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买羽绒服好:请大家评说一下<曹操><李鸿章>分别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0 10:19:07

曹操这人我觉得还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这句比较适合,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评价他的为人,应从两方面出发——有正面亦有负面:
  首先曹操没有篡汉,起码汉献帝在曹操生前,一直活得好好的,安稳地当着汉朝天子,虽然大权被权臣曹操所把持,但是曹操仍以汉朝大臣的身分逝世。篡位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因此曹操以汉臣终老,没有疑问。
  至于曹操究竟是汉朝的忠臣还是奸臣,实在很难分别,从扶持汉室,供养汉献帝嘘寒问暖,这点可是劳苦功高。换成其它人迎奉,就无法想象待遇会有多好,比方前面的董卓,生杀皇帝像癈少帝、立献帝等;后来的李傕及韩汜,挟持公卿百官,献帝可是饥寒交迫多时。
  当时的情况很惨,根据正史的记载,董卓之乱后,汉天子进入洛阳,映入眼帘的尽是烧毁的宫室,街道上早已荒芜,百官都要穿过荆棘而前进,倚靠在土墙边休息。各州各郡的臣属,都各自拥兵自重,没有人来勤王效忠,饥饿与粮食缺乏,官职在尚书郎以下,都要出去砍柴以备炊煮,熬不过的人就饿死在墙角间。
  汉天子枉费是称霸天下的皇帝,此时忠臣在那里?关东联盟号称共除国贼(董卓)、扶持汉室,怎么都没有人来效忠汉室?刘表以宗室自许,对中央不闻不问,早已不接受中央管制;刘焉借口被米贼阻断交通,阴谋自立。关东诸将包括陶谦、阙宣、许昌、公孙瓒、袁术、袁绍、孙坚等人不是欲图称帝称王,就是互相攻杀。像刘岱、王肱等人与黄巾贼或黑山贼交战而死,还有凉州的羌祸连连等,以洛阳为中心的东西两方,都陷于盗匪民变的侵扰。汉朝的政府官员此时在那里?中央派遣他们到全国各地治理人民,无能的官吏除了激起大批的民变,又不能剿平盗匪;有能力的人又拥兵自重,互相残杀。
  从董卓之乱起,中央不能有效控制属下官吏及人民,汉朝早就已经灭亡。如果没有曹操迎奉,汉献帝连生存都有困难。从照顾汉献帝这方面,曹操功不可没。
  不过若从曹操大翦汉室,包括伏皇后及董贵妃等人,大杀汉献帝的近臣像侍中、尚书等人,除了架空皇帝,又派亲兵守卫,形同幽禁天子。这方面的行为如同奸臣的犯上,曹操罪恶昭著。
  朝代没有必要永远经营,以对人民的角度来看,比较欢迎经营能力佳的朝代,而不愿接受经营能力差的朝代。王莽的新朝成立后,后来没有人想要复兴新朝;秦朝灭亡后,刘邦也没有因为没复兴秦朝而被批评。为什么呢?因为经营能力不好的朝代不需要延续,另立新朝并不需要对前朝愧疚。汉朝自桓灵以降,早已民不聊生,少帝献帝根本就无力治国,人民根本不需要带来痛苦的汉朝。民变与盗贼的发生,还有武装势力互相残杀的产生,就是正由汉朝正规官吏所引发,换句话说,复兴汉室根本无法引起人民的共鸣。所以有必要复兴汉室吗?恢复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及盗贼四起的汉朝?
  是君不君在先,就不能怪臣不臣在后,因此,曹操不需要为复兴汉室而负责,汉室昏庸无能,咎由自取。
  商汤灭夏朝,周武亡商朝,两者都是著名的以臣伐君:对于旧朝代来说,固然行为不臣,但是对创立新朝代来说,却是开国大功。历史上几乎没有太多人对商汤及周文王、周武王批评奸臣的评价,理由就是着重于后来的新朝代,而奠定旧不臣与新君主的基础,曹操亦然。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祚。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过去李鸿章曾经被国人斥责为卖国贼,不过现在改革开放了,我就从客观方面谈谈我对李的看法,刚好昨天看了凤凰卫士的历史人物评价中正好看到了李大侠,想必现在这20分是志在必得的 呵呵:
  我们谈到甲午海战的失败,往往会提到挪用海军经费建颐和园。
  但是,那还真不是李鸿章的过错。

  筹建北洋水师,要花大量的银子购买军舰、弹药等。
  这是一个“肥差”,购买军舰的回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李鸿章可没少发财。
  包括洋务运动办工厂,办铁路、办航运、办电报,李鸿章也没少捞钱。
  所谓的“官督民办”都是半官商,半私人企业,民方也都是李鸿章的私人关系。
  清朝政府和顽固的满清贵族,对不是不清楚,也不是不眼红,
  只是由于他们不通洋务,一开始就必须利用李鸿章这样的洋务派。
  等到北洋水师初具规模后,顽固的满清贵族就开始插手海军部这个肥水衙门了。
  满清贵族载漪就担任了海军大臣,开始直接从海军捞钱了。
  如果说李鸿章等洋务派,贪污还办事的话,
  顽固的满清贵族除了贪污,就什么事都不会办了。
  顽固的满清贵族掌管海军部后,北洋水师的建设就一直停滞不前了。
  而且这些贵族的贪污手段,比李鸿章更加拙劣,
  竟然能想出在颐和园给八旗子弟建立海军训练基地的方法,挪用海军经费。
  八旗子弟自然是训练不出来,“老佛爷”的园子倒是修得很不错。

  李鸿章想靠卖一个现代化的海军,来实现中国的海上霸权,是不可能的。
  但是,靠大量白花花的银子来压垮日本,却是有可能的。
  当时海军的装备、战法是飞速发展的。
  如果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不断化大量的银子来购买最先进的军舰。
  例如北洋军队早期购买的定远、致远两艘大型主力战舰,甲午海战前就落伍了。
  在后起的高速,快炮的战舰面前,他们只能是活靶子。
  对方打十炮,你只能打一炮;对方行使快你打不着,你行使慢只能挨打。
  当时,英国就针对中国军舰升级的需要,建造了这样一艘高速,快炮的战舰。
  等到建造好的时候,李鸿章已经不在海军部当政了,北洋海军也没钱买了。
  最终,这艘军舰卖给了日本
  ——它就是在甲午海战种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吉野”号。
  李鸿章靠买来的军舰来实现海军的现代化,是有其缺陷的。
  但是这种军备竞赛,至少是能压垮日本的。
  当时日本为了购买战舰,举国上下捐款,连王室都捐款了。
  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只要再坚持几年,是一定能把日本压垮的。

  李鸿章想买一个现代化的海军,毕竟他还懂什么是现代化,
  顽固的满清贵族则对现代海军一窍不通了。
  他们掌握海军部后,就不再向“李鸿章的北洋海军”拨款了。
  的确,北洋海军象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顽固的满清贵族无从插手。
  他们眼看着李鸿章大把地化清政府的银子,建立自己的海军,壮大自己的势力,
  能不“眼红”、“心疼”吗?
  与其让你李鸿章“捞钱”,“做大”,还不如我自己建园子呢。
  明白了“李鸿章的北洋海军”,
  才能理解顽固的满清贵族在甲午战争中的“主战”立场。
  北洋海军是李鸿章的个人家当,
  输了是李鸿章个人赔本;赢了是李鸿章出本钱,满清政府增光,不打白不打!
  李鸿章“主和”,一方面是了解北洋海军的差距,一方面也是心疼自己的家底。
  最终打败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还得他签。
  在全国遭骂名不说,还被贬到了广州,你说冤枉不冤枉?

  我们今天看李鸿章办北洋海军的“务实”与甲午战争中的“理性”,
  也不过是和顽固的满清贵族相比。
  与捞钱不干事的顽固满清贵族相比,李鸿章算是好的,至少捞钱还干实事,
  但是要说李鸿章是多么为民族、为国家,多么爱国,就要打一个大问号了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地描写不可取
这句话是说曹操如生在治世,可以成为开创盛世并流芳后世的能臣;而生在乱世,就会使成就大事而为人狡诈的奸雄。
其实就是指曹操很有才能,也很有野心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接班人,后任北洋大臣,是地方洋务派代表。相传曾国藩甚会用人,可见李鸿章是有一定才能的。他也确实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也应联系中国当时状况,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根本目的是清政府的腐朽,政治制度落后。

楼上的说得好,本人自叹不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