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umi kuroki: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08:37:20
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功大于过,从对整个中国整个历史做出的贡献看

我自己归纳的

1.统一了中国,真正实现了一大统.并且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当时来说)封建国家.
2.抵御了匈奴的南下进攻,保证了国家的安定.表现在建长城,虽然老民伤财,但在当时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
3.打通运河,在广西一带的(具体好象是叫灵渠,我忘了叫什么)保证了中央对南方的统治.
4.统一了文字,保证了民族的凝聚力,这在现在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很难说是统一的民族.
5.建立了一整套的封建制度,对与后世的影响更大!

秦始皇的功劳大于过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统一了中国,不但是疆土上的统一,更是文化、思想、制度、习俗上的统一,这就避免了中国像欧洲大陆一样,分裂为许多小国家,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泱泱大国。

战国时期的七国文化不同,又相互制衡,如果照此下去,中国也很有可能像欧洲一样,形成多个国家并存的局面。正所谓合则强,分则弱,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是根本不可能创造后来那些辉煌的历史的。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始皇嬴政挺身而出,承担了引领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重任。当然,他本人不可能意识到他当时的行为给后世带来的巨大影响。

秦国之所以在纷乱的战国时代脱颖而出,得益于其所采用的实用主义法家思想,法家的主要思路,正如商鞅所说“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秦国毅然打破了国籍的界限,不拘一格的招揽他国人才以为己用,比如穆公时的百里奚,孝公时的商鞅,以及嬴政时期的尉缭、李斯、韩非、吕不韦等等。同时,秦国以全民皆兵的军事思想治国,以致兵强马壮,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王翦、蒙毅、蒙恬、王贲等。而商鞅变法大大打击了奴隶制经济,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制经济道路。这一切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国力。

然而秦国毕竟是偏远之国,国内的奴隶主势力还很强大,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严重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因此成为他们的眼中之钉,故而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阻挠,商鞅被处死就是一例。

嬴政亲政后,以严酷的手段肃清了长期把持朝政、的已经成为阻碍嬴政施展自己抱负的挡路石的吕不韦,同时解决了秽乱后宫且觊觎皇位的醪毒,为自己一统天下铺平了内部道路。

就在这时,秦国国内的奴隶主势力借机上书,要求秦王驱逐居住在秦国的他国客卿,理由是这些人极可能像吕不韦一样扰乱秦国内政,遗毒无穷。而多年来一直生活在韩国人吕不韦阴影下的嬴政,想想也觉不寒而栗,于是答应了这一要求,开始“逐客”。

如果这一条令实现下去,秦国将会失去其辛苦积累下来的人才储备,随着大批官职空缺被秦国旧势力补充,商鞅此前所做的种种革新也将付之东流。这时,客卿李斯向嬴政献上了一篇可以说改变历史的千古名文---《柬逐客书》,痛陈利弊。而嬴政此时展现了一个卓越政治家的头脑,立刻拨乱反正,废除了逐客令。同时重用李斯、尉缭、韩非等法家代表,这就一举奠定了秦国坚持走法家治国路线。法家固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在战国这个“弃仁义而用诡谲,捐礼让而贵战争”的特殊时期,法家的实用无疑是最合适的。秦国从此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此后,赢政采纳了尉缭的建议,攻占巴蜀地区,富庶的巴蜀从此成为了秦国的后防物资供应基地,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接下来,嬴政又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笼络实力较强且与秦接壤的楚国,同时打击赵魏韩等国,此计很见成效。原属晋的三国逐渐衰落,而和秦国走的很近的楚国也失去了其余诸国的信任,无法继续担当六国盟主,而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对合力抗秦一直并不热心,北部的燕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的六国形如一盘散沙。

从此,六国与秦的差距渐渐开始拉大。待到时机成熟,嬴政以王翦为大将,开始了灭六国的军事行动,秦军势如破竹,迅速将六国逐个攻陷。

但是,占据了土地并不意味着最终的统一,想后世的成吉思汗虽然建立了地跨欧亚的大帝国,然而不过百年就烟消云散,主要是他并没能使这些国家的文化思想制度等方面达到统一。

六国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风格,颇似后来中世纪的欧洲,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林立,而且各自有自己的文化偏好和治国方针。

比如齐国以开放著称,有点像中世纪的荷兰、西班牙等国,海港文化和通商文化极其发达;

楚国则是文学风气浓厚,很似法国;

而魏国尚武,尤其在任命著名将领庞涓后曾一度傲视天下,然而却引起公愤,导致马陵大败,一蹶不振,很有点后来德意志的味道;

而赵国是山东六国中抗秦最为坚决的一个,其境内盐铁发达,兵器犀利;

韩国则较为弱小,治国策略上也是长期摇摆不定,且错过了韩非这个法家人才,境况有点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没能好好利用机遇;

燕国地处北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比如荆轲,但是因地处苦寒偏远之所,作物难以生长,故国力较弱,很似北欧诸国。

更甚者,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同,民间习俗不同,政治制度也颇有相异,甚至连文字也不相同,就像《英雄》这部电影里对“剑”字写法的刻画便可见一斑。

国家刚亡,人心思旧,稍有不慎就可能重新陷入分裂的局面。因此嬴政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制,划分行政区域,设立郡县,修建官道。

这一系列措施牢牢地控制了天下局势,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参考的范本,以致后来刘邦建国时,在州县设置上就是随秦制,而后世的政治制度大多是秦制基础上的修补和革新罢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改革,大大提高了原属各国的臣民的向心力,使得他们彼此融合在一起,对这个统一的国家逐渐有了认同感。

正是这个认同感,使得后来的中国尽管历经了多次“合久必分”,但是终将会再次统一为一体。儒家后来的“大一统”思想,也正是来源于此。

秦始皇的功与过

二、撰稿:陈香年、陈紫琳。〈一年十五班〉

三、前言: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而秦始皇的政绩、作为对於后世亦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四、正文:

◎ 秦始皇的生世
自古至今,秦始皇的生世是后世所疑惑且深为探讨的。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到赵国,看见吕不韦的一个小妻,因为喜爱就娶了她,生下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生下来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简单的说明秦始皇的生世,让后世充满疑窦及推测。有一说法,吕不韦为了控制赢异人,娶了邯郸绝世美女赵姬,等到她怀孕,吕不韦邀请赢异人到家欢宴,故意介绍赵姬给赢异人认识,赢异人看到赵姬神昏颠倒,请吕不韦把赵姬送给自己,赵姬怀孕一年,生了一子,就是秦始皇,就赵姬后来淫乱的生活,不禁让人深深怀疑,秦始皇的父亲除了吕不韦,庄襄王还是另有其人。

◎ 秦始皇的性格
秦始皇的性格,是残酷且独裁又好大喜功。其实,这只是他人格的特质之一而已。而他的性格和早期未及帝位时有相当关系。因为其实身世不明,到底是否为子楚之亲生儿子,使得他及赵姬遭受许多屈辱。幼时缺父爱,即位时又无实权,而导致他性格冷酷,苛刻寡恩,造成了这个独裁者,亦造就了日后诛杀所有曾和赵姬有仇之人。尉缭说:「秦王缺乏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的时候可礼让下人,得志时也轻易的吃人,不可和他长久往来。」秦始皇勤於政事,而造就了其五帝三皇都未及的政局,由此可见他对於治国积极的态度。但也因他太过急躁,於短短的十来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在秦始皇当政的十二年间,其为政之苛暴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 秦始皇的政绩篇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 秦始皇暴政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五、结论: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吧!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绝对的功大于过。
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书同文,车同轨,了不起.

这个问题从很多方面回答其答案不尽于一种情况;我们都知道长城在秦朝修建时,在民间出现无数个悲惨的故事,就像唐朝的帝王说的那样"水能载船,亦能覆船"呵呵,当然在民间秦始皇一定是一个暴君,当然在很多方面给当时的老百姓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今天,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象征更是我们国家的无与伦比的财富;一种文化的里程.(统一)

当然是功大于过,就算他有再多的不对,过去的事何必去追究呢,就算弄明白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人能改写
再说了
没有他能有我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