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警网违章查询网:高分挥泪跪求小儿夜惊解决办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4:57:35
刚满月的婴儿,可能是受到惊吓.睡觉不安稳.老是突然惊醒,就像是打冷颤,手臂激烈挥舞,不能自己睡觉.
挥泪请教如何解决或治疗!

悬赏分值不是问题!
请大家不要提吃什么什么药,这么小的孩子,我是绝对不会让他吃药的!~ 谢谢!~

刚出生的婴儿很没有安全感的,做妈妈的可以把他抱在胸前,让他贴着胸口,听着妈妈的心跳,然后轻柔的抚摸他,轻轻的哼些童谣,应该会有助于帮助他平稳情绪的,因为他在子宫里就听惯了妈妈的心跳声,所以妈妈对他的帮助是最大的.但你还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疾病之类的事,不能说这么小不吃药就也不看医生了,我建议你还是咨询一下医生好一点.另外,可以在家里备些育婴方面的书,也许能帮到你的忙.我也是一个一岁多孩子的妈妈,育婴方面的书帮了我挺多的.

中医认为,夜惊多因小儿禀赋不足,脾胃娇嫩,平日偏食,胃纳不振,营养摄入不足而造成阴虚;或遇热病后体虚;或过于贪玩疲惫,以致气阴耗伤,心神虚怯。

[药方]:
黄芪15 太子参12 白术12 淮山15 茯神10 朱砂4 麦冬6 五味子6
白芍8 炙甘草5 龙齿10(先煎) 寒水石10(先煎) 珍珠母10(先煎)

[方解]:
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淮山益气健脾;茯神、朱砂、龙齿宁心安神;
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甘酸养阴;珍珠母、寒水石镇惊定志。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经常啼哭不眠。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腋下皮肤糜烂、湿疹作痒,或虫咬等原因,或养成爱抱的习惯,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有些疾病,如佝偻病、虫病、外科疾病等也可引起婴儿啼哭,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预防除加强日常护理外,饮食应以乳类、粥食为主。

中医治肌无力肌肉萎缩!
让口腔溃疡不再复发
谈甲亢病的防与治 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3)惊骇
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方1 生姜红糖汤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2 葱姜汤

组成:葱白5段,生姜5片。
用法:共煮水喝。
功效:温中除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方3 猪骨干姜汤

组成: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
用法:同煮汤饮。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来源:朱义国.食疗药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9

方4 蛋粉粥

组成: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73

方5 赤小豆甜饮

组成:赤小豆、白糖适量。
用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后酌加糖,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安神。
主治:小儿心热,夜卧不宁,多梦易惊,口干多饮者。
来源:夏翔.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

方6 莲子饮

组成:莲子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心养神。
主治:治小儿惊乍不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多饮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7 冰糖百合

组成:百合3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共煮熟,服食。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惊惕易醒,盗汗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3

方8 清心宁神茶

组成:淡竹叶3克,辰灯心1小撮,绿茶0.5克,蝉衣1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舌红者。
来源:王富春,等.药茶治百病.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0

方9 粟米粥

组成:粟米30克。
用法:水煎煮粥,啜服。
功效:和胃安神。
主治:小儿伤食,夜寐不安,纳差,腹胀便溏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9

方10 龙眼饮

组成:龙眼肉10克。
用法:水煎,睡前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易惊易醒,手足心热者。

这位朋友你好,请别着急,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因为大家都希望你的宝宝能够健康长大,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心情开朗,更祝小宝宝能够尽快康复,健康平安,早日成材,祝你们全家开心快乐每一天!
小儿夜惊别忽视查找病因很关键

孩子睡眠障碍多种多样,有夜惊、恶梦、梦游、梦语等,其中夜惊最常见。有些儿童熟睡时突然坐起、尖叫,家长哄也无效,而且不容易把孩子从睡眠状态中唤醒,数分钟后又入睡。发作时小孩心跳、呼吸均增快,次晨小儿醒后对自己夜里的表现全无印象。这就是小儿夜惊,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睡眠姿势
有的小孩蒙被睡觉,吸入二氧化碳过多,氧气过少;有的小孩俯卧睡,甚至趴着睡,或者两手压着前胸,影响睡眠。
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
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受到恐吓、责骂;或者睡前看了过分紧张、激动的录像、电视而引起大脑兴奋。
癫痫
有极少数癫痫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个别有胡言乱语、哭叫等表现。
小儿夜惊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
中医认为,夜惊多因小儿禀赋不足,脾胃娇嫩,平日偏食,胃纳不振,营养摄入不足而造成阴虚;或遇热病后体虚;或过于贪玩疲惫,以致气阴耗伤,心神虚怯。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镇惊

[药方]:黄芪15 太子参12 白术12 淮山15 茯神10 朱砂4 麦冬6 五味子6白芍8 炙甘草5 龙齿10(先煎) 寒水石10(先煎) 珍珠母10(先煎)

[方解]: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淮山益气健脾;茯神、朱砂、龙齿宁心安神;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甘酸养阴;珍珠母、寒水石镇惊定志。
专家答
估计你的孩子是否缺钙,缺钙孩子会出现睡眠不安。如果是缺钙就要按补钙的方式去补。如果不是,就是夜惊。夜惊是在睡觉的时候做恶梦,孩子会惊恐,脸色发白,两手发抖,但是醒来过后他还在睡。这就是夜惊。这样的话要吃点药,到医院去开点“硝基安定”处方药。一定要对症治疗。
小儿夜惊是怎么回事

约有3%的儿童有夜惊,男略多于女,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以后就少见了。夜惊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

夜惊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入睡一段时间内,突然惊醒,瞪目坐起,躁动不安,面露恐怖表情,但意识仍呈朦胧状态,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脉搏加快,可害180次/分。发作时,若叫唤患儿,一般很难叫醒患儿常常不加理睬,仍会惊恐、哭泣或叫喊,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在继续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而对父亲母亲的安抚、拥抱及焦虑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情况常常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又能自行入睡。部分患儿在发作时,可伴夜游,即患儿起床走动,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动作,如开抽屉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一夜发作数次,亦可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此外,本病介可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别。另外,夜惊常可自愈,而癫痫不能。

夜惊的病因主要为焦虑、受惊等因素,例如家庭成员的重病和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的事件所导致的焦虑和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经常发生夜惊的患儿,往往反映孩子存在持续的焦虑状态。因此,需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进行心理疏导。家长对儿童夜惊发作不要过于紧张,同时要注意防止夜惊伴夜游发作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发作后,要协助患儿重新睡好,盖好被子等。

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剂,如舒乐安定等,以控制夜惊发作。在预防上,应注意培养儿童的通用性精神,避免听紧张恐怖的故事和看紧张恐怖的影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诱因解除或随年龄增长可以自愈。

小儿夜啼 定惊安神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
引起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啼,应及时发现,并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眠的习惯,当关灯后便啼哭不止,复开灯则哭自止。这是由于家长常在夜间工作,又不能将小儿分屋而眠。无意中产生的小儿不良习惯。应逐步将室内灯光调暗,让孩子慢慢习惯灯光的变化,最后关掉电灯。
对于因病引起的夜啼,要祛除病因则啼哭自止,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
寒证:是指感受寒凉,如夜间小儿踹被露腹而眠,腹部受寒而痛,所以小儿啼哭。此时,家长若用手掌平放在小儿腹部会感到小儿腹部十分寒凉。最简单的治疗办法是将热水袋放在小儿腹部热熨,注意热水袋中的热水不可过烫,以免烫伤小儿皮肤、也可将大粒食盐炒热装在布袋中,放在小儿脐腹部,同样不可过热。可起到驱寒温中止痛的效果,痛止则啼自止。中药可选用乌药散.方中有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治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预防,夜间要勤给小儿盖被防止受寒。
寒又指小儿饮食寒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分冬夏春秋,各种冷饮随处可买,小儿不知冷暖,喜食寒凉之物,所以常常造成寒凉食品伤及小儿脾胃,中医认为:寒则收引。所以寒伤脾胃常导致胃肠痉挛而痛,故而小儿哭啼,尤其是夜间。天气亦冷,内寒外寒合而为一,因此,小儿哭啼更甚,且睡眠不安。此类型的治疗从饮食上应注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品,特别是在春秋及冬季应避免食用冷饮及冰糕食物。中药亦可选用乌梅散、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冲剂,良附丸等药。
受寒的病人常常伴有气滞,而见腹胀的症状,以手敲腹可“澎澎”作响,此类病人可在药中加入行气之品如:木香、香附、香橼、砂仁、陈皮等药。
热证: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火而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哭啼以上半夜为主,寒性夜啼则以午夜后为多。
对于热证的夜啼,多主张应用清心解热之品如:导赤丹加减: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水煎服,本型关键是热,所以叫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者,可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冒火。小儿心经有热其尿常常黄少,因此要鼓励小儿多饮水,利小便去心火,还要通大便去胃肠之火,所以在清热药中常配用生军或熟军、元明粉等通腑泻下之品.要注意通下药宜适可而止,不可久用。有些家长自认为小儿有火,大便又干所以经常使用泻下药物,初用效果尚好,但不用大便仍然不通。孰不知小儿大便最初可能为实热,但通下之药用久,会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失调也可致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此时再用通下药就会更伤脾胃,而加重大便干。小儿热性夜啼也是一样,有热应清热,但不宜久用,热去则啼止,药亦应停用,再用则损伤入之正气,损伤脾胃之气,夜啼可复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而见夜里突然惊叫啼哭、睡卧不安、易惊易乍,似见异物,面色发青,两目发直呈惊恐之状,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他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此为小儿受惊吓所致,因此治疗宜选用一些镇惊安神之品,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亦不可久服。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病人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一般在吐泻之后,病人自觉舒服许多,此类患儿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食导滞,食滞一消则夜寐自安。常用药物有焦楂、神曲、麦芽、内金、枳壳、枳实、陈皮、厚朴、佛手、砂仁、钩藤等药。中成药可选用山楂丸、消食丸,导赤丹,加味保和丸等。总之小儿夜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祛除病因则啼止神安。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蹄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
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
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方八]
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您好朋友,你的孩子出现的是惊厥的症状,属于比较轻的那种,根本不是普通的夜间啼哭。请不要乱用药!
您的孩子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
刚满周岁的话,你们平时添加辅食给他吗?
惊厥,也叫惊风、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更为多见。
惊厥发作的时候,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而且伴有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部肌肉和四肢强直、痉挛,或者不停地抽动。惊厥发作的时间,一次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有时会反复发作,甚至出现持续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会引起小儿的脑损害。因此,对小儿惊厥的病症不可忽视。那么,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呢?原因很多,通常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属于感染方面的,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各种脑炎、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有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肺炎等。还有一种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惊厥,叫做高热惊厥。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
除了感染引起惊厥以外,还有代谢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的原因,有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中毒性的原因,有乱用过量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如氨茶碱、抗组织胺药物等,农药1605、105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中毒,也会引起惊厥。属于器官性疾病的原因,有脑部疾病如脑外伤、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也有因心、肝、肾 等疾病引起的。
小儿惊厥对儿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进行预防,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预防的方法主要有:
(1)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4)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
如果小儿发生了惊厥,要让小儿侧卧,解开衣领用手帕裹压舌板或者把筷子放在上下齿之间,防止其咬伤舌头;要让小儿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果惊厥的小儿发高烧,可以用凉水、井水或者30%-50%的酒精擦浴,或者用冷盐水灌肠,并且用安乃近滴鼻或者肌注退烧针剂。惊厥不止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