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2f火箭发射:利奥帕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8:30:18
作家

一般翻译成莱奥帕尔迪,G.Giacomo Leopardi (1798~1837)
意大利诗人。1798年 6月29日出生在教皇辖地一个
偏僻落后的城镇雷卡纳蒂。父母都是没落贵族,笃信天
主教,思想保守,作风专横。他除了弟弟、妹妹的友爱,
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
他从父亲和家庭教师接受启蒙教育,10岁开始利用
父亲丰富的藏书,刻苦自学,积累了广博的知识,精通
希腊、拉丁文和英、法、西班牙等现代语言,17岁已经
是语言学者,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1815至1816年,他从学术研究转到文学写作方面,
翻译了摩斯科斯的田园诗、荷马的《奥德修纪》第 1章、
维吉尔的 《埃涅阿斯纪》 第 2章以及传为荷马作品的
《蛙鼠之战》, 创作了《海神颂》, 假托译自新发现
的希腊文抄本。7年书斋生活毁坏了他的健康,他经常患
病,觉得生命不会太长了。1816年,写出了第一首抒情
诗《死的临近》,抒发了当时的思想情绪,艺术上显示
出但丁和彼特拉克的影响。1817年底,写出第一首有独
创性的诗《初恋》,表达对已婚的表亲杰尔特鲁德·卡
西的没有表露的爱情,以及她离开后所感到的悲哀。
1817年初,他开始和爱国文学家彼特罗·乔尔达尼
通信,诉说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生活在家乡的苦闷。
乔尔达尼发现了他的天才,经常给以指导,促进了他在
艺术创作方面的发展,1818年 9月还曾来雷卡纳蒂访问
他。
在这位爱国文学家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
变化。在乔尔达尼离开雷卡纳蒂后,他写了两首著名的
政治抒情诗:《致意大利》(1818)和《但丁纪念碑》
(1818)。前者歌颂祖国过去的光荣,谴责意大利人为外
国作战,不为祖国争取自由,并借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
斯之口,描写斯巴达克健儿抗击波斯侵略、在温泉关为
国捐躯的壮烈场面,以衬托意大利人的卑怯;后者描写
意大利在法国统治下所受的摧残和意大利人随拿破仑远
征俄国葬身冰天雪地中的惨状,呼吁同时代人不再为侵
略战争流血,并以爱国诗人但丁的崇高形象,激励他们
继承光荣的历史传统,为拯救祖国而奋斗。这两首诗洋
溢着崇高的爱国情操,雄浑悲壮,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
彼特拉克以后意大利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成为民族复
兴运动时期自由战士心中的火种。
莱奥帕尔迪在偏僻的家乡因没有人可以交流思想而
感到孤独,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渴望得到爱情,又
因貌丑多病,希望破灭,急欲去外地求学,实现自己的
理想和抱负。父亲怕他和自由派交往,拒绝了他的请求。
1819年7月,他计划逃走,没有成功,又加上患眼病9个
月不能读书,因而感到世间一切虚无空幻,人生没有幸
福可言。最后抛弃了宗教和灵魂不灭的信仰,形成了他
的唯物主义的悲观哲学思想。这是复辟时期欧洲文学中
出现的悲观主义思潮的反映。
1819至1821年间,他所写的《无限》、《节日的夜
晚》、《致月亮》、《孤独的生活》等最初的田园诗,
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思想和情感。例如,《无限》(1819)
在寥寥15行诗中,以高度概括的手笔,写出诗人独坐在
小山上,思考宇宙的无穷和永恒,心凝神释,与万物冥
合的意境;《节日的夜晚》(1820)写诗人在寂静的月夜,
想到自己爱情上的不幸,人世一切无常,伟大的罗马帝
国已成陈迹,内心充满悲怆情绪的情景。诗中以小山和
篱笆以及月光下的屋顶和菜园这些平常的景物,引起诗
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他的田园诗共同的艺术特
色。
这个时期,他还写了一些哲理抒情诗,其中有的还
贯串着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在《致安杰罗·玛
伊》(1819)里,赞美玛伊发现了西塞罗《论共和国》
的抄本,要求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和成就作
为光复祖国的精神武器;在《为保丽娜妹的婚礼而作》
(1821)里,呼吁意大利妇女克尽鼓舞丈夫、养育健壮的
后代的责任,不辜负祖国的厚望;在《致球赛胜利者》
(1821)里,号召青年锻炼体魄,拯救祖国。但是,《小
布鲁图斯》(1821)和《萨福的最后之歌》(1822),则充
满颓丧绝望的情调。前者叙述古罗马政治家布鲁图斯兵
败自杀,哀叹美德虚幻无用,宗教是欺骗,命运的力量
不可抗拒;后者写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由于生来貌丑,因
得不到爱情和幸福而绝望自杀,这些都是作者自身的思
想面貌的真实写照。
1822年11月,他终于得到父亲许可,前往罗马。但
他对罗马非常失望,把罗马社会看作“文学和风俗的粪
堆”,只有在诗人塔索墓前,感动得落泪。由于教廷怀
疑他的政治和宗教观点,他在罗马未能找到工作。次年
4月返回家乡。1825年7月,他应聘去米兰主编《西塞罗
文集》,先后寓居米兰、博洛尼亚、佛罗伦萨和比萨。
在佛罗伦萨参加过自由派集会,但不同意他们对国家前
途的乐观看法。1828年11月,因健康情况恶化而返回雷
卡纳蒂。
从1822年秋至1828年最初的几个月,他几乎没有写
诗,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散文《道德小品集》,其
中的作品绝大部分是1824年在家乡写成,1827年在米兰
出版。1834年再版时,又加上两篇文章,总共26篇。文
章大多采取论说或对话形式,讲话者几乎都是有象征意
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的人物,内容主要是阐明作者的悲
观哲学观点,可作为他的诗的思想内容的很好的诠释,文
笔朴素凝练,是标准的意大利古典散文。
1828至1830年他在家乡滞留的一年半时间,是他一
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他渴望逃出这个“活人的墓穴”。
1830年 4月,终于接受托斯康纳不具名的朋友们募集的
救济金,永远离开了他所厌恶的家乡。然而,这一时期
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1828年 4月,他在比萨已
经写出优秀的田园诗《致席尔维娅》,怀念他所爱慕的、
10年前死去的少女(他父亲车夫家的女儿),以她来象征
已经消逝的青春和希望;席尔维娅在他的笔下成为意大
利抒情诗中最动人的少女形象。回到家乡后,又陆续写
成一系列出色的田园诗《孤独的麻雀》(1829),写一只
在春天独自唱歌飞翔的麻雀,以它来比拟自己孤寂地度
过青春;《回忆》(1829),咏叹青春是“枯寂的人生的唯
一花朵”,叹息自己在“鄙野的家乡小城镇”里虚度了
这个美好的时代,回忆自己爱慕的少女奈丽娜,她的“一
生如梦一般”流逝过去;《暴风雨后的平静》(1829),
描写雨过天晴、人人喜悦的情景,表明“人生的欢乐只
是痛苦的间歇”;《乡村的星期六》(1829),描写星期
六晚上村里的人都沉浸在各自的生活乐趣中,因为明天
将带来悲哀和厌倦;《一个亚洲游牧人的夜歌》(1830),
通过孤独的游牧人对月亮和羊群发问的形式,说明人生
只是走向死的历程,毫无幸福和意义可言。这些诗以传
神的笔触,勾画人物形象,描绘自然景色,抒写思想情
感,文笔凝练朴素,格律自由多变,是他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