000万人,受伤人员达2000万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因战争总共死亡约5000万人,伤亡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充分说明,在现代战争武器越来越先进,杀伤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群性战地救护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红十字会,就是从战场救护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中期,欧洲战争连绵。每次战役后往往陈尸遍野,伤兵呼救,痛苦呻吟,无人过问。1859年6月25日,瑞士银行家享利·杜南途径意大利北部伦巴地区时,恰逢法奥索尔弗利诺之战,亲眼目睹大批伤兵得不到救护而惨死的情景,因此竭力主张建立民间的伤员救护组织,对伤员进行救护和看护。杜南回到日内瓦后,撰写了《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在书中提出两条倡议:(1)“各国在和平安定时期应该建立战时伤员救护团体”;(2)“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制订一项国际性保护伤兵和救护人员权益的国际公约”。他的倡议得到当时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同情和支持。1863年2月9日,“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在瑞士成立。到1880年,这个委员会正式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瑞士政府还发起召开了国际会议,签订了关于改善战地伤员境遇的日内公约。公约规定,在战时,对伤病员(不分国籍)予以救护;对战地救护车、医院和医务人员应予保护。公约还确定以五个方块组成的红十字作为保护的标志。从此,伤兵救护组织就叫红十字会。目前,已有144个国家建立了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它一成立,就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哪里有灾难、饥荒和战争,红十字的旗帜就在哪里出现。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红十字会开办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组织救护队,进行了大量的救灾和救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会章,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从此,中国红十字会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1950年到1966年,中国红十字会广泛开展了国内外活动,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在“文大革命”期间,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停止了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也被取消。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了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开始重建并恢复工作。1986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和国家教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暂行规定》,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红十字会,并因地因校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宣传动员组织公民义务献血、组织救护训练、参加伤病员救护、开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从事国内外救灾以及协助台胞台属寻找亲人等工作,都作出了巨大成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重大贡献。中国红十字会还加强了国际往来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卫生救护、献血、输血等事业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浙江国防教育网

再补充点:

战场救护的内容和方法

--------------------------------------------------------------------------------

一、出血与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血量约5000--6000毫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流出叫出血。急性出血(大血管破裂)的流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如不及时止血,流血过多,往往会引起休克和心跳停止而造成死亡。在战场上,大量出血是引起休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救护人员必须熟悉出血种类,熟练地掌握止血技术,迅速准确地做好止血工作,以便有效地挽救伤员的生命。
出血种类大体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内出血是把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体腔中。外出血有三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流出;(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片状渗出。对内出血的判断,主要看伤员有没有吐血、咯血、尿血或便血等症状,据此判断胃肠、肺、肾脏或膀胱有无出血。如伤员出现休克症状,在无外出血的情况下,应立即想到有内出血的可能。
止血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指压止血法。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止血法,多用于头部、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这种方法是在出血点的近心端,依循动脉行走的部位,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骨胳上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换上止血带。采用指压止血法,可起到临进止血的作用。力以能止住出血,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宜。
(3)止血带止血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在使用止血带时,一定要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4)止血粉止血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止血粉直接敷在出血部位,用干纱布加压包扎,可止住出血。

二、包扎
包扎在战场救护中应用最广,具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和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为了确保包扎效果,包扎要求做到快、准、轻、牢。包扎松紧要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包扎工作要有步骤地进行。
1.发现伤口和判断伤情。发现伤口,在白天比较容易,在夜间则比较困难。对清醒的伤员可问其负伤部位。对因伤情严重而自述有困难的,可利用月光、照明弹和遮光手电筒等发现伤口,也可用手自上而下地摸,触到潮湿和有温暖感觉的部位,这是出血的表现。否则只能观察其全身情况。如发现伤员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的症状,伤处多在胸部;伤员昏迷不醒,可能伤在头部;伤员手、脚不
能移动,,多半是骨折伤,对多处有伤者,要仔细检查。
2.暴露伤口的方法。发现伤口后,必须充分暴露伤口,才能正确、及时地加以包扎。暴露伤口的方法有:(1)在情况许可时,可脱掉衣服。脱衣先脱健侧,再脱患侧,以避免受伤肢体大范围的活动,减少伤员痛苦。(2)前臂或小腿负伤,可将衣袖或裤腿卷起。(3)对大出血、骨折、大面积伤等重伤员,可将伤部衣服剪开或撕开;天冷 时要注意保暖。
3.对伤口的初级处理。对伤员的伤口进行初级处理,是为了暂时稳住伤势,防止感染,以便能迅速、果断、正确地进行止血、包扎。在检查伤口时,不能用没有消毒的东西直接接触伤口,以免伤口遭到感染,加重伤情。禁止用碘酒涂擦伤口表面,因刺激太大可能引起剧烈疼痛,甚至休克,而且会损害组织,影响伤口愈合。不可用没消毒的水冲洗伤口,对较大较深的伤口也不可随便用消毒水冲洗。以免把表面污物冲入深部,造成深部感染、化脓。伤口深处如有较大的弹片、木片等异物,又在大血管周围切不可拨出来,以免造成大出血。
4.包扎的方法。包扎要根据伤员的伤口情况和不同的材料,采用各种不同的包扎方法。常用的包扎方法有下列几种:
(1)三角巾包扎。这种包扎法应用范围广,简便易行,速度快、效果好。三角巾包扎又分为风帽式、面具式、燕尾式、蝴蝶式、下颌式、以及手足部“8”字形包扎法、手臂、膝部包扎法,全身包扎法等。
(2)自用物品的包扎。在战场上,往往缺少或没有现成的急救材料,应利用自用物品(如帽子、衣服、毛巾、手帕等)进行包扎。
头面解放帽包扎:将解放帽(作训帽)外层的帽墙前正中向后到顶边剪开,帽檐向后戴在头上,将剪开两边外翻下来,剪孔穿带,固定于下颌。
头面手帕包扎:手帕除了包扎四肢外,还可包扎头面部。方法是把手帕三只角各打一个结,将手帕套在头上,另一角系上带子,根据伤口可上下移动,调整位置,盖住伤口,进行包扎。
毛巾包扎:毛巾可折叠成条带状包扎四肢,可在四角系带子包扎胸腹部,也可包扎头部。包扎头部时,把毛巾横放于头顶,前两角反折向后打结,后两角下拉在颌下打结。
(3)绷带包扎。绷带是包扎伤口、固定患肢最常用的材料之一。绷带包扎急救和外科治疗中不缺少的技术。为了使绷带包扎达到预定效果。包扎时必须注意:①绷带要贴实,不要缠出兜来,但也不要过紧。②包扎要固定,以免脱落和松散。⑧包扎四肢时,指(趾)最好露在外面,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④包扎时应使每周绷带压住前—周的.1/2或1/3;⑤绷带和皮肤均应干燥,皮肤之间(指缝、耳后)和骨突起处应加衬垫。常用的绷带包宁L法有这样几种:
环形包扎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用于领、腕及额部等粗细相等的地方。为了使绷带固定,在环行包扎的第—周可以稍斜缠绕。第二三周用环形包扎后,再把第一周斜在圈外的绷带一角折到圈里,再重叠缠绕,这样绷带就不会滑脱,各种不同的绷带绕法开始都用这种方法。
蛇形包扎法:蛇形包扎一般是在用绷带固定纱布、棉花或夹板时使用的—种方法。用绷带斜形缠绕,每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重叠。
螺旋包扎法:这种包扎法一般适用粗细差不多的部位。绷带头部同环形包扎开始时一样,以后,把绷带上卷,每卷一周都盖住前周1/3—2/3,成螺旋形包扎。
螺旋反折包扎法;在粗细不等的四肢上,用螺旋反折包扎法比较容易固定,包扎时,一般由下而上进行,先用螺旋形缠绕,绕到较粗部位,把每周反折一下并盖住前周的1/3—2/3,成“人”字形;
头部反面包扎法:先把钮扣拉到顶后,再从左至右固定一周,左右前后进行交叉,最后在前额打结。
膝关节包扎法:根据膝关节部位的伤情,将三解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形,把带的中段斜放在伤部,两端分别缠绕肢体一周,在膝内侧或外侧打结。
“8”字形包扎法:这种扎法多用于肘、膝、腕、踝、肩、髋等关节处。此法为一周向上,—周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面相交,并压盖前周的1/2。
多头带包扎法:多头带包括四头带、腹带。四头带可用绷带自制,腹带则要事先准备。四头带包扎法多用于下颌、鼻、头顶及头后部包扎。用腹带包扎时,伤员仰卧位,腹带放在伤员腰下,自下而上包扎好打结。注意打结处应在腹部或胸部两侧,不可在背、胸、腰、腹部。

三、骨折固定
骨折是指骨胳受暴力的打击而断裂。骨折可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容易感染,可引起严重的骨髓炎或全身感染。骨折断端锐利,可刺伤大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使伤员遭致残废或死亡。
骨折的症状:(1)骨折的局部症状。疼痛剧烈,运动时加重,安静时则较轻。骨折部位可有肢体畸形,在骨折处有明显的压痛。根据压痛点,可确定骨折的部位。(2)骨折的全身症状,较轻的骨折没有全身症状,但在火器性长骨骨折或伴有出血、神经和脏器等损伤时,疼痛剧烈,患者常处于休克或失血状态。如果出现畸形、异常活动和摩擦音的情况,是骨折的确证。如果上述确证没出现或不明显时,也不能轻易否定骨折存在。凡有骨折的可疑症状,先应按照骨折处理,以免延误救护治疗。
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如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必须先进行抗休克处理。(2)就地固定。在固定前,不要轻易移动伤员。暴露伤口时,可剪开衣裤,不要脱下衣裤。(3)临时固定只是为了制动而不是整复,严禁当场整复。(4)固定时要加衬垫,先固定骨折两端,后固定上下两关节,做到牢固可靠。(5)固定时松紧要适宜。不可过松,也不可过紧。固定四肢时,要露出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6)固定后作好标志,迅速送往医院,注意保暖。
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有下列几种:
肱骨骨折固定法:进行肱骨骨折固定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肘关节屈成直角;二是肩关节都不能移动。(1)夹板固定法。肘关节屈成直角,用两块木板放在伤口两侧,用三角巾固定,再用三角巾作小悬臂吊,固定于胸前。(2)竹筷固定法。把四根竹筷或树皮、竹片放在内外侧各两根,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然后再用—条三角巾.将前臂悬吊起来,固定于胸前。
股骨骨折固定法:(1)夹板固定法。把—块相当于脚跟至腋下窝长的夹板,放在伤腿外侧或后侧,再用七块三角巾固定夹板。同时,应脱去伤肢的鞋袜,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2)绷带、枪枝、扁担、毯边式固定法。在无三角巾时,可用绷带、毯边式来固定夹板。如用枪枝固定,应先验枪,枪把抵不到腰,在骨突处垫敷料,骨折两端先固定,上下关节固定毕,脚部再用“8”字形固定使脚与小腿成直角。
小腿骨折固定法;(1)夹板固定。把一块长度等于大退中部到脚跟距离的夹板,放在小腿外侧,在关节上垫置棉垫,用五条三角巾固定,在脚部再用“8”字形固定,使脚与小腿成直角。(2)健肢固定法。在无夹板情况下,可利用伤员健侧下肢来作固定。即把健肢移向伤侧并列,在两腿关节处垫置棉垫,用三块三角巾来固定。

四、搬运
搬运的目的是为了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区,搬至隐蔽地或送到救护机构救治,以防伤员在战场上再次负伤。搬运伤员要做到:(1)要快,要尽快地将伤员搬运至隐蔽地。(2)在搬运前尽可能做好伤员的初步急救处理,如情况允许,一般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3)要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灵活运用搬运方法。(4)搬动动作要轻,避免不必要的震动。
常用的搬运方法有下列几种:
单人搬运:(1)侧身匍匐搬运法。基本动作是:垫腰,撑肘,扶肩,蹬足。(2)匍匐背驮搬运法。基本动作是:同向侧卧,靠紧身,拉紧上臂,再抓臂,合力猛转翻上身。单人搬运法还有抱伤员法、背伤员法、肩负伤员法等。‘双人搬运法:前一人两手夹住伤员两条腿,后一人两手撑住伤员上身保持平稳搬运。
担架搬运法:用担架搬运,既省力又方便,是最常用的搬运方法。用担架搬运时要注意:(1)伤员上担架要平托。(2)伤员头部要放在后面,使后面的救护员能随时观察伤情。(3)抬担架行走要平稳,步子快慢相同。(4)担架高低要保持平衡。伤员在担架上的一般体位是:胸腹伤取仰卧位,背臂伤取俯卧位,内脏伤取平卧位。

五、空袭救护
在现代战争中,很多伤员是遭空袭致伤的,所以做好空袭救护是非常重要的。
1、空袭救护的要求和方法。发现伤员被燃烧弹(剂)、凝固汽油弹等烧伤时,应首先扑灭伤员身上的火,并迅速包扎。灭火时,可用雨衣、雨布、浸湿的草袋、大衣、棉被等裹在身上,慢慢滚动。如身上已沾上燃烧着'的凝固汽油时,不要慌张,应立即脱掉外衣,千万不能用手去拍打。发现伤员被弹片致伤,应按伤情处理,迅速转移,急救治疗。发现伤员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解开伤员上衣领扣,将伤员转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进行急救。
2.对伤员的搬运护送。空袭造成房屋、建筑和其他设施的倒塌、破坏,要沿倒塌的砖墙、楼梯登高,用背、肩、抱、担架等方法搬出伤员。楼梯被炸塌时,可利用竹梯攀登或撑竿扶持蹬墙上楼,背伤员垂绳或斜绳下滑。对高大建筑物上的伤员也可利用直升飞机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