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木僵硬挂什么科:谁知道这几首释的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23:38:03
这几首哦:<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那个啊];登岳阳楼(杜甫);赤壁(杜牧);旅夜抒怀(杜甫);<杜少府之任署州>(王勃);<终南别业>(王维);<溪居>(柳宗元);<塞上曲>(王昌龄)<塞下曲>(王昌龄)

呵呵,有些多,能解决吗?如果这各忙帮得不错,我还会追加积分哦!谢谢拉!

望 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登岳阳楼(杜甫);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赤 壁

  杜牧

  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意} 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流逝也未使它消蚀;磨出铮铮亮光,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不是东风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

  {赏析} 这首诗写历史,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诗人通过一支断戳抒发奇想,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可谓别出心裁.

  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
  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翻译:
  微风吹拂著细草的岸边,一叶竖有高桅的扁舟,独自在夜里停泊著。星光垂照下来,平野显得格外辽阔,月光映照再水面上,大江不断地奔流。我的名声,难道是因文才而显著吗?但年老多病,也应该辞官退休了。如今我飘泊不定,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吧!

  欣赏:
  诗人在代宗永泰元年五月,带著家人离开成都的草堂,坐船东下,这首诗大约便是经过重庆、忠县一时写的。开头二句写出一种无能为力的孤寂感,细草微风都是藐小无力的,而黑夜里孤单的一艘小船,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值:遇到。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译 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文体知识】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滴: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塞上曲①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桑叶凋零,寒蝉悲鸣,八月后的萧关大道,行走着一队队威武的戍兵。塞内塞外秋风秋色,浸透着阵阵寒气,茫茫原野,处处被枯黄的芦草覆盖。来自幽州、并州的英勇军士,都在边疆沙场征战到老。切莫学那些恃勇好胜之人,只知夸耀自己的骏马空自逞强。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 雁 飞 高,

  单于 夜 遁 逃。

  欲将 轻 骑 逐,

  大雪 满 弓 刀。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到处弄来的 有的有评析

杜甫《望岳》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4 23:59:00 浏览:1692 相关信息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苍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参考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277000山东省枣庄八中 石礼国 李秀芳
【原诗】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值:遇到。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译 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文体知识】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名句运用】
类似本诗描写云的诗句有陶潜《归去来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王勃《滕王阁诗》中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等。
【难句解析】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滴: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评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
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
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
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
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塞上曲①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②。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③。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④。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塞上曲:唐代的《塞上曲)、《塞下曲》,由汉乐府中《入塞曲》、《出塞曲》演化而来,内容多写边塞战争。

②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湖北、山西以及陕西一部分。尘沙:幽并二州外接沙漠。

④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矜(jīn):骄傲自夸。紫骝:泛指骏马。这两句说应以报国为志,不要学某些游侠儿,只夸自己的骏马。

赏析
赏析
[赏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写得意气昂扬。初秋时分,知了在桑林里鸣叫,萧关道上苇叶已经枯萎,征人来往频繁。收获季节,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常在此举兵掠夺,塞上形势紧张。但居住在幽州、并州的健儿,为了保卫国家,在沙尘、战斗中度过了一生,国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得安全的。无疑,诗人对他们是满怀敬意的。一句“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说出了征战健儿的辛苦。全诗极写塞上的秋寒萧瑟,游侠健儿的英勇爱国,慷慨动人,也对有些游侠儿骄矜放纵的一面,给予了批判。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 雁 飞 高,

单于 夜 遁 逃。

欲将 轻 骑 逐,

大雪 满 弓 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参考译文]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提示]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就这样被你征服\楼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