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灵芝跟假灵芝图片:求助:请问什么是内部审核控制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8:26:29
请懂得的朋友帮帮忙,我要写一份内部审核控制制度,可是我不懂得要写哪方面的?怎么写,应该要写些什么?请大家给点意见!!
在此谢过了!
谢谢这位朋友的回答,我是一位实习的学生,我在的是财务咨询公司实习的,是有关会计行业的,第一次上司交待的工作,想把它好好的完成,谢谢你了!!

我不知你是房地产的,还是小型企业的我这里有小型企业的供你参考
小型企业内部控制浅议

一、内部控制概念经过七十多年的演变,已从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为内部控制结构,其内涵也从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发展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一九九四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共同组成的“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COSO)”,提出了最新的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业务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和规章的遵从性而由单位董事会、经营者及其他成员实施的一种过程”。

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资产少、机构设置精简、一人多岗甚至兼职兼岗,所以实施内部控制的难度较大,内部控制的内涵也较窄。

小型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小型企业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比如有的小企业现在还在推行采购员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方式,有的小企业银行印鉴及支票还由一人掌管,认为办事方便。在这种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氛围下,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

在经营权和所有权未曾分离的状况下,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有的小企业形式上虽也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机构并未到位,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一年开次把董事会在形式上过过堂,顾不上什么授权和监管,也谈不上内部控制。讲到强化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十分认同,但谈到要加强内部控制,好象被蜇一样,总认为监督、监管会增加人员,增添麻烦。

着重眼前成本、不设置内控机构是小企业的实际状况所决定,也表明了小型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不够重视。

二、从上述分析看,目前与我国小型企业实际状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只能是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1. 内部管理控制(也称为业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有关,指的是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而组织、规划的方法和程序,一般包括统计分析、业绩报告、质量控制和员工培训计划。小型企业的管理控制就是要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工作。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一般不考虑对内部管理控制作专题评价。

2.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为了财产安全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而组织、规划的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包括授权和批准制度、职务的分离、财产实物的控制和内部审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要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2)保证所有的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对资产的记录、接触和处置均经过适当的授权,明确相互牵制的人。(4)保证账实相符。(5)保证会计监督及时、正确。

为了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必须健全基本的会计控制制度。小型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1)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财务记录的薄弱环节和企业容易出现错弊的细节来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从大企业照搬照抄一套制度。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方便各部门、员工在实际中运用,针对性强,切实可行。适用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有序调整”。

(2)强调落实。内部会计控制需要有文字的制度,作为工作的规范,渗透于各个管理环节。有些办事规则已是约定俗成的规范,也要形成文字,使其持之以恒,不能随意更改。制度落实于文字后,更需加强对执行情况的关心与监督。

(3)强调关键控制点。小企业在具体控制过程中有时还真难以做到职务分工控制,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找出防弊纠错的有效办法。要在成本与效益原则上做到职务分离和兼职兼岗相平衡,相互牵制与岗位设置相适应。

小型企业如能抓住关键控制点,也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一般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来分别设计控制点。如货币资金支出控制点、采购计量入库控制点、存货发出控制点、年末财产清查控制点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对关键控制点要特别强调:一是否授权;二是否符合制度规范;三是内部审计的定期审核;四是主管人员的不定期抽查。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求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下层管理人员的配合,更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高层管理人员要及时作出完善的、符合管理程序的决策和授权,同时应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某些高层管理人员以自身行为破坏内部控制的现象,轻者搞家长制作风,重则故意舞弊谋取私利。报上刊载不少企业的董事长、经理贪污挪用巨额公款,难道这些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吗?不是,而是这些企业,在高层管理人员操纵下,内部控制制度已无法约束企业领导者这种行为的发生。笔者认为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呈现极限状态。

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容易呈现极限状态。原因是:一、小型企业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监督机构不齐。二、小型企业往往只重视程序监督,很少对“内部人”、对“权威人士”的监督。三、小型企业重大决策、重大支出的集体审批不严,民主监督气氛不浓。四、处在小型企业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或为高层的心腹或为裙带关系,对高层管理者的舞弊行为不敢抵制。

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呈极限状态给企业带来的只能是莫大的损失。从企业内部来制止这种极限状态是困难的,只有寻求外部监督(上级和社会)来减少内部控制的极限状态。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覆盖面,提高小企业外部审计的频率,让“经济警察”真正发挥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防止小企业失控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