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场景透视线:我国五十年代农业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6:42:03

五十年代土改意义深远: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全会还将土地改革法草案,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讨论通过,并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协会组织条例》、《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指导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也明确指出,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法中还对土地的没收、征收以及分配等方面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贯彻了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和坚决团结中农这两条基本原则。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以及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对于地主也分配一份土地(与农民同样)。对地主的其他财产,包括地主所兼营的工商业在内,则不予没收。土地改革法中,还规定了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对待富农的问题,土地改革法中和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的规定不同,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征收其出租土地。“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因为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全国解放以后,由于革命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民主革命已在全国取得胜利,这时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已经从支援解放战争以取得革命的胜利,转变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同时,全国解放后,全国人民形成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大团结,富农的政治态度,也有所改变。因此,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人民政权在政治上的稳定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实行这个政策,还有可能争取富农在土改中采取中立的立场,使土地改革的打击面由农村人口的8%左右,减少为3—4%,这样,就使地主阶级更加陷于孤立。另外,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也可以更好地贯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的政策,消除农民(主要是中农)在发展生产中的某些顾虑,因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土地改革法中还规定了保护小土地出租者的政策,以及在原耕者基础上用抽补调整的方法来分配土地,并适当地照顾原耕农民等政策。

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共占全国农业人口数的90%以上。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以外,全国3亿农业人口地区只有3000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几千年处在封建制度剥削压迫下的农民群众翻了身,他们由土地的奴隶变成了土地的主人。同时,土地改革的结果,也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一)农民获得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因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土地改革中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全国受益农民连老解放区在内,约有3亿人。这是一个很不小的数字。土地改革,“使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700亿斤粮食的苛重的地租。”“土地改革以后,贫农、中农占有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90%以上,原来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全部耕地的8%左右。”①这样,2000年来统治和压迫中国人民的封建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被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被彻底打垮了。在农村中被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民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51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28.8%,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8.5%。②粮食产量,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4.8%,1950—1952年,粮食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9%。粮食产量,解放前最高年产量为2774亿斤,1949年是2263.6亿斤,1951年增长到2873.7亿斤,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1952年更达3278.2亿斤,超过解放前最高年产量18.1%。③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许多地区,中农比重大大增加,贫雇农比例大大下降。

(二)土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广大农民已成为农村人民政权的支柱,因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工农联盟。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农民在农村中已树立起真正的优势,农民协会威信很高,农民真正掌握了农村政权,农民成了农村真正的主人。

(三)土地改革也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土地改革后,农村普遍成立了识字班、读报组等,成年男女参加冬学。195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已有冬学25万处,常年民校有15万处。①农民业余学校入学人数,1951年已达1400万人。②小学校数和小学生人数也有显著增加。从1952年冬季开始,在农村广泛开展了认字活动和扫除文盲工作,在土改后的农村中掀起了新的文化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