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网站:帮忙解释向子期的思旧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6:14:47
我记得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道:“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很想知道思旧赋的原文及翻译,要是能有个人的理解就更好了,不胜感激!
注意,我要的重点是翻译!比如“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什么意思?“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又是什么意思??写作的手法,鲁迅说过了,但是我看不懂原词,所以无法深刻地理解。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予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类比手法

  茅盾先生1941年10月16日作《最理想的人性——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该文用一句话概括鲁迅毕生的文学事业——“拔出‘人性’中的萧艾;培养‘人性’中的芝兰”。《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提到的五位“中国很好的青年”,该是鲁迅“培养人性”中最出色的几棵“芝兰”吧。这五株“芝兰”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感召力,我以为与作品恰当的类比手法不无关系。
  柔石“台州式的硬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起了方孝孺,觉得很有些这模样的”。这是文章的第一次类比。方孝孺是一个固执的具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不肯替燕王朱棣起草即帝位的诏书而被杀害。燕王威胁道:“你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豪迈地说:“即诛十族何妨?”当缚其弟孝友至,他潸然涕下。孝友作诗曰:“吾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方氏家族被杀数百人。这段文字表现了方孝孺、方孝友兄弟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硬骨头精神。“台州式硬气”,并非专指孝孺一人。鲁迅只提到他的名字,不过以他作代表罢了。方孝孺深深地知道顶撞皇帝是要砍脑袋的,燕王已明确告诉他:“诛九族”。他毫不在乎地说“即诛十族何妨”,使亲友做了无谓的牺牲,这确实“颇有点迂”。朱棣主政,“以剥皮始,以剥皮终”(《病后杂谈》)而“闻名”天下,鲁迅用孝孺类比柔石,以朱棣类比独夫蟊贼蒋介石,虽没有明指蒋介石“以剥皮始,以剥皮终”般凶残,但懂得历史的读者,看了这个类比,蒋介石何等人也,也就不难想见了。这就是“台州式硬气”要告诉我们的内容——这无异给国民党当头一闷棍,无情地撕下了他们的假面,让他露出刽子手青面獠牙的真相。

  楼主要的解释,小弟才疏学浅,不知道。不过我觉得『黍离』,『麦秀』都是曲名。

思旧赋 并序 - 向秀
(序)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
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
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
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
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向秀 (约 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 )人。魏晋竹林七
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思旧赋》是向秀思念故友嵇康、吕安的抒情短赋。全篇总共不足二百字,几乎刚开头就结束了。但从这种欲言而难语的文章体制和文中悲凄的感情气氛,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沉重,以及当日政治的黑暗与恐怖。作者用极其悲愤的心情和含蓄回转的笔法,表达出深厚的友谊,从侧面表示对当日黑暗政治的不满。

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类比手法

茅盾先生1941年10月16日作《最理想的人性——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该文用一句话概括鲁迅毕生的文学事业——“拔出‘人性’中的萧艾;培养‘人性’中的芝兰”。《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提到的五位“中国很好的青年”,该是鲁迅“培养人性”中最出色的几棵“芝兰”吧。这五株“芝兰”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感召力,我以为与作品恰当的类比手法不无关系。
柔石“台州式的硬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起了方孝孺,觉得很有些这模样的”。这是文章的第一次类比。方孝孺是一个固执的具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不肯替燕王朱棣起草即帝位的诏书而被杀害。燕王威胁道:“你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豪迈地说:“即诛十族何妨?”当缚其弟孝友至,他潸然涕下。孝友作诗曰:“吾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方氏家族被杀数百人。这段文字表现了方孝孺、方孝友兄弟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硬骨头精神。“台州式硬气”,并非专指孝孺一人。鲁迅只提到他的名字,不过以他作代表罢了。方孝孺深深地知道顶撞皇帝是要砍脑袋的,燕王已明确告诉他:“诛九族”。他毫不在乎地说“即诛十族何妨”,使亲友做了无谓的牺牲,这确实“颇有点迂”。朱棣主政,“以剥皮始,以剥皮终”(《病后杂谈》)而“闻名”天下,鲁迅用孝孺类比柔石,以朱棣类比独夫蟊贼蒋介石,虽没有明指蒋介石“以剥皮始,以剥皮终”般凶残,但懂得历史的读者,看了这个类比,蒋介石何等人也,也就不难想见了。这就是“台州式硬气”要告诉我们的内容——这无异给国民党当头一闷棍,无情地撕下了他们的假面,让他露出刽子手青面獠牙的真相。

结合鲁迅当时的心情,理解就更深刻了,政局黑暗,道路以目,愤郁于胸不得泄。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予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