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地理位置简介英文:<论语.述而>阐述了什么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0 11:56:3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阐述什么问题,对今天的教与学有什么启示?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启发诱导的思想
“启发式,同注入式相反,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地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他们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启发’一次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⒄“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引导自己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助产术‘早几十年。”⒅孔夫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自己思考问题,获得切实体会,才是可靠和有效地。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遇事思考的习惯,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反对机械灌输,提倡启发式教学。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⒆这种启发教学包含三个基本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激发强烈得求知欲,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为求能明确的表达。第二,老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其重要作用就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第三,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在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