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必须打的二类疫苗:有孤山介立于大湖之间,周回一里,悚立百尺,矗然高峻,特为瑰异。这几句话中的‘山’与‘湖’分别指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18:53:07

小孤山,鄱阳湖

风光绮丽的小孤山,被誉为“长江绝岛”。它位于安徽省宿县城东南六十五公里的大江中,东距望江县华阳镇不远,南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西去庐山八十五公里。
小孤山是大江中一座石屿,开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四字于石上。迨至六朝时,便有《登江中铁屿》、《泳铁孤石》诸诗,《水经注》对此作了记载。盛唐时,小孤山的名字,正式涌现在诗人的笔端,以其独立脚点不倚而闻名。其云小者,是为了区别于鄱阳湖口的大孤山形象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又名髻山。相沿日久,遂转小孤为“小姑”,好事者并把对岸的澎浪矶,索性说成:“彭郎”,生发出许多小姑与彭郎相爱的美丽传说,使此山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山周里许,高达百米。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下有滚滚滔滔的湍流,无支峰赘阜,为楚、蜀、豫、章诸水咽喉旧说海潮至此,被两岸对峙如门的江关所阴,不复西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它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此设过烽火矶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五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均在此对垒交锋,争夺成败遂又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称。

自下而上历经三百六十五级石阶,迂回曲折,可达小孤山绝顶。沿途可览一天门、龙耳洞、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诸名胜。若在山顶上稍事休憩,俳徊远望,只见百舸争流,万景群山,如朝如揖,尽收眼底;大江呼啸,奔流足下,顿豁心胸。这里的四时美景,各有不同。春则暖风丽日,碧草如茵,晴川万里,满目浮青;夏则山花吐艳,岸柳垂青,江风浩荡,洪涛四起;秋则枫叶流丹,丛菊飘金,云霞出岫,变幻万千;冬则渔歌阵阵,鸥飞鱼跃,素裹银装,江天一色。你如有兴趣再上东山险峰,可俯瞰郎君石,和一滴泉。如泛舟绕山麓一行,看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石诸景,则见沧波怒涛,峭壁怪石,古树幽篁,雄关杰阁,美不胜收。

此山此水,此石此景,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名人逸士、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篇章。宋代苏轼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说:“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把此山当成美人。陆游在《入蜀记》中,认为“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明代解缙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道:“半空岩石驾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初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霞绾髻堆。一望东南形势阔,何须海上问蓬莱?”文人笔下的小孤山,千姿百态,概括起来有四个字:秀、奇险独。这确是小孤山的自然见貌特征。

小孤山在几经沧桑之后,现已正式建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它那在绝世的雄姿、秀丽的山水,益加放出奇光异彩,正热情期待着海内处的游客。

附:选录历代方舆志书中小孤山的记载

北朝魏·郦元《水经注·释地》:
有孤石介立大湖(应作江)中。周回一里,竦立百丈夫。矗然高峻,特为瑰异。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详也。耆旧云:昔禹消费品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宋·祝穆《方典胜览》:
江西路江州小孤山,在彭泽县北九十里,今属舒州宿松县。欧公云,江南有大小孤山,江侧有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孤婿也。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敕额为圣母,岂止俚俗之误哉。

明·李贤《大明一统志》:
小孤山在江南安庆府宿松县面一百二十里江北岸,孤峰峭拔,与南岸山对峙如门,大江之水,至此隘束而出,其下深险可畏,上有神女庙对彭郎矶,故俗有小姑嫁彭郎之语。

明·五圻《三才图会·小孤山图考》:
小孤山在安庆府宿松县东面百有三十里,其山初立江之北岸,与南岸相对如关。其水湍急,极其险迅,世谓之海门第一关。今屹立于江心,若柱而伫。盖缘明成化甲辰年,忽冲北岸入江,而此山遂在江中矣。山无无能为支峰,熬阜,石壁峻拔。远之如菡萏出水,近之如芙蓉凌波,亭亭焉,屹屹焉,如削如立,其水澎湃。其南下为彭浪矶,其矶躅为马当山。其北下为娥眉洲,其洲如黛,为小孤祠。其下有铁柱,古彭泽簿冯克敏所铸,舟人赖以济险。其上有亭,人谓之梳妆亭。有石级凡百有十二,其级纡曲,其半有隙可屋。亭下数小,有岩如斗可居。其东有平石可憩,其西有龙湫可肖,又其上有隙地可畦。其山多苔藓,壁多烟萝。其石多名词刻宋元人诗。其木多 欹。其高可数千弓,其周可数百弓。其挽如髻,其脱如颍云。

明·《安庆府志·山川考》:
小孤山在宿松县东南百有二十里,大江中流,石壁峻拔,海潮至此即止,故又号日海门。

明·《宿松县志·山川考》:
县南百三十里日小孤山,原在北岸 ,一峰孤峙,与南岸 彭浪矶相对。周里许,高穷千丈,为楚蜀豫章诸葛亮水咽喉。矶消水涌,海潮至此不得上,故日海门山。一名小孤者,对大孤而言,尤觉秀拔也。明初运舟屡覆,成化时绘图进览,上以笔拖其内曰:此处分流势缓,可无倾楫。成化甲辰六月,北岸忽决,山屹立江心,其险少杀。复诏立铁柱,上镌海门第一关五字,其后挽柱放舟,稍得安全。其南为胭脂港,其北为娥眉洲。其山石穷立,攀跻无隙,唯西北石罅,路通一线,如行壁上,人蹑蹬扪萝,艰逾鸟道,几转至山腋石起忽伏处,有地可阁,为天妃宫。宫右折而上,一径窄绝,揽揽蛇行,历数十级至妆亭,为山巅。亭后数武,石划中开,一龙口可汲,隙地可畦。山上草木,触石怒生,掩映楼台,益觉葱茜。凭栏一望,帆樯上下,天水弥漫,平绣错,远树迷离,一点孤青,若灭若没,大别让其娟秀,五老逊其孑峙。

明《江西通志.山川考》:
小孤山在九江府彭泽县北十里大江中,一名髻山,取其形似髻也。江侧有彭浪矶,俗讹彭郎矶,遂呼为小孤婿,庙像遂妇饰,而敕额为圣母云。刘沅诗:“擎天有八柱,此一柱仍存。石耸千寻势,波流四面痕。江湖中作镇,波浪里盘根。平地安然者,饶他五岳尊。”观此可以知小孤之胜矣。

明《彭泽县志.山川考》:
小孤山距县北五里许,壁立江中,江水分流蓁下,激湍狂澜,舟入相戒,如峡江滟滪、扬子金焦云。山之西倚崖为阁,祀小孤之神,游览者多留题咏。彭浪矶隆起江滨,长江自孤山直冲矶下,波涛澎湃,与孤山对峙,号为海门第一关。元吴澄诗有云:“绝岸孤峰己是厅,彭郎对立俨相持。”明夏寅诗有云:“虎牙彭浪石,铁柱小孤山。”烽火矶在小孤山下。郎君石在小孤山东畔。梳妆亭在小孤山顶。

清·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小孤山汇考》:
江中特立之小孤山,在大江中流,西产离江南安庆府之宿松县一百二十里,南离江西九府之彭泽县五里,其山无支峰,无赘阜,挺然特立,故名孤。曰小孤者,对大孤而言也。一名髻山,又名海门山。

清·顾祖禹《读呀史方舆纪要》:
小孤山,县东南百二十里,与江西彭泽县接界,旧时峙江北岸,与南岸群山对峙,为控扼处。元天历中立铁柱于山上,长三丈有厅,曰海门第一关。江流经此,湍急如沸。至正中,余阙守安庆,倚小孤为捍蔽。小孤败,安庆遂不支。既而明师西讨至小孤,其守将丁普郎迎降。未几,明师复由陆道而进,自宿松抵小孤。成化二十年,江小忽分流山北,流日益广。自是屹立中流,大江澎湃,环于四面。山有石级百十有一,纡回而上,岩林泉石,颇饶胜致。其南下曰彭浪矶,躅为马当山。北下为蛾眉洲,与小孤相映带。至德四处,宸濠以南昌叛,遣将犯小孤,沿江焚掠,进寇望江,抵安庆。说者谓小孤安庆,如唇齿相维,为金陵西面之险云。

注:以上所引资料明代部分均转录自《古今图书集成》。

山是君山,湖是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