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市春风出口散热器:三国时地方主官尹、牧、刺史、太守的地位和权限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11:14:28
三国演义中,河南尹朱隽是不是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没有描述牧、太守、刺史的区别。在同一个地方,会不会同时存在?如:冀州牧、冀州刺史、冀州太守。

两汉时期,一州真正的最高长官应该是刺史,掌握有节制该州行政、军事、财政和人丁的权利
东汉末期三国时期,为平黄巾之乱增设州牧一职,州牧就取代了刺史的地位,掌握了该州的权利
在那个年代,刺史和州牧可以分别有两人担当,也可以一人兼任,像曹操不是有“两虎相争”之计用于刘备和吕布,利用的就是刺史和州牧的职位权力关系



官名。为古代官的泛称,但有时也用以称固定官署之长官。《尚书·皋陶谟》说:“庶尹允谐”。“庶尹”即指众官。故《史记·夏本纪》写作“百官信谐”。《尔雅·释言》说:“尹,正也”,即治理之意。商及西周时,对天子辅弼之臣多称为“尹”,如“师尹”。春秋时楚国执政官多称“尹”,如“令尹”。汉代始以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元代州、县长官亦称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道尹
太守

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历代相沿不革,南北朝时设州渐多,郡的辖境日益缩小,州郡区别不多,至隋初遂废郡存州,而州刺史即代郡守之任。惟隋炀帝及唐玄宗时均曾改州为郡,郡置太守,旋即复旧。此后太守已非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汉设刺史,以六条问事。《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