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视频:你对曹操有什么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19:14:16
人们都说曹操是奸雄,但我觉得他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你认为呢?

为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也善于用人,很厉害的人物
至少我认为曹操乃真英雄也~!

他不是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个人认为刘备只是运气和命好,没啥厉害的~没有诸葛亮他一事无成~!

鄙视前面那些抄别人的,鄙视你们~搜索谁不回用啊

曹操在<三国演义>形象被扭曲.我认为曹操具有大智大勇,忠孝两全.当然也有一些小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大智;知人善用,用天下之智力.不管你出身豪门,还是山野村夫,阿狗阿猫,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高工资高待遇.打他的用(如刘备、张绣)骂他的也用(如陈琳、弥衡).孙权,刘备礼贤下士那都是跟他学的.用兵如神那就更不用说. 至于杀华佗,是因为华佗是一个“胡万林”式的大骗子。他在民间混的一个“麻拂散”的密方就到处招摇撞骗,拿穷苦百姓做他实验材料,(好在那年头没有医疗鉴定)十个治好一个就胡吹,什么“头上开出俩个小鸟```”曹操重金请他去治头痛,治了几次屁事不管,再问就说要利斧开颅。曹操当然把他抓起来,找了个死囚让他试试,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定他谋杀罪一点不过份。
大勇:曹家军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在于曹操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割发权代首”“吾不亲为,谁肯向前”曹操兵败赤壁的真正原因是军队水土不服——大多感染血吸虫病,曹操烧船而还。不能把船留给孙、刘。
忠:曹操一直忠于东汉王朝,年轻时是热血青年,曾舍身行刺谋逆军阀董卓。后又号召天下讨逆。董卓逃跑,各路诸侯不敢追,曹操不顾危险独追之,中埋伏险丧命。试问曹操不忠君爱国,能这样舍死忘生吗?曹操后来驻军山东、河南,听说汉献帝落难,带着十几个老家伙,可怜到只有桑椹干吃,立即前去救驾,东汉才又定都许昌。那知这小皇帝在外戚的蛊惑下认为曹操位高权重,竟想谋害曹操,苍天有眼,东窗事发,曹操也未篡汉。曹操临死也未想过皇帝瘾,是真正的忠臣。——曹丕篡汉非曹操能左右。
孝:曹操接父到许昌准备天天进孝。可惜!

英雄者,曹操也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塑造称一位花脸,阴险、狡诈、狠毒的奸雄形象。对待百姓,残酷、暴戾,纵军烧杀抢掠而置老百姓的生死若罔闻。对待身边的任,上至帝王后妃,下至部署亲友,稍不顺心,既举刀杀之。董承衣带昭,追杀刘综母子,残杀吕伯奢全家,罗贯中将曹操的凶险和残虐尽显笔下。目的是什么?拥刘反曹!罗贯中笔下的刘备,仁慈之人。体谅老百姓的痛苦和艰辛,宽以待民,宽厚的对待自己的部下,无论是自己的结义兄弟,还是文臣武将,这位中山靖王之后都以德感人,以德服人。刘备还是一位“忠义”的代表,忠,表现在企其对待汉王的态度上;对待兄弟和部下则以义为主,尤其是当上蜀国的皇帝后,与部下的关系就是靠“义”来维持的。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告诉他“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为成都之主。”知己之交啊!
而在我眼中,玄德非真英雄,孟德是也!
《三国演义》是小说,7分真3分假,而陈寿的《三国志》,纪传体分国史,“前四史”之首。陈寿笔下的刘备与《三国演义》中的却大不相同。压黄巾军之后,喜得小职一做,后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没有什么好下场,刘备“替”其掌管豫州、徐州。曾依附曹操,然不满曹操之治国,企图杀害曹操,未成而计先泄,无奈之下投奔袁绍和刘表,做客袁绍,袁绍气死,留客刘表,刘表病死。最后入主刘璋,刘璋的地随便夺取只是后人为其披上道德的外衣,最后刘璋下台,刘备就自然而然的上台了,登基称帝。而曹操,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洞察全局,行为果决,提倡任人唯贤,政治吏治,压制强豪,推行屯田制,使北方的经济恢复发展。
曹操的战功累累,曾取李催、孔融、袁术、袁绍、吕布、马超…之首,而刘备占了大半个荆州,灭了一个刘璋,如果没有诸葛亮,哪来的刘备。古人云:“卧龙,凤稚得一者得天下。”而刘备得此二人,结果却不然。
有人说当什么都不要当曹操的兵,因为曹操善杀。但想想,曹操拥有如何的政治才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理所当然的敌人就很多。我不杀敌敌杀我,换做你是曹操,你会选择像刘备那样的“仁慈”吗?
刘备的名言:“视兄弟为手足,视妻妾为衣服。”他对朋友义,对自己的妻妾却不义,糜夫人跳井,孙尚香跳江,难怪有占卜学家说刘备五行多水,克妻。
曹操很反叛,但反叛,是英雄的特性。英雄对于“传统”二字需要一种反叛精神,曹操的一生是叛逆的一生,如无此叛逆,何能在偶然中成就大业。有雄心壮志的人必有叛逆的精神。有人说曹操是万恶不赦的贼臣逆子,而我眼中曹操却是颇有雄心的中原霸主。曹操曾感叹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此的忧国忧民,这样的君王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什么!
曹操的一生,是慧眼识英雄的一生,曹操起事的那年,他招满了无数能人才子,让他们逐渐成为自己的智囊集团,使之为自己成其大业,从满宠、于禁、夏侯敦、夏侯渊,到后来的郭嘉、徐晃、张郃、庞德……曹操爱才,也重才,也许是受于爱才之心驱使的缘故,曹操一生为了拉笼能人不惜一切代价,这点演义中也不予否认,像徐晃、徐遮——也就是正史上的单福、还有关羽等人……而曹操爱才不仅仅限于本国人士,他也喜爱他国的人才,他对周瑜、赵云等人也是如此。曹操不仅爱才、重才,也敬才,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这看来是虚构的,但在过五关斩六将时,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曹操的“义”,关羽离去时,曹操不强人所难,反而放他走,并自责地说自己最后几天对关羽闭门不见,才是不义之举,后来又送盘缠给关羽,关羽没有下马接,众将皆怒,唯独曹操明白关羽的立场,斩六将后,夏侯敦前往追击关羽,夏侯敦当然也是位豪杰,两人怒目相视,眼看一场恶战即将暴发,又是曹操令人前往说明,化解了这场危机。
曹操还是性情中人,典韦宛城就曹操,典韦死的时候,曹操悄然落泪。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对曹操产生了敬意,而对于历来人们看过《三国演义》后,却是不肯承认曹操有优点的观念,我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们仔细翻开演义一看,也会发现曹操在演义中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为什么后人就是要一味地贬低曹操呢?
鲁迅先生曾说:“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很佩服他。”(《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确,曹操一生戎马,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并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撰著《孔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兵书,被历代的军事家奉为圭臬。曹操积极倡导文学,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吟诗作赋,今天,存有其诗20余首,散文40余篇。他的文风古朴风致、清新、气势磅礴,为我们留下《观沧海》等不朽诗篇。
“幸甚至哉,歌以诵志”
这是曹操的每首诗最后都会出现的两句话,曹操的诗,多显现悲壮的色彩,而曹操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首诗呢?而这首诗,又是属于悲壮的一首史诗,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亦在回味着这段短暂的历史。
一句“歌以诵志”,再现了曹操当日的壮志雄心。朦胧之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曹操站在山崖旁,口里念着那首《观苍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仅代表个人意见)

说曹操是一代奸雄的都是俗人,愚腐之人!
曹操在那个时代所做的一切才是英雄所为

曹操爱才啊,讲到三国里面的大将,魏国的大将可谓质量与数量并重啊!
文有二荀程郭贾司马(其他就不说了)
武有张辽张颌徐晃许褚典魏夏侯双杰一大堆
他自己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奸雄我不否认,政治家要出色光靠刘备那样哭天下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