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宝物介绍:我想写一篇“毛泽东思想与三大战役胜利”方面的论文,哪位能提供一些素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2 04:19:36
毛概结课,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毛泽东的论文,方向任选。我觉得三大战役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想选这方面写。可素材不多,网上多是一些灌水文,要么就是一般人读不懂的东东。请帮忙找一些具体深刻易懂的素材,谢谢
天啊,不要 毛泽东思想 的具体条文,我有课本啊,是实力,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首先,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其次,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全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因此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的内容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广泛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和非根据地的农村工作。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国家必须建设巩固而强大的战略后方。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可以随时执行超越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兵团执行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的任务;游击队和民兵则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主要执行在固定地区内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和保卫地方的任务。三种武装力量分工不同,紧密配合作战,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789页)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紧密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队军队的唯一宗旨。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担负作战这项主要任务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工作,并利用作战间隙进行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军队中要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作为各级部队(分队)的领导核心。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实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军队实施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官兵实行进步的政治教育,灌注革命精神和先进思想,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团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并配备相应的政治工作人员,领导和管理部队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挥为人民而战斗,而工作和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政府,爱护人民;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不断用现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要办好各类院校,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略防御阶段必须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不断消耗敌人,借以逐渐改变战争力量的总体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推向战略进攻。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而言,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执行阻击和钳制敌人的任务,在战略进攻阶段主要执行攻歼据守之敌,夺取城市的任务。游击战则应提高到战略地位,它不仅是配合正规战争必不可缺的辅助作战形式,而且在长时期内,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应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主有次,灵活运用,并适时实行以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体系是由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认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力量的竞赛;战争是一种物质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军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主要包括:人民军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人民军队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正规化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革命战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实践,总结和提出一整套建立在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基础上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理论。确立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基本原则;明确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建立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国防建设要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国防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的相对和平时期,要实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个整体中,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理论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是进行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
  第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第四,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第六,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坑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过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战争指导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的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等著作和文电中得到充分体现.

  辽沈战役的意义在于: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http://rdcwh.qingdao.gov.cn/jggw/jggw1.nsf/4e3ed663cc041eac48256bd40022252e/6d17ea6b1e6d6ef748256c1e002b9b6d?OpenDocument
  平津战役的意义在于: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及后来的“绥远起义”为我军尔后解决国民党一百余万残余军队提供了“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这对进一步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1、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战争锻炼,不但有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而且积累了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同时,人数上升,装备改善,战斗力强。土改的完成使解放区后方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同时,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2、三大战役的各自特点
  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首先,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其次,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毛泽东思想及其方法论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丰富经验的最高概括和理论总结。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关于哲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中,而且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它是我们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上成功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的思想武器。
第一节 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1.科学涵义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它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思想出发,这是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从实际出发,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对实际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首先,“实际”是客观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忠于客观事实,对客观事实决不要带上任何的主观随意性。其次,“实际”是全面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全面看问题,从事实的全部情况出发,绝不能见木不见林,以偏概全。再次,任何“实际”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从实际出发,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最后,一切“实际”又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从实际出发,就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出发,对客观事物做动态的考察。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怎样联系呢?毛泽东指出:“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耙,放箭要对准耙。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耙的关系。”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是错误的;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也是错误的。二者的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其思想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以客观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还是以书本或主观因素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思想路线根本对立的又一重要表现。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1)实事求是包含了彻底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2)实事求是包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3)实事求是也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2.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中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但是,无论哪部分内容都无不是以实事求是为其出发点和根本点的,都无不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3.实事求是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和执行其他一切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其次,实事求是又是党的思想作风。再次,毛泽东还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1)必须承认客观实际,即“求实”,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最起码的要求;(2)必须努力认识客观实际,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事”中求出“是”来;(3)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和最终落脚点。
2.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必然会遇到各种违反客观实际的错误思想的阻挠和反对。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必须加强党性锻炼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制定正确政治路线、纲领的理论基础,它本身就是“党性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最高的党性原则。
(3)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这是因为: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前提;其次,客观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再次,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
调查研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调查,就是了解客观事物各方面的情况,搜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材料;二是研究,即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经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找出事物的规律。
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指出,调查研究要有客观的态度,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调查研究还要有虚心的态度,要尊重群众,甘当小学生。搞好调查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主要有:“走马观花”作面上调查;“下马看花”,深入实际作典型调查;开调查会广泛收集材料;重点调查,深入研究等等。
3.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对由毛泽东首创、邓小平发展了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阐发和丰富。
第二节 群众路线
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根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
(1)一切为了群众;(2)一切依靠群众;(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形成过程
3.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群众路线是从领导角度讲的,实行群众路线是以领导者为主体,基本上是领导的活动。党是如何执行群众路线?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
(2)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基本方法
4.基本方法是来、化、去。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把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也就是来自群众各方面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和综合,化为领导的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形成的领导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法,再拿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照着去办,化为实际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2)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3)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根本作风和基本领导方法
1.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而确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最大限度地反映和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的,又是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为个人或小集团服务的。
(2)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
党的组织路线是以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为核心的,它是维护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基本保证,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认识路线。
(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作风。
党风的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关系到党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才能搞好党的根本作风,使党永不变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句话,党的根本作风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一切脱离群众的观点和行为。
3.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首先,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其次,实践是群众的实践,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三、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命令主义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而尾巴主义则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另外,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的产生,其根源也就在于“脱离群众”。
2.坚持党是群众路线必须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这种作风与群众路线是根本对立的,既严重妨碍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又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是我们在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一是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群众路线的教育,同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二是要通过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和人事管理制度,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扫清障碍。
3.坚持党是群众路线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
4.坚持党是群众路线要经常对广大党员和干部,尤其是新党员、新干部进行教育。
(1)要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立场和观点。(2)要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时刻注意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3)要使党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努力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三节 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科学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1.立足于本国实际,走自己的路
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走什么样的道路,关系到这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成败,而适合本国情况和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不能由别国的政党或领导人来代替。
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同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坚持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才找到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从而保证了革命的胜利。
2.着眼于本国力量,依靠本国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
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不但要由本国的党和人民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且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进行。党和毛泽东从相信和依靠群众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一贯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依靠本党和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因而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二、独立自主是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1.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3)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独立自主是实现正确领导的中心环节
3.独立自主是一项基本国策,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有机统一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独立自主,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以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辩证关系,也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做好任何工作,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个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自己力量和别人帮助的关系问题。
2.坚持独立自主,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就要严格划清要求正当的自主权与闹独立性的界限;就要正确对待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挖掘各方面的潜力,真正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把国家、集体的、个人的事情办好,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要没毛责东照样胜利 跟他的思想1点关系没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毛泽东思想及其方法论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丰富经验的最高概括和理论总结。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关于哲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中,而且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它是我们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上成功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的思想武器。
第一节 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1.科学涵义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它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思想出发,这是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从实际出发,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对实际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首先,“实际”是客观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忠于客观事实,对客观事实决不要带上任何的主观随意性。其次,“实际”是全面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全面看问题,从事实的全部情况出发,绝不能见木不见林,以偏概全。再次,任何“实际”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从实际出发,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最后,一切“实际”又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从实际出发,就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出发,对客观事物做动态的考察。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怎样联系呢?毛泽东指出:“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耙,放箭要对准耙。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耙的关系。”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是错误的;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也是错误的。二者的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其思想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以客观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还是以书本或主观因素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思想路线根本对立的又一重要表现。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1)实事求是包含了彻底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2)实事求是包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3)实事求是也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2.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中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但是,无论哪部分内容都无不是以实事求是为其出发点和根本点的,都无不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3.实事求是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和执行其他一切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其次,实事求是又是党的思想作风。再次,毛泽东还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1)必须承认客观实际,即“求实”,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最起码的要求;(2)必须努力认识客观实际,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事”中求出“是”来;(3)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和最终落脚点。
2.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必然会遇到各种违反客观实际的错误思想的阻挠和反对。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必须加强党性锻炼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制定正确政治路线、纲领的理论基础,它本身就是“党性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最高的党性原则。
(3)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这是因为: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前提;其次,客观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再次,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
调查研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调查,就是了解客观事物各方面的情况,搜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材料;二是研究,即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经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找出事物的规律。
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指出,调查研究要有客观的态度,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调查研究还要有虚心的态度,要尊重群众,甘当小学生。搞好调查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主要有:“走马观花”作面上调查;“下马看花”,深入实际作典型调查;开调查会广泛收集材料;重点调查,深入研究等等。
3.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对由毛泽东首创、邓小平发展了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阐发和丰富。
第二节 群众路线
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根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
(1)一切为了群众;(2)一切依靠群众;(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形成过程
3.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群众路线是从领导角度讲的,实行群众路线是以领导者为主体,基本上是领导的活动。党是如何执行群众路线?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
(2)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基本方法
4.基本方法是来、化、去。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把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也就是来自群众各方面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和综合,化为领导的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形成的领导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法,再拿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照着去办,化为实际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2)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3)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根本作风和基本领导方法
1.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而确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最大限度地反映和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的,又是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为个人或小集团服务的。
(2)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
党的组织路线是以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为核心的,它是维护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基本保证,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认识路线。
(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作风。
党风的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关系到党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才能搞好党的根本作风,使党永不变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句话,党的根本作风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一切脱离群众的观点和行为。
3.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首先,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其次,实践是群众的实践,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三、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命令主义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而尾巴主义则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另外,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的产生,其根源也就在于“脱离群众”。
2.坚持党是群众路线必须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这种作风与群众路线是根本对立的,既严重妨碍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又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是我们在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一是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群众路线的教育,同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二是要通过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和人事管理制度,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扫清障碍。
3.坚持党是群众路线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
4.坚持党是群众路线要经常对广大党员和干部,尤其是新党员、新干部进行教育。
(1)要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立场和观点。(2)要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时刻注意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3)要使党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努力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三节 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科学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1.立足于本国实际,走自己的路
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走什么样的道路,关系到这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成败,而适合本国情况和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不能由别国的政党或领导人来代替。
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同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坚持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才找到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从而保证了革命的胜利。
2.着眼于本国力量,依靠本国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
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不但要由本国的党和人民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且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进行。党和毛泽东从相信和依靠群众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一贯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依靠本党和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因而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二、独立自主是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1.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3)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独立自主是实现正确领导的中心环节
3.独立自主是一项基本国策,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有机统一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1.坚持独立自主,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以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辩证关系,也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做好任何工作,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个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自己力量和别人帮助的关系问题。
2.坚持独立自主,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就要严格划清要求正当的自主权与闹独立性的界限;就要正确对待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挖掘各方面的潜力,真正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把国家、集体的、个人的事情办好,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你把论持久战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