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综艺节目唱的歌: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新五线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11:49:46

本人系基督教唱诗班成员,在多年的歌唱实践中,发现很多人对五线谱感到艰涩难学,经本人潜心研究,推敲琢磨,终于完成了新乐谱的发明,这就是新五线谱,简称新谱,她是把简谱的优点与五线谱的长处巧妙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相得益彰,而成为新时代的廿一世纪的新乐谱。
  新五线谱其结构完整,系统完备,论述清晰。由于五线谱是以首调唱名法来确定调性的,音符在线或间的唱名是以15种调性七种大调C、D、E、F、G、A、B而变化着的,使人学唱时非常吃力,既容易唱错,又容易忘记。在有的乐谱上用简谱音符并列在五线谱之上以方便学唱,而产生依赖性,人们同时看三行(简谱、五线谱和歌词)的难度是比较高的,从而分散了歌唱者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发挥歌唱水平。本人以五线谱音符符头作为研究对象,把简谱1、2、3、4、5、6、7七个唱名数字直接填入五线谱音符符头内,这样符头唱名就明确了,不需要背口诀或用多种技巧来确定唱名,也不影响五线谱原有的美感和传统格式,我们可以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歌唱或演奏上面,也可以随着音符在线谱中的上下、高低位置的变化而能有意识的唱出音高明确的和谐之声,因为符头在线谱上的位置已经确定了音高,并且不会因时间关系而生疏和淡忘。在二分音符符头中用增加小半圆弧或用多种双半圆弧等以增强醒目感来表示二拍;新五线谱中休止符与五线谱休止符相同,保持原样,这是对五线谱文化的传承,也符合国际音乐文化习惯。
  新五线谱有阳文版与阴文版之别,就象我们雕刻印章一样有赤文和白文之分,现代电脑排版技术很方便就能完成阳文版和阴文版的制作。阴文版它是在音符符头内将唱名1、2、3、4、5、6、7七个数字黑底留白,形成阴文,如 、 、 等,这样看起来与五线谱中的黑符有相似之处;而阳文版则将唱名用黑字白底方式表现;二分音符 则将唱名数字直接填入,如 或 等,使之与原有白符相吻合;新谱休止符与五线谱休止符相同而通用性强。这二种不同版本的新五线谱,为人们在运用新五线谱的制作、作曲及手书乐谱时多了一种选择。阳文版比较适合于作曲和手书 乐谱,方便 快捷,而阴文版较适宜于乐谱的印刷出版,清晰明了。
  在五线谱音符符头演变过程中,曾有“黑符”和“空心音符”即“有量白符”出现过。以后因为五线谱难学,所以出现简谱。三百年来,人们因五线谱的定型而淡忘了乐谱的进一步完善,或许音符符头太小了,似乎没有变革的空间及余地。而今我正是悟出道理并抓住契机,把简谱音符唱名数字直接填入五线谱音符符头内,才发明创造了新五线谱,并形成阳文版和阴文版两种模式及使之规范化、标准化,这个创意维妙维俏,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实在是最佳最理想的选择。
  新五线谱是一种简谱版的五线谱,具有普及性、群众性和实用性之特点,其实用价值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人们已经学会简谱,再掌握五线谱一般知识,就能一目了然地读谱和视唱,歌曲旋律可以脱口而出,无需死记硬背调性和摸索唱名及音高位置,使人们轻松自如掌握新五线乐谱并享受其带来的乐趣。
  新五线谱的问世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习音乐和乐器的人会越来越多。新五线谱可以进入小学音乐教材,让下一代早日接触音乐,培育音乐素养和高雅气质。音乐是美好的,可以净化人们的身心,启迪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新五线谱的问世,给人们在音乐乐谱上多了一种选择,新五线谱、简谱和五线谱在当今乐坛上将成三足鼎立之势。值得指出的是,新五线谱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她的影响力将是深远的。
  感谢上帝, 赐智慧与慈爱,我们才能填补这音乐史上的空白!让新五线谱这个新成果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吧!

呵呵~~是五线谱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目前使用简谱的,大概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

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始学国乐的人来说,简谱还是最先入门的一种记谱方式。而音乐班的学生,如果是从小学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

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有人只会看简谱,拿到五线谱就得翻成简谱才看得懂;有的人只会看五线谱,跟他唱首调旋律他还会被搞混了;有人两种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种看的速度与正确率较高。

第一种人以一般社团的人士居多,第二种则以小学音乐班居多,第三种就是像我们这样演奏需求较多,或者是社团中比较有心的人了。

有人支持五线谱,甚至完全不知道简谱是怎么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则是支持简谱,认为易学易普及,也没有什么是简谱办不到的。

我自己的识谱转变过程:

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看法说一说。也许对于与我有类似习乐背景者,能有些参考的作用。

我从高中学国乐开始,就是看简谱的。后来到大学,在高市国兼差,以及在戏曲界工作的时间,也都是看简谱的。

不过这中间,我买了一把长笛,开始试着看线谱。

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任中音唢呐演奏员的职务。由于中音唢呐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所以便在每日翻谱之余,慢慢尝试看线谱。由简单的曲子开始,五线谱发下来后,先克制自己要翻译成简谱的冲动。等到指挥一开始下指挥棒的时候,直接识谱吹奏。

当然总有地方比较难些,我就把实在来不及看线谱的地方,翻译为简谱,而且是以C调记谱。

这样慢慢熟悉,强迫自己看线谱,大约几个月以后,大部分的乐谱发下来就可以直接识谱了,也脱离了每次发一堆谱就忙着翻译的紧张忙碌情形。

后来随着乐器的使用以及乐团抄谱编曲的需要,逐渐也会看各种谱号(高音,中音,低音)了。老实说常用的乐器就有四五种了(不同调性的同种乐器不算),每种乐器各要背上六到八种的简谱指法,以及两三种线谱指法,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种指法,的确有些头痛。

所以有时会出错是在所难免。不过随着常用程度不同,出错的机率也就不同了。基本上愈少换乐器,调号较常用,临时记号愈少,则出错的机率也就愈低了。

其他乐器的情况:

其实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频频换笛子还能看线谱,实在是很厉害。若是以法国号、竖笛等等移调乐器的观念来看,乐谱本身就应该移好调了。也就是说,乐谱记载好用什么调子的乐器,演奏员照着换乐器后,仍应使用一致的指法继续演奏下去,而乐谱必须预先移调。

所以西方管弦乐的指挥就要有很强的读谱能力,把总谱上面各种不同的移调声部组织回原来的位置。相形之下,国乐的乐谱不但没有为移调乐器移调,有些甚至任意采用谱号,造成演奏员额外的负担。例如许多号称中音的国乐器实际音高应用高音谱号记谱,而不是听其名称就采用中音谱号。有些乐器音区较高,却仍采实际音高记谱,没有移调(低八度)记谱,造成识谱的困难。

由此可见,采用线谱虽然是目前专业乐团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国乐界的记谱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演奏员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移调的管乐器,如笛子以及传统唢呐,在使用线谱上有着上述的移调问题。至于其他大致是固定音位(扬琴、笙),固定定弦(其他大部分的拉弦、弹拨)乐器,则问题比较少。

向我自己也拉二胡。只要花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看线谱拉一些合奏曲了。不过这还关系到我已经会看其他乐器的五线谱,以及我对于二胡指法也颇熟悉,也许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身上。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觉,比起要时常换乐器的来说,这些定音定弦乐器,用线谱的障碍比较小些。

心中识谱的方式:

前面说过有几种人,所以也就有几种不同的识谱方式。

对于只会看线谱,不会看简谱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调线谱的观念,所以一时难以理解首调的观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简谱了。如果当初使用的是首调线谱的观念,应该会容易些。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原本看简谱已经习惯了的人,如何看五线谱?

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重点则在于个人对于首调的体认程度,以及对于固定调五线谱的视唱听写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视唱听写是偏向首调?还是固定调也可以?

愈是偏向首调感,愈会有翻译的动作。即使是没有用笔写下来,也会在心里快速的运算着。

有的人听到C调 6 #4 3 2 就会觉得明明是 5 3 2 1 (D调),而有的人则正好相反。所以说在识谱时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推算,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相当多的不同比例可以运用。

以我自己看线谱为例,谱发下来第一次视奏的时候,我心里是完全采用固定调的,也就是看到音符在那个位置,我就按好哪个音,照吹就是了。

不过,当第一遍的视奏完毕,我已经听到了曲子了,这时候我的听写部份,是首调居上风的,所以第二次视奏的时候,我可能就改为一半首调一半固定调了。也就是说音程的关系采用首调安排,部份乐谱也是转为首调了。

乐曲愈是具有明确的首调感,我自动翻译成首调的比例就愈大,例如喜讯传边寨就是个例子。不过如果是类似第二民族交响乐这样的曲子,我心中就是以固定调来存想了。

所以,主宰我识谱时心中想法的,其实是耳朵的听觉。容易听出首调乐谱的,就自动转成首调线谱来看;不容易听出来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转调的,就采用固定调识谱。也就是说看情况,该首乐曲用那个比较方便,就用哪一个方法。

上面讲的是识谱,时于演奏时音准的控制,则大都是以和声共鸣好,或者音阶进行顺耳为准,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觉来演奏。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识谱方式,也许能对像我这样由简谱转增加看线谱的人,有所帮助。

简谱 VS 五线谱:

简谱与线谱各有其优缺点,这里将我自己的感觉以及想法,来说一下。

简谱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间的符号差异,比起线谱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来说,无疑的简谱的符号差异,要比线谱的位置差异要来得容易辨认,所以对于初学者的学习,简谱的确比较快容易上手。

线谱初学看错行是很常见的,简谱却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错。一个是识谱时候的问题,一个是是识谱后执行时期的问题,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采用简谱,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培养首调感,也较于容易建立起首调的听觉,有助于以首调方式来演奏的音准。上手容易,转调也容易,但是对于首调感不明确,临时记号多的曲子,学简谱的人就比较缺乏这样的训练了。

简谱的实际音高,却没有线谱那么明确,尤其是碰到转调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不确定的情况。

这个问题,在编写乐曲时,就比较会造成困扰。除了音响效果的转变以外,有些和声的转位也会造成一些问题。

在和声方面,愈多音出现时,简谱就愈吃力。因为简谱符号大,又要加点,叠起来相当暂空间,而且有时必须分神判断夹在里面的点到底是属于哪个音符的。所以当和声同时出现的数目多到一定程度时,简谱的识谱就不如线谱简洁明了。

至于其他的部份,简谱与线谱相通之处就很多了,差异性也不大。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发现简谱与线谱各有其应用范围,也各有其优缺点。所以端看用途而定,不必非得说出哪一个才是最好的。由于国乐演奏的范围很大,形式也很多样化,因此两种谱制都有其合适的曲目。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信两者并存仍是必须的。

对于一般的社团人士,我的建议是还不必非学线谱不可。如何把音准,节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热爱音乐的人应该先要去追求的。只有当行有余力时,再去尝试看线谱,也算是学习了新的东西。

至于音乐班的学生以及专业人士,相信两种都要会看已经是必备的技能了。其实科班教育都有钢琴课,看线谱应该都不成问题。只有像我这种没有学过钢琴,而由民间艺人跳入专业的,才需要特别去训练自己看线谱吧!
参考资料:孙沛元
回答者:星……见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29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