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技术:低烧不退脚底发热是什么症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4 17:03:32

低热

病人发热不高(体温在38度以下)或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者,谓之低热。
据病程的新久,可心分为以下两种:
1、新病低热:
聚然起病,发热轻微,多见于外感风热、燥热或风热证的初期,且受邪轻微者。因风热、燥热皆为阳邪,阳热袭表,热蒸肌腠而发热。又因风为阳邪,湿虽为阴邪,而风与湿相合,则湿邪易化热,故风湿为病,亦可发热,但无论风热、燥热或风湿为病,皆因新病邪初入且受邪轻微,故热势不高,其他症状亦不明显。
2、长期低热:
病人发热时期长,而热势不高者,称为长期低热。
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即阴虚潮热:
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度)。
以五心烦热,甚至骨蒸发热,即自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为特点,常兼有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此属阴虚证。
病之本为阴虚,午后阴气渐升,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浮,故发热多见于午后。又阴虚多兼肾阴不足,肾主骨,故见骨蒸发热。
阴虚潮热多见于慢性衰弱性疾病,如肺痨病、虚劳病。
(2)夏季热:
亦称暑热证或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证。以小儿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低热为主要特征,亦可出现高热,热度的高低随气候的炎凉而变化,好发于体弱儿童。
身热以午后较甚,常兼烦燥、口渴喜饮、无汗、多尿、精神萎靡、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多为婴幼儿不耐夏令炎热气候的熏蒸,暑伤肺胃,气阴两伤所致。近代医家对本病的探讨,有人认为与病夏临床相似,但病夏临床所见,,以全身倦苔、饮食不振、大便不调等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的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特征。
(3)瘀血发热:
常见于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兼见口干咽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或心烦胸满,或病人自觉腹胀满,而察其外形并无胀满之证,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涩而迟缓等。
皆为瘀血内停,气机受阻,郁遏化热的反映。因为瘀血乃病在血分、血属阴,午后亦属阴,阴邪遇阴,故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夜间。
临床辨瘀血发热,除应注意发热的时间和特点外,诊察舌脉是其重点,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涩滞无热象,对瘀血发热的辩证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4)气郁发热:
病人时有低热,且与情绪变化有关,兼见心烦,胸肋闷胀或热痛,口干苦、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为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所致。
(5)气虚发热:
病人长期低热,或时低时高起伏变化,遇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食少便溏、面色榖白、舌淡脉细弱等症.
乃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脾虚气隐,中热虚寒,以致虚阳外越而发热。关于气虚发热的病理机制,目前认为:
[1]脾胃气虚,阴火上冲:
脾胃气虚,谷气下流而蕴为湿热,促使下焦阴火即少阴之火上冲而发热。
[2]气虚外感,正邪相搏:
素体气虚,卫外失固,感受外邪,正邪相搏而发热。
[3]脾胃气虚,营血亏虚: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健运失职,则不能生养营血,血虚而引起发热.
[4]阳损及阴,阴虚生热:
素体阳虚,命门火衰则不能上温脾土,从而生化失常,阴液之生化不足则阴亏,阴虚生内热而致发热,病由阳虚致阴虚发热,故为阴损及阳。
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