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黄金游轮官网:请问以下四首词的典故和背景材料~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4 07:35:19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刘辰翁《摸鱼儿》(怎知他,春归何处..)
纳兰性德《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十分的感谢各位~!

柳永《蝶恋花》
  【赏析一】

  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 ,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 ,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赏析二】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摸鱼儿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刘辰翁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前宵正凭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这首词,系与故人惜别之作。当年同榜题名,春风得意,有多少壮志豪情。然而今天相逢,又如何呢?却已两鬓苍苍,尤其是饱经忧患,家破国亡,故人相逢,忽又言别,情何以堪。

  词一起劈空而来,以问发端,“春归何处”是一篇主旨所在,从此生发开来,引起下文。“相逢且尽尊酒”,是聊以自解、互慰。回答不了春归何处,只得借酒浇愁。这一“春”字,是实指?是虚拟?耐人寻味。但象征美好事物、美好情景,当无异义。从刘辰翁的许多词中,我们看他的送春、惜春等词,提到春字,大多是和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故国云亡,故人相逢,该有多少情意要抒发。“少年”两句,道出对旧日情景的伤怀。“休回首”三句,再进一层,于迷离景色中写出人的憔悴归来。“东风”下,用刘禹锡诗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意,但却以“花复认郎否”发问而结束上片。意境更深一层,辞出意外,显得其奇。

  下片一起,似答上片末句,但又不尽然。更将主人留宾之诚意一泻下来。韭虽菲薄,情却深厚。把酒听歌,簌然泪下。“空眉皱”三句,深一层叹息,但又自我解脱。“临分把手”以下,一“叹”字直贯下来,回顾往昔论文、顾曲之兴,难免今日之别,更不知把晤何时。而以问句结尾,使人不知如何解答。其起、结均用发问,尤为本词的一大特色。

  这首词,从风格上说,和刘辰翁的其他的词,又有不同。本词以疏快胜,大开大合。确如况周颐所云:“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蕙风词话》)刘辰翁在宋末遗民词中,从词风来说,是不同于张炎、周密、王沂孙等人的。况周颐又说他的词“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意意笔俱化,纯任天倪,意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世或目为别词,非知人之言也。”他当是苏辛一派的豪放词在遗民词中的延续,从而丰富了遗民词。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
  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
  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词作鉴赏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
  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
  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
  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
  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
  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
  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
  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
  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
  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
  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
  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
  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
  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
  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
  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
  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
  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
  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
  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
  交互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
  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
  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
  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
  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
  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在
  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
  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
  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宋仁宗庆
  历三年(1043),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
  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
  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
  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
  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
  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
  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
  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
  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