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不包括:谁能讲一下蔡文姬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09:12:13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ōng)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去。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时候强多了。

到了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口气。这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

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音yǎn),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

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

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

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

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

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

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

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

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蔡琰
〔约公元一六二年至二三九年间在世〕字文姬,(《列女后传》作昭姬)陈留人蔡邕的女儿。约自汉桓帝延熹中,至魏景初末年间在世。博学有才辩,妙于音律。邕鼓琴断弦,琰屡猜俱中。初嫁河东卫仲道,仲道早死,无子。兴平中,(公元一九四至一九五年)天下大乱,琰没入南匈奴,为左贤王妾。王甚怜爱,相处十二年,生二子。曹操与蔡邕素友好,痛念邕无后嗣,遣人以金璧赎她回来。她很念念于她的二个儿子,几乎不愿分离。归汉后再嫁为屯田都尉董祀妻,夫妇也很和好。祀犯罪当死,她蓬首徒行见曹操,叩头请罪,语意非常酸哀。操为之感动,赦之。操命她笔录蔡邕所赐书。她即将所记得的四百余篇亲自写录,一字不遗。她生平著作,现只存《悲愤诗》二章与《胡笳十八拍》。《悲愤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古诗,都是她归汉后感伤离乱之作。五言是在写一般离乱的惨象,七言只写她自己的遭遇,尤在怀念她生离的儿子。《胡笳十八拍》也作于归汉后,前十拍写她入胡的原因及经过,其余八拍中无一拍不露出她的思子的哀吟。此诗后人以为出于伪托。

蔡文姬

蔡文姬(公元176年---?),就是蔡琰,我国历史上著名女诗人,陈留圉(现在河南省杞县)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蔡文姬一生历尽了战争苦难,曾被掳到南匈奴,后来被汉朝丞相曹操用重金厚礼赎回。她一生写了很多作品,留存下来的只有著名的五言《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各一篇。

哪根琴弦断了?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虽说很有学问,政治上却并不得志。他经常得罪朝廷,受到流放外地的处罚。蔡文姬在童年时代,就是跟着父亲流亡到江南一带度过的。在这段时期里,蔡邕十分疼爱自己的独生女儿,经常亲自向她传授文学和音乐知识。文姬也非常聪明好学,从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对音乐更是特别喜爱。

文姬六岁那年,有一天晚上,月明星稀,遍地银光。她写完最后一页小字后,只见父亲点燃一支清香,又席地坐在琴桌旁弹起了心爱的七弦琴。那悠扬的琴声忽高忽低,时缓时疾。文姬双手托腮,望着窗外,屏息静气地听着听着,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突然,“嘣”的一声,一根琴弦断了。

文姬一惊,急忙转过身来,对父亲说:

“爹,第二根琴弦断了。”

蔡邕低头一看,果真是第二根弦断了,不禁感到非常奇怪,可又怀疑女儿是偶然猜中的,就装出生气的样子说道:

“文姬,我叫你书写小字,怎么开小差啦?”

“爹,女儿早就写完了!”说着,文姬双手把写的小字递了过去。蔡邕仔细检查了一遍,感到女儿的字又有了进步,很是高兴,就说:

“既然你喜欢听琴,爹就再弹奏一曲。”

蔡邕说罢,一面重新按上第二根琴弦,一面想:刚才女儿说是第二根弦断了,不知是猜对了还是听出来的?这次倒要试她一试。

很快,悠扬的琴声伴着缕缕清烟,又在夜空中回荡。蔡邕弹着,弹着,故意把第四根琴弦拨弄断了,他双手按住琴弦,急促地问道:

“文姬,这次断的是第几根弦?”

“第四根!”文姬不假思索地应声回答,因为琴曲中断,脸上还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蔡邕见女儿两次都说对了,感到又惊又喜,就招手叫女儿过来,一面抚摸着她的头,一面问道:

“哪根琴弦断了,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文姬抬起头,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回答说:

“您给我讲过,古人季札听了琴声,能判断一个国家的兴亡;师旷听了琴声,能断定楚国要打败仗。女儿天天听您弹琴,难道哪根琴弦断了还听不出来吗?”

蔡邕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女儿小小年纪,就能专心学习,做父亲的怎能不打心眼儿里高兴呐?从此以后,蔡邕不但把自己的琴技传授给女儿,还经常教她写诗作文。得到父亲的指导,文姬学习越发勤奋,诗文琴技进步很快。

乱世惨象

公元189年,东汉皇帝灵帝死了,大军阀董卓趁机掌握了朝廷大权。这个杀人魔王指使部下烧杀抢掠,干尽了坏事。蔡文姬眼睁睁看着国难当头,心中十分悲痛。

有一天,文姬在家里憋得发慌,猛然想起往年这个时候,洛阳的百姓们都习惯到郊区河边祭告土地神,拜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于是,她决定带着家人出去观看这个热闹景象。

来到郊外,祭神活动已经开始。只见洛河岸边,烟雾袅袅,一堆堆沙土插满了清香,许多衣衫破烂的男女跪倒在地,对着天空磕头祭告。有的大声喊叫:

“老天,快救救我们吧!像这样年年打仗,叫百姓怎么活下去呀!”

有的低声抽泣:

“我家男的全被乱军抓走啦,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回家吧!”

面对眼前的凄惨情景,听着百姓的声声哭诉,文姬不禁一阵辛酸。她原想来在这里消愁解闷,谁知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她正想吩咐家人赶快回去,忽听有人大声呼叫道:

“不得了啦,董卓的部队又在杀人啦,快逃命呀!”

顿时,“逃命呀”的喊声传遍了四野,祭神的人个个面如土色,急急向四面八方逃散。文姬在家人的护卫下没走多远,果然看见前面尘土飞扬,一支举着“董”字大旗的骑兵队伍,正挥刀向人群中乱砍乱杀。一时间,百姓的哭嚎声和士兵的狂笑声响成一片,吓得文姬双手掩面,心“怦怦”直跳。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她整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她向家人打听情况,家人回答道:

“听说昨天董卓的部下,见到男人就杀,还把人头挂在车辕上;看到女的就抓回京城,供士兵们作乐。幸亏我们逃得快,要不也没命啦!”

“太残忍了!”

文姬听后,又悲痛又愤怒,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可是,一个文弱女子能为国家出多少力呢!她只能写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情。她后来在《悲愤诗》中,就记录了这件事。

到南匈奴

蔡文姬十六岁那年结了婚。不久,残暴的董卓被人杀死了,董卓的部下又起来作乱,打得朝廷招架不住,中原地区一片乌烟瘴气。

偏巧,文姬的父母相继去世。结婚不到两年,丈夫也病死了。文姬孤零零的,十分悲痛。她只好回到老家陈留居住。

北方的南匈奴人看到中原大乱,也趁火打劫。有不少匈奴兵混在乱军之中,随便烧杀抢掠。蔡文姬的家乡也遭到劫难,她又跟着家里人逃出来,四处奔波。

有一次,文姬在逃难途中,被一伙南匈奴兵追赶,和家里人失散了。她和一群百姓被匈奴兵抓住,匈奴兵把他们驱赶着,往北方去了。

走了很远很远,他们来到了一片草原上。一打听,原来是被抓到南匈奴地界来了。有的人被派去放牧牛羊,有的人被带走待候匈奴人。文姬因为长得文雅端庄,被带到匈奴首领那里去。南匈奴的左贤王见了她,十分喜爱,就把她留在了身边。不久,文姬做了左贤王的妻子。

南匈奴是匈奴民族的一部分,居住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生活习惯与汉族不同,住的是帐篷,过的是飘忽不定的游牧生活,加上语言不通,文姬在南匈奴很不习惯。虽然左贤王对她十分敬爱,可她时刻都在思念故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有一天,蔡文姬正在弹琴,左贤王大步走进帐篷,兴冲冲地说道:

“文姬,别弹啦,快迎接贵客!”

左贤王说着向帐外一招手,卫兵就把一位客人领了进来。客人全身汉族打扮,还用熟悉的汉族话向文姬问候,文姬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她一会儿问朝廷的情况,一会儿又打听家乡变化,客人虽想尽力回答她的各种问题,可是并不能使她完全满意。原来这位客人是偶然到这里来做生意的商人,知道的情况也不多。

送走了客人,文姬又是高兴又是失望,更思念家乡了。后来她在诗中写了这件事: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文姬归汉

公元208年,也就是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第十二个年头,曹操统一了北方,当了汉朝的丞相。他想起了好友蔡邕的女儿还流落在南匈奴,就派使者周近带了黄金、玉石、锦绢等礼品,到南匈奴去把蔡文姬赎回来。

汉朝使者的到来,使文姬欣喜万分。这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她准备带他们一起回故乡去。可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丈夫的时候,左贤王半晌没说一句话。

“你怎么啦?难道不同意让我把孩子带走吗?”文姬焦急地问道。

“是的。”左贤王态度十分坚决,“你要走,我也没有法子,可是,孩子必须留下!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文姬左右为难,她既不忍心母子们骨肉分离,又渴望回归故土。她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最后,她下了决心,还是回故乡去。就是一个人也要回汉朝去!

蔡文姬要回汉朝的消息传开,她的那两个儿子一起哭喊着奔进了帐篷。大儿子扑在她的怀里,泪汪汪地问道:

“妈妈,人家说你要回汉朝去,这是真的吗?”

“妈妈,你过去是那么喜欢我,今天怎么忍心抛弃我们呐!”小儿子双手抱住她的腿说。

文姬听了,忍不住大哭起来。母子们紧紧抱在一起。

思乡之情,使蔡文姬终于克制了个人的感情。在一片欢送声和哭别声中,她踏上了回归故乡的道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姬归汉”故事。

写诗著文

蔡文姬回到汉朝以后,曹操对她很敬重,还介绍她和屯田都尉(相当于县令)董祀结了婚。从此文姬开始了新的生活。

蔡琰(蔡文姬)读《三国演义》时偶然听到她的名字,定在第27名,此时司马懿排第1,我觉得蔡文姬名字比较好玩,买了本《蔡文姬专版》,直接排了第1,我对蔡文姬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读了《胡笳十八拍》,估计在我的心里蔡文姬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