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法还是火法:关于三国的人物列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8:34:53
三国各国主要人物列表 一个国家至少需要提供10个吧~~

曹操
  (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青徐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鲁兴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歌。

  曹丕

  (187—226)即魏文帝(220—226)。字子恒,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为王太子。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袭位为魏王,任丞相。同年十月,废汉献帝自立,建立曹魏政权,改元黄初,都洛阳。在位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度,规定以门第定官品离低,确立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获得世家大族支持。他爱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评论方面的较早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刘备

  (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一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公元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刘禅

  (207—271)三国蜀汉后主(223—263)。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子。即位初,诸葛亮辅政。亮死,宠信宦官黄皓,朝政败坏。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受封安乐公。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袁绍

  (?—202)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门阀贵族。助何进谋诛宦官,何因事泄被杀,他尽诛宦官。董卓进京专政,他逃奔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号召讨卓。后在军阀混战中占据冀、青(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四州,拥精兵数十万,势力强大。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不久病死。

  袁术

  (?—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袁

  绍从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他逃奔南阳(今属河南),据有其地。遭袁绍与曹操夹击,率余众割据扬

  州(今长江与淮河下游之间)。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建号仲家。后相继为吕布、

  曹操所破,欲投袁谭(袁绍子),道病死。割据期间,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致使士卒冻饥,人民相食,江淮残破。

  公孙瓒

  (?—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南)人。初为辽东属国长史。东

  汉末以击鲜卑乌丸,迁中郎将。后割据幽州,与袁绍、刘虞等连年攻战。复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建安四年 (199年)为袁绍所败,自杀。

  张绣

  (?—207)东汉末群雄之一。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人。董卓部将张济族侄,济死领其众,屯兵宛

  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合。后降曹操,中间一度叛走,曹操征袁绍时复降。拜扬武将军。官渡一役力战有

  功,迁破羌将军。建安十二年(207年),从征乌桓,未至而死。

  陶谦

  (132—194)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恭祖,丹阳(今安徽当涂东)人。曾任徐州剌史,镇压黄巾军。后

  任徐州牧,据有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初平四年(193年)在彭城为曹操所败,次年复以曹操东征,病死。

  刘表

  (142—208)东汉末地方势力首领。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皇族远支。公元190年

  任荆州刺史,后为荆州牧,据有今湖南、湖北地。对军阀混战取观望态度,统治区破坏甚少。后病故,子琮降曹 操。

  刘璋

  (?—219)东汉末地方割据势力首领之一。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西北)人。字季玉。继其父刘焉为

  益州牧,据有川蜀之地。建安十六年(211年),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后刘备回兵击成都,他开城出降,被安

  置于南郡公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杀关羽,取荆州,又任他为益州牧,驻秭归,不久病死。

  吕布

  (?—198)东汉末将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善骑射,有“飞将”之誉。杀并州刺

  史丁原投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之,誓为父子。后迁至中郎将。又与王允合谋杀董卓。官至奋威将军,封

  温侯。据有徐州。建安三年(198年),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被曹操擒杀。

  郭嘉

  (170—207)曹操谋士。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师祭酒,

  以智谋颇受重视。官渡之战前,曾分析军惰,断定曹方必胜。从征11年,多有运筹之功,死时年仅38岁。

  荀彧

  (163—212)三国时曹操谋士。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名士荀淑之孙。献帝永

  汉元年(189年)举孝廉,拜守宫令。以董卓之乱弃官,率宗族避难河北,依附袁绍,后复投曹操为司马。建安

  元年(196年)为曹操定策迎献帝都许。不久任尚书令,参与筹划军国政事。曾于官渡之战为曹操分析形势,

  劝其坚守待变。功成封万岁亭侯,后任冀州牧。末年反对曹操称魏公,为操所忌,以忧死。或说为曹操所杀。

  荀攸

  (157—214)曹操谋士。字公达,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侄。东汉末何进秉政,征拜黄门侍郎。不久因谋诛董卓,被捕入狱。卓死获释,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后为其军师,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曹操视为谋主。魏国建立后,任尚书令。后从征孙权,病死于途中。

  夏候敦

  (?—220)三国魏国大将。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以裨将从曹操起兵,后迁折冲都尉、领东郡太守。从征吕布、袁绍,复领陈留、济阴太守。曾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曹丕为魏王,任为大将军,数月病卒。

  夏候渊

  (?—219)三国魏国大将。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夏候敦族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

  从征袁绍、韩遂,击马超,勇敢善战,任护军将军,封博昌亭候。后讨平陇右诸羌,又随征张鲁。建安二十年

  (215年)任征西将军(一云都护将军),守汉中,建安二十四年与刘备战,被刘部将黄忠击斩阵前。

  夏候玄

  (209—254)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太初。夏侯渊从孙,魏大将军曹爽姑子。正始(240—249)初,爽辅政,他官至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爽诛,不得志,嘉平六年(254年),与中书令李丰等谋诛司马师并夺取其在魏国的权力,事泄被杀。他是早期玄学领袖,著有《夏候玄集》,今佚。

  曹仁

  (168—223)三国魏国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子孝,曹操堂弟。东汉末随曹操起义,从征

  袁术、陶谦、吕布及张绣。官渡之战中,又分兵击袁绍别将并断其粮谷。后从平荆州,任征南将军留屯江陵,

  以拒吴将周瑜。复讨马超,破于渭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固守樊城,拒退关羽。曹丕即位,拜大将军, 迁大司马。黄初四年(223年)病死。

  曹洪

  (?—232)三国魏国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子廉,曹操堂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曹操被董卓将徐荣所败,他将家兵千余人及募兵数千人以会操,使操军复振。从征张邈、吕布,又别击刘表。文帝(曹丕)时,官至骠骑将军。

  张辽

  (169—222)三国魏国大将。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字文远。汉末以兵属董卓,卓败归吕布,后

  归降曹操。曾从征袁谭、袁尚及乌桓,屡立战功,为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合肥,他与李典、

  乐进等屯兵以拒。曾夜募敢死士800人,战斗中率先陷阵,大破权军,擢为征东将军。文帝即王位,为前将军,后 复领军攻吴,病死于军中。

  徐晃

  三国魏国大将。河东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字公明,东汉末为骑都尉。历李催、郭汜之乱,奉献

  帝归曹操。从征吕布、刘备,破颜良、文魄,击袁绍、袁谭等。后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今山东冠县西北),

  又曾大破关羽,解樊城、襄阳之围。文帝即位,积功进为右将军。明帝时卒。

  李典

  (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山东)人。字曼成,初以宾客数千家从曹操镇压黄巾军。后从击袁

  术、袁绍及其子谭、尚等。曾率宗族及部曲搬运粮帛以供军,又与夏侯敦等共拒刘备。任中郎将,迁破虏将军。后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击败孙权的进攻。

  许诸

  三国曹魏大将。字仲康,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聚宗族数千家,筑坞壁自保。后归曹操,入宿卫。从征张绣、袁绍、马超等,以功迁武卫中郎将,后迁武卫将军。以作战勇敢,号曰“虎痴”。明帝时卒。

  张郃

  (?—231)三国曹魏大将。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初应募从韩馥镇压黄巾军,馥败,以兵归

  袁绍,任宁国中郎将。宫渡之战中,叛降曹操。从破马超、韩遂,征张鲁,又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仕魏历

  任飞将军、车骑将军等。明帝时,率军西拒诸葛亮,败马谡于街亭(在今甘肃秦安西北)。后诸葛亮再出祁山,

  他与亮战于木门(在今甘肃天水境内)中飞矢死。作战善处营阵,料敌制胜,为敌所惧。

  于禁

  (?—221)三国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西南)人。字文则。初附鲍信镇压黄巾军。后归曹操。为军司

  马、陷阵都尉。从击黄巾军、吕布、张绣、袁绍等。进虎威将军。时与张辽、张郃、徐晃等俱为名将。建安

  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与蜀将关羽相拒于樊城。他率军助战,因汉水泛滥,淹没所部七军,遂投降关羽。后孙

  权夺取荆州,复归吴。曹丕(文帝)即位后,被遣送还魏。丕令人画其投降之状以辱之,惭恨而死。

  钟繇

  (151—230)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遭逢

  李催、郭汜之乱,奉献帝归曹操。后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为曹操经营关中,使无西顾之忧。曹

  丕代汉,任为廷尉,曾建议以肉刑代替死刑,未被采纳。迁太尉。明帝即位,进封定陵候,迁太傅。世称“钟太

  傅”。工书法,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尤善隶、楷。与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今所传 宋以来法贴刻本,皆据晋、唐人临摹本。

  司马懿

  (179一251)三国魏权臣。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曾任曹操主簿,后为曹丕信用。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屡与诸葛亮对垒。曹芳继位,他与曹爽共辅朝政。嘉平元年(249年)杀爽,专国政。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宣帝。

  司马师

  (208—255)三国魏权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继其父司马懿为大将军,专国政。

  嘉平六年(254年)废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亡。后其侄司马炎建立晋朝,追尊为景帝。

  司马昭

  (211—265)三国魏权臣。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

  蓄谋代魏,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语)。甘露五年(260年)杀曹髦,改立曹奂。景元四

  年(263年)灭蜀汉,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追尊其为文帝。

  曹爽

  (?—249)曹魏大臣、宗室,曹操侄孙。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昭伯,曾为武卫将军,魏明帝临

  终,复拜大将军,与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曹芳即位,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尚书事。与司马懿争权,专

  断朝政。执政期间,骄奢无度,以何晏等人为腹,俱尚浮华,好清谈,屡屡变更制度。又以无远谋,且被司马懿

  装病蒙蔽,放弃警惕,终为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死。死后朝政全归司马氏,曹氏政权也最终为其取代。

  马钧

  三国时期机械制造家。字德衡。魏扶风(今陕西兴平西南)人。因在传动机械方面造诣较深,时人称其为“天下之名巧”。曾重造指南车;创制灌溉用的翻车(即龙骨水车),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还试制作为攻城器具的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砖石至数百步。

  钟会

  (225—264)三国魏国大臣。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字士季,钟繇少子。曾任尚书中书及黄门

  侍郎。从大将军司马师征母丘俭,典知机密。复为司马昭谋士,从讨诸葛诞,诛嵇康,皆预谋策划。景元四年

  (263年),以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与邓艾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司徒。次年,因与邓艾、姜维谋叛

  被杀。敏惠博学,长于老庄名家之学,著有《道论》20篇,今佚。

  邓艾

  (197—264)三国魏国大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曾建议于两

  淮屯田积谷,广开漕渠。后出任南安、城阳太守,加讨寇将军,西拒姜维。复建策备羌及匈奴,从讨母丘俭。景

  元二年(261年)迁征西将军,四年(263年)与钟会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太尉。因行事专断,被钟会诬以谋反囚 禁。会死,他亦被杀害。

  诸葛亮

  (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

  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大政方针,出山为刘备

  主谋。助其联合孙权,败曹操于赤壁,占领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二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

  后,他任丞相。刘禅立,受封武乡候,领益州牧,以丞相辅政,全权决定军政事务。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改善同西南各族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蜀汉政治割据的经济条件日益成熟。225年始对西

  南用兵,率军南征,七擒孟获。使蜀汉政权得以巩固,保证了西南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又五次出兵伐魏未果。建兴十二年(234年)与司马懿相持于渭南,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相传他改革连弩,一次发十箭,又造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关羽

  (?—219)三国蜀国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

  (200年),被曹操俘获,备受礼遇,封汉寿亭侯。后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

  (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但后方空虚,为孙权部将吕蒙所乘,兵败麦城

  (今湖南当阳东南),被杀。其事迹为后人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张飞

  (?—221)三国蜀国大将。字翼德,涿郡(今属河此)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曹操取益州,败刘备,他率骑拒战,曹军不敢近。后随刘备取益州,擢车骑将军。作战勇猛,人称“万人敌”。但性暴,“爱敬君子”而不恤部下。章武元年(221年)从刘备攻吴,临行,被部将刺死。

  马超

  (176—222)三国蜀国大将。右扶风藏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孟起。家为凉州豪强。父马腾,东汉灵帝时与韩遂等起兵于西州,后被汉朝封为征西将军。超随父起兵,后领其父部众。建安十六年(211年)与韩遂合攻曹操,被其败于潼关。还据凉州,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不久为杨卑等逐,走归张鲁,后降刘备,为征西将军。蜀汉建立,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赵云

  (?—229)三国蜀国大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先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败刘备于当阳长坂(今湖北东阳东部),弃妻子南逃,他力战救甘夫人及备幼子刘禅。后升翊军将军。又迁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候。建兴六年(228年),从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失利于箕谷。次年死,谥顺平候。史称其“强执壮猛”。

  黄忠

  (?—220)三国蜀国大将。字汉升,南阳(今属河南)人。初从刘表为中郎将。后归刘备。取益州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任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随刘备至定军山,一战斩夏候渊,升征西将军。旧小说、戏剧将他描写为老当益壮的英雄。

  魏延

  (?—234)三国蜀国将领。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字文长。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以功迁牙门将军。后被刘备提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从诸葛亮征伐,亮死,与长史杨仪争权,率兵攻仪,兵败被杀。

  马谡

  (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字幼常。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好论军事,刘备临死前曾言其“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以为然,甚器重。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他被任为先锋。因违反节制,被魏将张郃败于街亭,下狱死。或言被诸葛亮所杀。

  庞统

  (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刘备得荆州,任来阳令。因鲁肃、诸葛亮所荐,得为谋士,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后随从入蜀,建策取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年),攻雒城,中流矢死。

  法正

  (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附刘璋,不为任用。后趁受命为刘璋出使,邀刘备入蜀共拒张鲁之机,劝备取蜀自立。刘备占据益州,任为蜀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又采其策攻杀曹魏大将夏候渊,夺取汉中。不久任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病死。

  蒋琬

  (?—246)三国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从刘备入蜀,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出征,他主持兵源粮草供应。亮死,代亮执政,为大将军,领尚书事,封安阳亭候。在任因袭诸葛亮成规,无所兴革。曾欲以舟船东下袭魏,未行而卒。

  费祎

  (?—253)三国蜀国大臣。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西南)人。字文伟。蜀后主刘禅即位,为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重。亮卒,为后军师。复迁大将军、禄尚书事,继蒋琬执政。性谦和,为政尚宽仁,后被魏国降人郭循刺杀。

  姜维

  (202—264)三国蜀国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初为魏将,后归蜀。颇受诸葛亮器重,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升大将军,屡次伐魏无功。后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直至刘禅降魏。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交结,以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孟获

  彝族首领。三国蜀国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刘备死后,与当地豪强雍闿叛蜀,传为诸葛亮七擒七纵,诚心归服。后仕蜀,至御史中丞。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大乔

  三国时桥公的长女。嫁孙策,称大乔(桥)。与妹小乔(桥)合称二乔。

  小乔

  三国时桥公的次女。嫁周瑜,称小乔(桥)。与姐大乔(桥)合称二乔。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年),曾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张昭

  (156—236)三国吴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从孙权兄策,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与周瑜共辅孙权,赤壁战前,主降曹,为权所不满。官至辅吴将军。著作今佚。

  顾雍

  (168—243)三国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为合肥长。孙权领会稽太守,以他为丞,行郡守事。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黄武四年(225年)为丞相,平尚书事,在吴国执政达19年。选用文武将吏能随才授任,以正直见重于孙权。

  诸葛瑾

  (174—241)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后从征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军公安(今属湖北)。复迁左将军,封宛陵候。为孙权所重,每大事咨访。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恪

  (203—253)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捷善辩。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陆逊卒,迁大将军,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不久孙权死,辅立孙皓。专国政。他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年),率兵20万众攻新城,以士卒伤病,不得已退兵。然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孙峻所杀。

  陆逊

  (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名谋全览》

  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丁廙、严象、袁涣、张范、凉茂。


曹操
夏候敦
夏候渊
曹仁
曹真
许诸
典韦
乐进
苟彧
程昱
郭嘉
司马懿


刘备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赵云
黄忠
马超
糜芳
魏延
姜维
廖化
关兴
刘苞


孙权
陆逊
鲁肃
周瑜
诸葛瑾
丁奉
黄盖
吕蒙
凌统
孙静

曹操
(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青徐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鲁兴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歌。

曹丕

(187—226)即魏文帝(220—226)。字子恒,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为王太子。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袭位为魏王,任丞相。同年十月,废汉献帝自立,建立曹魏政权,改元黄初,都洛阳。在位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度,规定以门第定官品离低,确立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获得世家大族支持。他爱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评论方面的较早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刘备

(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一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公元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刘禅

(207—271)三国蜀汉后主(223—263)。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子。即位初,诸葛亮辅政。亮死,宠信宦官黄皓,朝政败坏。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受封安乐公。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袁绍

(?—202)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门阀贵族。助何进谋诛宦官,何因事泄被杀,他尽诛宦官。董卓进京专政,他逃奔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号召讨卓。后在军阀混战中占据冀、青(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四州,拥精兵数十万,势力强大。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不久病死。

袁术

(?—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袁

绍从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他逃奔南阳(今属河南),据有其地。遭袁绍与曹操夹击,率余众割据扬

州(今长江与淮河下游之间)。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建号仲家。后相继为吕布、

曹操所破,欲投袁谭(袁绍子),道病死。割据期间,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致使士卒冻饥,人民相食,江淮残破。

公孙瓒

(?—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南)人。初为辽东属国长史。东

汉末以击鲜卑乌丸,迁中郎将。后割据幽州,与袁绍、刘虞等连年攻战。复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建安四年 (199年)为袁绍所败,自杀。

张绣

(?—207)东汉末群雄之一。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人。董卓部将张济族侄,济死领其众,屯兵宛

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合。后降曹操,中间一度叛走,曹操征袁绍时复降。拜扬武将军。官渡一役力战有

功,迁破羌将军。建安十二年(207年),从征乌桓,未至而死。

陶谦

(132—194)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恭祖,丹阳(今安徽当涂东)人。曾任徐州剌史,镇压黄巾军。后

任徐州牧,据有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初平四年(193年)在彭城为曹操所败,次年复以曹操东征,病死。

刘表

(142—208)东汉末地方势力首领。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皇族远支。公元190年

任荆州刺史,后为荆州牧,据有今湖南、湖北地。对军阀混战取观望态度,统治区破坏甚少。后病故,子琮降曹 操。

刘璋

(?—219)东汉末地方割据势力首领之一。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西北)人。字季玉。继其父刘焉为

益州牧,据有川蜀之地。建安十六年(211年),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后刘备回兵击成都,他开城出降,被安

置于南郡公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杀关羽,取荆州,又任他为益州牧,驻秭归,不久病死。

吕布

(?—198)东汉末将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善骑射,有“飞将”之誉。杀并州刺

史丁原投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之,誓为父子。后迁至中郎将。又与王允合谋杀董卓。官至奋威将军,封

温侯。据有徐州。建安三年(198年),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被曹操擒杀。

郭嘉

(170—207)曹操谋士。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师祭酒,

以智谋颇受重视。官渡之战前,曾分析军惰,断定曹方必胜。从征11年,多有运筹之功,死时年仅38岁。

荀彧

(163—212)三国时曹操谋士。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名士荀淑之孙。献帝永

汉元年(189年)举孝廉,拜守宫令。以董卓之乱弃官,率宗族避难河北,依附袁绍,后复投曹操为司马。建安

元年(196年)为曹操定策迎献帝都许。不久任尚书令,参与筹划军国政事。曾于官渡之战为曹操分析形势,

劝其坚守待变。功成封万岁亭侯,后任冀州牧。末年反对曹操称魏公,为操所忌,以忧死。或说为曹操所杀。

荀攸

(157—214)曹操谋士。字公达,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侄。东汉末何进秉政,征拜黄门侍郎。不久因谋诛董卓,被捕入狱。卓死获释,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后为其军师,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曹操视为谋主。魏国建立后,任尚书令。后从征孙权,病死于途中。

夏候敦

(?—220)三国魏国大将。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以裨将从曹操起兵,后迁折冲都尉、领东郡太守。从征吕布、袁绍,复领陈留、济阴太守。曾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曹丕为魏王,任为大将军,数月病卒。

夏候渊

(?—219)三国魏国大将。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夏候敦族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

从征袁绍、韩遂,击马超,勇敢善战,任护军将军,封博昌亭候。后讨平陇右诸羌,又随征张鲁。建安二十年

(215年)任征西将军(一云都护将军),守汉中,建安二十四年与刘备战,被刘部将黄忠击斩阵前。

夏候玄

(209—254)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太初。夏侯渊从孙,魏大将军曹爽姑子。正始(240—249)初,爽辅政,他官至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爽诛,不得志,嘉平六年(254年),与中书令李丰等谋诛司马师并夺取其在魏国的权力,事泄被杀。他是早期玄学领袖,著有《夏候玄集》,今佚。

曹仁

(168—223)三国魏国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子孝,曹操堂弟。东汉末随曹操起义,从征

袁术、陶谦、吕布及张绣。官渡之战中,又分兵击袁绍别将并断其粮谷。后从平荆州,任征南将军留屯江陵,

以拒吴将周瑜。复讨马超,破于渭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固守樊城,拒退关羽。曹丕即位,拜大将军, 迁大司马。黄初四年(223年)病死。

曹洪

(?—232)三国魏国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子廉,曹操堂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曹操被董卓将徐荣所败,他将家兵千余人及募兵数千人以会操,使操军复振。从征张邈、吕布,又别击刘表。文帝(曹丕)时,官至骠骑将军。

张辽

(169—222)三国魏国大将。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字文远。汉末以兵属董卓,卓败归吕布,后

归降曹操。曾从征袁谭、袁尚及乌桓,屡立战功,为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合肥,他与李典、

乐进等屯兵以拒。曾夜募敢死士800人,战斗中率先陷阵,大破权军,擢为征东将军。文帝即王位,为前将军,后 复领军攻吴,病死于军中。

徐晃

三国魏国大将。河东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字公明,东汉末为骑都尉。历李催、郭汜之乱,奉献

帝归曹操。从征吕布、刘备,破颜良、文魄,击袁绍、袁谭等。后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今山东冠县西北),

又曾大破关羽,解樊城、襄阳之围。文帝即位,积功进为右将军。明帝时卒。

李典

(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山东)人。字曼成,初以宾客数千家从曹操镇压黄巾军。后从击袁

术、袁绍及其子谭、尚等。曾率宗族及部曲搬运粮帛以供军,又与夏侯敦等共拒刘备。任中郎将,迁破虏将军。后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击败孙权的进攻。

许诸

三国曹魏大将。字仲康,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聚宗族数千家,筑坞壁自保。后归曹操,入宿卫。从征张绣、袁绍、马超等,以功迁武卫中郎将,后迁武卫将军。以作战勇敢,号曰“虎痴”。明帝时卒。

张郃

(?—231)三国曹魏大将。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初应募从韩馥镇压黄巾军,馥败,以兵归

袁绍,任宁国中郎将。宫渡之战中,叛降曹操。从破马超、韩遂,征张鲁,又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仕魏历

任飞将军、车骑将军等。明帝时,率军西拒诸葛亮,败马谡于街亭(在今甘肃秦安西北)。后诸葛亮再出祁山,

他与亮战于木门(在今甘肃天水境内)中飞矢死。作战善处营阵,料敌制胜,为敌所惧。

于禁

(?—221)三国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西南)人。字文则。初附鲍信镇压黄巾军。后归曹操。为军司

马、陷阵都尉。从击黄巾军、吕布、张绣、袁绍等。进虎威将军。时与张辽、张郃、徐晃等俱为名将。建安

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与蜀将关羽相拒于樊城。他率军助战,因汉水泛滥,淹没所部七军,遂投降关羽。后孙

权夺取荆州,复归吴。曹丕(文帝)即位后,被遣送还魏。丕令人画其投降之状以辱之,惭恨而死。

钟繇

(151—230)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遭逢

李催、郭汜之乱,奉献帝归曹操。后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为曹操经营关中,使无西顾之忧。曹

丕代汉,任为廷尉,曾建议以肉刑代替死刑,未被采纳。迁太尉。明帝即位,进封定陵候,迁太傅。世称“钟太

傅”。工书法,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尤善隶、楷。与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今所传 宋以来法贴刻本,皆据晋、唐人临摹本。

司马懿

(179一251)三国魏权臣。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曾任曹操主簿,后为曹丕信用。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屡与诸葛亮对垒。曹芳继位,他与曹爽共辅朝政。嘉平元年(249年)杀爽,专国政。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宣帝。

司马师

(208—255)三国魏权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继其父司马懿为大将军,专国政。

嘉平六年(254年)废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亡。后其侄司马炎建立晋朝,追尊为景帝。

司马昭

(211—265)三国魏权臣。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

蓄谋代魏,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语)。甘露五年(260年)杀曹髦,改立曹奂。景元四

年(263年)灭蜀汉,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追尊其为文帝。

曹爽

(?—249)曹魏大臣、宗室,曹操侄孙。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昭伯,曾为武卫将军,魏明帝临

终,复拜大将军,与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曹芳即位,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尚书事。与司马懿争权,专

断朝政。执政期间,骄奢无度,以何晏等人为腹,俱尚浮华,好清谈,屡屡变更制度。又以无远谋,且被司马懿

装病蒙蔽,放弃警惕,终为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死。死后朝政全归司马氏,曹氏政权也最终为其取代。

马钧

三国时期机械制造家。字德衡。魏扶风(今陕西兴平西南)人。因在传动机械方面造诣较深,时人称其为“天下之名巧”。曾重造指南车;创制灌溉用的翻车(即龙骨水车),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还试制作为攻城器具的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砖石至数百步。

钟会

(225—264)三国魏国大臣。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字士季,钟繇少子。曾任尚书中书及黄门

侍郎。从大将军司马师征母丘俭,典知机密。复为司马昭谋士,从讨诸葛诞,诛嵇康,皆预谋策划。景元四年

(263年),以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与邓艾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司徒。次年,因与邓艾、姜维谋叛

被杀。敏惠博学,长于老庄名家之学,著有《道论》20篇,今佚。

邓艾

(197—264)三国魏国大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曾建议于两

淮屯田积谷,广开漕渠。后出任南安、城阳太守,加讨寇将军,西拒姜维。复建策备羌及匈奴,从讨母丘俭。景

元二年(261年)迁征西将军,四年(263年)与钟会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太尉。因行事专断,被钟会诬以谋反囚 禁。会死,他亦被杀害。

诸葛亮

(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

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大政方针,出山为刘备

主谋。助其联合孙权,败曹操于赤壁,占领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二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

后,他任丞相。刘禅立,受封武乡候,领益州牧,以丞相辅政,全权决定军政事务。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改善同西南各族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蜀汉政治割据的经济条件日益成熟。225年始对西

南用兵,率军南征,七擒孟获。使蜀汉政权得以巩固,保证了西南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又五次出兵伐魏未果。建兴十二年(234年)与司马懿相持于渭南,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相传他改革连弩,一次发十箭,又造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关羽

(?—219)三国蜀国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

(200年),被曹操俘获,备受礼遇,封汉寿亭侯。后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

(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但后方空虚,为孙权部将吕蒙所乘,兵败麦城

(今湖南当阳东南),被杀。其事迹为后人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张飞

(?—221)三国蜀国大将。字翼德,涿郡(今属河此)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曹操取益州,败刘备,他率骑拒战,曹军不敢近。后随刘备取益州,擢车骑将军。作战勇猛,人称“万人敌”。但性暴,“爱敬君子”而不恤部下。章武元年(221年)从刘备攻吴,临行,被部将刺死。

马超

(176—222)三国蜀国大将。右扶风藏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孟起。家为凉州豪强。父马腾,东汉灵帝时与韩遂等起兵于西州,后被汉朝封为征西将军。超随父起兵,后领其父部众。建安十六年(211年)与韩遂合攻曹操,被其败于潼关。还据凉州,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不久为杨卑等逐,走归张鲁,后降刘备,为征西将军。蜀汉建立,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赵云

(?—229)三国蜀国大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先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败刘备于当阳长坂(今湖北东阳东部),弃妻子南逃,他力战救甘夫人及备幼子刘禅。后升翊军将军。又迁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候。建兴六年(228年),从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失利于箕谷。次年死,谥顺平候。史称其“强执壮猛”。

黄忠

(?—220)三国蜀国大将。字汉升,南阳(今属河南)人。初从刘表为中郎将。后归刘备。取益州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任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随刘备至定军山,一战斩夏候渊,升征西将军。旧小说、戏剧将他描写为老当益壮的英雄。

魏延

(?—234)三国蜀国将领。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字文长。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以功迁牙门将军。后被刘备提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从诸葛亮征伐,亮死,与长史杨仪争权,率兵攻仪,兵败被杀。

马谡

(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字幼常。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好论军事,刘备临死前曾言其“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以为然,甚器重。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他被任为先锋。因违反节制,被魏将张郃败于街亭,下狱死。或言被诸葛亮所杀。

庞统

(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刘备得荆州,任来阳令。因鲁肃、诸葛亮所荐,得为谋士,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后随从入蜀,建策取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年),攻雒城,中流矢死。

法正

(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附刘璋,不为任用。后趁受命为刘璋出使,邀刘备入蜀共拒张鲁之机,劝备取蜀自立。刘备占据益州,任为蜀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又采其策攻杀曹魏大将夏候渊,夺取汉中。不久任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病死。

蒋琬

(?—246)三国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从刘备入蜀,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出征,他主持兵源粮草供应。亮死,代亮执政,为大将军,领尚书事,封安阳亭候。在任因袭诸葛亮成规,无所兴革。曾欲以舟船东下袭魏,未行而卒。

费祎

(?—253)三国蜀国大臣。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西南)人。字文伟。蜀后主刘禅即位,为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重。亮卒,为后军师。复迁大将军、禄尚书事,继蒋琬执政。性谦和,为政尚宽仁,后被魏国降人郭循刺杀。

姜维

(202—264)三国蜀国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初为魏将,后归蜀。颇受诸葛亮器重,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升大将军,屡次伐魏无功。后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直至刘禅降魏。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交结,以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孟获

彝族首领。三国蜀国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刘备死后,与当地豪强雍闿叛蜀,传为诸葛亮七擒七纵,诚心归服。后仕蜀,至御史中丞。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大乔

三国时桥公的长女。嫁孙策,称大乔(桥)。与妹小乔(桥)合称二乔。

小乔

三国时桥公的次女。嫁周瑜,称小乔(桥)。与姐大乔(桥)合称二乔。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年),曾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张昭

(156—236)三国吴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从孙权兄策,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与周瑜共辅孙权,赤壁战前,主降曹,为权所不满。官至辅吴将军。著作今佚。

顾雍

(168—243)三国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为合肥长。孙权领会稽太守,以他为丞,行郡守事。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黄武四年(225年)为丞相,平尚书事,在吴国执政达19年。选用文武将吏能随才授任,以正直见重于孙权。

诸葛瑾

(174—241)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后从征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军公安(今属湖北)。复迁左将军,封宛陵候。为孙权所重,每大事咨访。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恪

(203—253)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捷善辩。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陆逊卒,迁大将军,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不久孙权死,辅立孙皓。专国政。他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年),率兵20万众攻新城,以士卒伤病,不得已退兵。然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孙峻所杀。

陆逊

(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名谋全览》

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丁廙、严象、袁涣、张范、凉茂。

魏 曹操 曹昂 曹丕 曹植 曹熊
曹彰 曹爽 曹睿
曹仁 曹洪
蜀 刘备 刘禅
关羽 张飞 赵云 黄忠 马超
关平 关兴 关凤 张苞
吴 丁奉 徐盛 凌统
吕范 虞翻
程普 黄盖 吕蒙 鲁肃 陆逊

资讯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帮助

百度知道 > 艺术/文学 > 中国文学快到期问题
• 嫣子危 《生死门 》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 求书:好象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本花城中篇小说选,里有《蜘蛛》
• 各位喜欢七言的,可以以周威,喻乐 的名字做一首诗吗?小弟感激不尽!!!
• 《陈溏关哪吒出世》的剧本啊
• <<山城>>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订阅该问题待解决
关于三国的人物列表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三国各国主要人物列表 一个国家至少需要提供10个吧~~
提问者:kkoo_toge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答复共 5 条
曹操
(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青徐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鲁兴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歌。

曹丕

(187—226)即魏文帝(220—226)。字子恒,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为王太子。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袭位为魏王,任丞相。同年十月,废汉献帝自立,建立曹魏政权,改元黄初,都洛阳。在位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度,规定以门第定官品离低,确立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获得世家大族支持。他爱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评论方面的较早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刘备

(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一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公元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刘禅

(207—271)三国蜀汉后主(223—263)。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子。即位初,诸葛亮辅政。亮死,宠信宦官黄皓,朝政败坏。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受封安乐公。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袁绍

(?—202)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门阀贵族。助何进谋诛宦官,何因事泄被杀,他尽诛宦官。董卓进京专政,他逃奔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号召讨卓。后在军阀混战中占据冀、青(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四州,拥精兵数十万,势力强大。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不久病死。

袁术

(?—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袁

绍从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他逃奔南阳(今属河南),据有其地。遭袁绍与曹操夹击,率余众割据扬

州(今长江与淮河下游之间)。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建号仲家。后相继为吕布、

曹操所破,欲投袁谭(袁绍子),道病死。割据期间,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致使士卒冻饥,人民相食,江淮残破。

公孙瓒

(?—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南)人。初为辽东属国长史。东

汉末以击鲜卑乌丸,迁中郎将。后割据幽州,与袁绍、刘虞等连年攻战。复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建安四年 (199年)为袁绍所败,自杀。

张绣

(?—207)东汉末群雄之一。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人。董卓部将张济族侄,济死领其众,屯兵宛

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合。后降曹操,中间一度叛走,曹操征袁绍时复降。拜扬武将军。官渡一役力战有

功,迁破羌将军。建安十二年(207年),从征乌桓,未至而死。

陶谦

(132—194)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字恭祖,丹阳(今安徽当涂东)人。曾任徐州剌史,镇压黄巾军。后

任徐州牧,据有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初平四年(193年)在彭城为曹操所败,次年复以曹操东征,病死。

刘表

(142—208)东汉末地方势力首领。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皇族远支。公元190年

任荆州刺史,后为荆州牧,据有今湖南、湖北地。对军阀混战取观望态度,统治区破坏甚少。后病故,子琮降曹 操。

刘璋

(?—219)东汉末地方割据势力首领之一。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西北)人。字季玉。继其父刘焉为

益州牧,据有川蜀之地。建安十六年(211年),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后刘备回兵击成都,他开城出降,被安

置于南郡公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杀关羽,取荆州,又任他为益州牧,驻秭归,不久病死。

吕布

(?—198)东汉末将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善骑射,有“飞将”之誉。杀并州刺

史丁原投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之,誓为父子。后迁至中郎将。又与王允合谋杀董卓。官至奋威将军,封

温侯。据有徐州。建安三年(198年),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被曹操擒杀。

郭嘉

(170—207)曹操谋士。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师祭酒,

以智谋颇受重视。官渡之战前,曾分析军惰,断定曹方必胜。从征11年,多有运筹之功,死时年仅38岁。

荀彧

(163—212)三国时曹操谋士。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名士荀淑之孙。献帝永

汉元年(189年)举孝廉,拜守宫令。以董卓之乱弃官,率宗族避难河北,依附袁绍,后复投曹操为司马。建安

元年(196年)为曹操定策迎献帝都许。不久任尚书令,参与筹划军国政事。曾于官渡之战为曹操分析形势,

劝其坚守待变。功成封万岁亭侯,后任冀州牧。末年反对曹操称魏公,为操所忌,以忧死。或说为曹操所杀。

荀攸

(157—214)曹操谋士。字公达,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侄。东汉末何进秉政,征拜黄门侍郎。不久因谋诛董卓,被捕入狱。卓死获释,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后为其军师,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曹操视为谋主。魏国建立后,任尚书令。后从征孙权,病死于途中。

夏候敦

(?—220)三国魏国大将。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以裨将从曹操起兵,后迁折冲都尉、领东郡太守。从征吕布、袁绍,复领陈留、济阴太守。曾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曹丕为魏王,任为大将军,数月病卒。

夏候渊

(?—219)三国魏国大将。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夏候敦族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

从征袁绍、韩遂,击马超,勇敢善战,任护军将军,封博昌亭候。后讨平陇右诸羌,又随征张鲁。建安二十年

(215年)任征西将军(一云都护将军),守汉中,建安二十四年与刘备战,被刘部将黄忠击斩阵前。

夏候玄

(209—254)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太初。夏侯渊从孙,魏大将军曹爽姑子。正始(240—249)初,爽辅政,他官至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爽诛,不得志,嘉平六年(254年),与中书令李丰等谋诛司马师并夺取其在魏国的权力,事泄被杀。他是早期玄学领袖,著有《夏候玄集》,今佚。

曹仁

(168—223)三国魏国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子孝,曹操堂弟。东汉末随曹操起义,从征

袁术、陶谦、吕布及张绣。官渡之战中,又分兵击袁绍别将并断其粮谷。后从平荆州,任征南将军留屯江陵,

以拒吴将周瑜。复讨马超,破于渭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固守樊城,拒退关羽。曹丕即位,拜大将军, 迁大司马。黄初四年(223年)病死。

曹洪

(?—232)三国魏国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子廉,曹操堂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曹操被董卓将徐荣所败,他将家兵千余人及募兵数千人以会操,使操军复振。从征张邈、吕布,又别击刘表。文帝(曹丕)时,官至骠骑将军。

张辽

(169—222)三国魏国大将。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字文远。汉末以兵属董卓,卓败归吕布,后

归降曹操。曾从征袁谭、袁尚及乌桓,屡立战功,为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合肥,他与李典、

乐进等屯兵以拒。曾夜募敢死士800人,战斗中率先陷阵,大破权军,擢为征东将军。文帝即王位,为前将军,后 复领军攻吴,病死于军中。

徐晃

三国魏国大将。河东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字公明,东汉末为骑都尉。历李催、郭汜之乱,奉献

帝归曹操。从征吕布、刘备,破颜良、文魄,击袁绍、袁谭等。后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今山东冠县西北),

又曾大破关羽,解樊城、襄阳之围。文帝即位,积功进为右将军。明帝时卒。

李典

(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山东)人。字曼成,初以宾客数千家从曹操镇压黄巾军。后从击袁

术、袁绍及其子谭、尚等。曾率宗族及部曲搬运粮帛以供军,又与夏侯敦等共拒刘备。任中郎将,迁破虏将军。后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击败孙权的进攻。

许诸

三国曹魏大将。字仲康,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聚宗族数千家,筑坞壁自保。后归曹操,入宿卫。从征张绣、袁绍、马超等,以功迁武卫中郎将,后迁武卫将军。以作战勇敢,号曰“虎痴”。明帝时卒。

张郃

(?—231)三国曹魏大将。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初应募从韩馥镇压黄巾军,馥败,以兵归

袁绍,任宁国中郎将。宫渡之战中,叛降曹操。从破马超、韩遂,征张鲁,又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仕魏历

任飞将军、车骑将军等。明帝时,率军西拒诸葛亮,败马谡于街亭(在今甘肃秦安西北)。后诸葛亮再出祁山,

他与亮战于木门(在今甘肃天水境内)中飞矢死。作战善处营阵,料敌制胜,为敌所惧。

于禁

(?—221)三国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西南)人。字文则。初附鲍信镇压黄巾军。后归曹操。为军司

马、陷阵都尉。从击黄巾军、吕布、张绣、袁绍等。进虎威将军。时与张辽、张郃、徐晃等俱为名将。建安

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与蜀将关羽相拒于樊城。他率军助战,因汉水泛滥,淹没所部七军,遂投降关羽。后孙

权夺取荆州,复归吴。曹丕(文帝)即位后,被遣送还魏。丕令人画其投降之状以辱之,惭恨而死。

钟繇

(151—230)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遭逢

李催、郭汜之乱,奉献帝归曹操。后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为曹操经营关中,使无西顾之忧。曹

丕代汉,任为廷尉,曾建议以肉刑代替死刑,未被采纳。迁太尉。明帝即位,进封定陵候,迁太傅。世称“钟太

傅”。工书法,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尤善隶、楷。与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今所传 宋以来法贴刻本,皆据晋、唐人临摹本。

司马懿

(179一251)三国魏权臣。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曾任曹操主簿,后为曹丕信用。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屡与诸葛亮对垒。曹芳继位,他与曹爽共辅朝政。嘉平元年(249年)杀爽,专国政。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宣帝。

司马师

(208—255)三国魏权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继其父司马懿为大将军,专国政。

嘉平六年(254年)废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亡。后其侄司马炎建立晋朝,追尊为景帝。

司马昭

(211—265)三国魏权臣。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

蓄谋代魏,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语)。甘露五年(260年)杀曹髦,改立曹奂。景元四

年(263年)灭蜀汉,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追尊其为文帝。

曹爽

(?—249)曹魏大臣、宗室,曹操侄孙。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昭伯,曾为武卫将军,魏明帝临

终,复拜大将军,与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曹芳即位,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尚书事。与司马懿争权,专

断朝政。执政期间,骄奢无度,以何晏等人为腹,俱尚浮华,好清谈,屡屡变更制度。又以无远谋,且被司马懿

装病蒙蔽,放弃警惕,终为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死。死后朝政全归司马氏,曹氏政权也最终为其取代。

马钧

三国时期机械制造家。字德衡。魏扶风(今陕西兴平西南)人。因在传动机械方面造诣较深,时人称其为“天下之名巧”。曾重造指南车;创制灌溉用的翻车(即龙骨水车),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还试制作为攻城器具的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砖石至数百步。

钟会

(225—264)三国魏国大臣。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字士季,钟繇少子。曾任尚书中书及黄门

侍郎。从大将军司马师征母丘俭,典知机密。复为司马昭谋士,从讨诸葛诞,诛嵇康,皆预谋策划。景元四年

(263年),以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与邓艾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司徒。次年,因与邓艾、姜维谋叛

被杀。敏惠博学,长于老庄名家之学,著有《道论》20篇,今佚。

邓艾

(197—264)三国魏国大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曾建议于两

淮屯田积谷,广开漕渠。后出任南安、城阳太守,加讨寇将军,西拒姜维。复建策备羌及匈奴,从讨母丘俭。景

元二年(261年)迁征西将军,四年(263年)与钟会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太尉。因行事专断,被钟会诬以谋反囚 禁。会死,他亦被杀害。

诸葛亮

(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

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大政方针,出山为刘备

主谋。助其联合孙权,败曹操于赤壁,占领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二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

后,他任丞相。刘禅立,受封武乡候,领益州牧,以丞相辅政,全权决定军政事务。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改善同西南各族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蜀汉政治割据的经济条件日益成熟。225年始对西

南用兵,率军南征,七擒孟获。使蜀汉政权得以巩固,保证了西南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又五次出兵伐魏未果。建兴十二年(234年)与司马懿相持于渭南,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相传他改革连弩,一次发十箭,又造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关羽

(?—219)三国蜀国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

(200年),被曹操俘获,备受礼遇,封汉寿亭侯。后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

(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但后方空虚,为孙权部将吕蒙所乘,兵败麦城

(今湖南当阳东南),被杀。其事迹为后人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张飞

(?—221)三国蜀国大将。字翼德,涿郡(今属河此)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曹操取益州,败刘备,他率骑拒战,曹军不敢近。后随刘备取益州,擢车骑将军。作战勇猛,人称“万人敌”。但性暴,“爱敬君子”而不恤部下。章武元年(221年)从刘备攻吴,临行,被部将刺死。

马超

(176—222)三国蜀国大将。右扶风藏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孟起。家为凉州豪强。父马腾,东汉灵帝时与韩遂等起兵于西州,后被汉朝封为征西将军。超随父起兵,后领其父部众。建安十六年(211年)与韩遂合攻曹操,被其败于潼关。还据凉州,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不久为杨卑等逐,走归张鲁,后降刘备,为征西将军。蜀汉建立,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赵云

(?—229)三国蜀国大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先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败刘备于当阳长坂(今湖北东阳东部),弃妻子南逃,他力战救甘夫人及备幼子刘禅。后升翊军将军。又迁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候。建兴六年(228年),从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失利于箕谷。次年死,谥顺平候。史称其“强执壮猛”。

黄忠

(?—220)三国蜀国大将。字汉升,南阳(今属河南)人。初从刘表为中郎将。后归刘备。取益州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任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随刘备至定军山,一战斩夏候渊,升征西将军。旧小说、戏剧将他描写为老当益壮的英雄。

魏延

(?—234)三国蜀国将领。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字文长。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以功迁牙门将军。后被刘备提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从诸葛亮征伐,亮死,与长史杨仪争权,率兵攻仪,兵败被杀。

马谡

(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字幼常。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好论军事,刘备临死前曾言其“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以为然,甚器重。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他被任为先锋。因违反节制,被魏将张郃败于街亭,下狱死。或言被诸葛亮所杀。

庞统

(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刘备得荆州,任来阳令。因鲁肃、诸葛亮所荐,得为谋士,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后随从入蜀,建策取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年),攻雒城,中流矢死。

法正

(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附刘璋,不为任用。后趁受命为刘璋出使,邀刘备入蜀共拒张鲁之机,劝备取蜀自立。刘备占据益州,任为蜀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又采其策攻杀曹魏大将夏候渊,夺取汉中。不久任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病死。

蒋琬

(?—246)三国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从刘备入蜀,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出征,他主持兵源粮草供应。亮死,代亮执政,为大将军,领尚书事,封安阳亭候。在任因袭诸葛亮成规,无所兴革。曾欲以舟船东下袭魏,未行而卒。

费祎

(?—253)三国蜀国大臣。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西南)人。字文伟。蜀后主刘禅即位,为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重。亮卒,为后军师。复迁大将军、禄尚书事,继蒋琬执政。性谦和,为政尚宽仁,后被魏国降人郭循刺杀。

姜维

(202—264)三国蜀国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初为魏将,后归蜀。颇受诸葛亮器重,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升大将军,屡次伐魏无功。后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直至刘禅降魏。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交结,以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孟获

彝族首领。三国蜀国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刘备死后,与当地豪强雍闿叛蜀,传为诸葛亮七擒七纵,诚心归服。后仕蜀,至御史中丞。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大乔

三国时桥公的长女。嫁孙策,称大乔(桥)。与妹小乔(桥)合称二乔。

小乔

三国时桥公的次女。嫁周瑜,称小乔(桥)。与姐大乔(桥)合称二乔。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年),曾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张昭

(156—236)三国吴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从孙权兄策,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与周瑜共辅孙权,赤壁战前,主降曹,为权所不满。官至辅吴将军。著作今佚。

顾雍

(168—243)三国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为合肥长。孙权领会稽太守,以他为丞,行郡守事。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黄武四年(225年)为丞相,平尚书事,在吴国执政达19年。选用文武将吏能随才授任,以正直见重于孙权。

诸葛瑾

(174—241)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后从征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军公安(今属湖北)。复迁左将军,封宛陵候。为孙权所重,每大事咨访。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恪

(203—253)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少知名,才捷善辩。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将军,丹阳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陆逊卒,迁大将军,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不久孙权死,辅立孙皓。专国政。他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年),率兵20万众攻新城,以士卒伤病,不得已退兵。然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孙峻所杀。

陆逊

(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名谋全览》

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

楼上说的很详细了,我都说不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