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十三五规划:描写山水的名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19:20:16
赏析一两则描写山水的名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6、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1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1. 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 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 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 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 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 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8、 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9、 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 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写山水 皆不如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但读罢却又让人觉得不仅仅是在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许多的思想情感。本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都言简意深,片语传神。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多为后人沿用。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欧阳修论文,主张“言简而意深”(《论尹师鲁墓志铭》),他特别推崇他的老友梅尧臣论诗的一句话,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见《六一诗话》),而这篇游记,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观点。
优美的意境。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别含另一番风光。这样,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台增趣。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其二,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传神地写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根据不同的景象写了相异的境界。

其三,四季变幻之美。作者不仅写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为中心,把笔墨进一步铺展开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确是传神笔致。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其四,动静对比之美。散文写景绘境最忌呆板单调,一样景物,一种笔致,一式情态,又有何意趣?!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时时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蔚然壮秀的琅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再说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其静,人影移散,纷纷暮归是其动。静的景和动的人彼此映衬。最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唱有憩,有动有静。“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由于作者多方面进行对比,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

精巧的结构。散文,顾名思义,要散,但散并非是不着边际的散乱,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乱。《醉翁亭记》结构上的精巧之处,值得我们努力学习。

金线串珠。《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也不乱。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个“乐”而展开,就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也正因为有聚光点,有主骨架,文笔的散反而会转化成一种特色,显得运笔从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增强了散文的内容。

曲径通幽。《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借用这句话来形容这篇散文的结构特色是很恰当的。作者写四时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风貌,可谓匠心默运,苦意经营。作者为写出醉翁亭的位置,颇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径直言之,而是曲折写来。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一层;“西南诸峰”,一层;深秀“琅”,一层;潺潺泉水,一层;“有亭翼然”,一层。五层笔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层层烘染,步步进逼。先用大镜头、长镜头,然后推成小镜头、短镜头,最后跳成特写,不平不直,九曲回肠。先用概描,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下一“尤”字,文章迭进,带出“西南诸峰”。再着一“望”字,视线集中琅。用毕视觉,跟后就用听觉,“水声潺潺”,于是酿泉入画。尔后,用一“回”字,着一“转”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好像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写,便使“亭”非比寻常;如此用笔,便使“文”不同凡响。再如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巅,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

呼应有方。前有伏笔,后必照应;藏墨于首,显豁于尾,是《醉翁亭记》结构安排的第三个特点。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谁”?暂按不表,埋下伏笔,催人卒读。直到文章刹尾处,才端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再如“太守乐”呼应了“山水之乐”,乐从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着落。又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纷纷离去,是因为时令已晚,这便跟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把这句话具体化了。处处注意呼应照应,就使文章的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无懈可击。

出色的语言。《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首先,《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例如苏轼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又由于作者用词精当,词句的概括内容很广,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申意义。

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均是山间习见之物,以此下笔,切景切境。同时,“出”“开”联属,“开”是“出”的后果。“归”“暝”联属,“归”是“暝”的前提。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帖。再如“树木阴翳,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兼声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还如“有亭翼然”,仅譬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

《醉翁亭记》还留下了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话,为人们所传诵。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写道:“欧公(按:指欧阳修)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朱子语类大全》卷一百三十九)滤沏文词水分,浓缩语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只字足敌万语,达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抗坠,铿锵悦耳。全文几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他安排了不少对句,使句式整饬工稳。

单句成对的有“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

双句成对的,有“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作者虽受骈文影响,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创造,融化到笔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矫饰。这样,读来顿觉舌端润畅;听来,倍感声声清朗,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回环美。

楼上的太牛B
我一直觉得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步足 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句很不错

上边的恐怖啊 给大家也留点空间啊

51.陶渊明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岸晓烟扬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