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品种有哪些品种: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19:44:22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凶狠的民族,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确实曾经挥斥长城内外,辉煌一时。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契丹人究竟去了那里?他们还有没有后裔?

  寻找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从神秘中来,在神秘中走

  契丹是一个谜一样的民族,从他们在历史中现身开始,神秘的色彩就伴随着他们。

  关于契丹的起源,人们只知道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建立了辽国。1124年,契丹人在中京城下与女真人决战失败,贵族耶律大石率几十万部众迁至漠北,延续了辽政权。辽国最终于1218年被蒙古所灭,此后的史书中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迹。

  百万契丹人去哪儿了?

  据说,辽国灭亡的时候拥有数百万之众。那么,人们不免要追问:百万契丹人哪里去了?

  契丹人用自己的文字留下了大量的史料,但是辽亡之后,能辨认这种文字的人或死或逃,这些典籍也就成为无法解读的天书。因此,后人只能根据各种只鳞片爪的史料和传说来推测这个民族的归处。众说纷纭,但几乎每一种说法都缺乏可靠的依据。

  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也就是说,契丹民族如同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那么,这些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回来吗?

  就在专家们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一个叫达斡尔的少数民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达斡尔的传说

  茫茫大兴安岭,清澈的嫩江。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达斡尔人就繁衍生息在这三道风景交汇的地方。

  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里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没有人知道了。

  当地的一个传说引起了民族史学家们的兴趣: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这个传说把达斡尔与契丹联系在一起,但传说中的故事会是历史的真相吗?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达斡尔源于契丹,也有现代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但他们找到的都是间接证据,在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之前,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云南“本人”是契丹后裔吗?

  就在达斡尔人的寻根工作山穷水尽的时候,寻找契丹后裔的另一条战线在云南拉开。

  施甸,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吸引了民族学家的注意。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小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

  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如何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呢?毕竟漠北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

  DNA技术揭开千古之谜

  一门新兴的技术为解开这个千古悬案带来了希望。纵然历史已被遗忘,文字已经失传,语言已经改变,在契丹后裔的血液中,总还会有一种记忆在流淌———基因。现在,考古学家们要用新兴的DNA技术来唤醒这份最后的记忆。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首千年前的契丹风土歌,把蒙古草原的壮美,契丹民族的豪迈,描绘得有声有色。千年之后,草原依旧,契丹人的后代也还在,他们仍在耕田、牧羊、放马、高歌……

  ■原始新闻

  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人对于萧峰一定不会陌生。萧峰是契丹人,他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民族曾轰轰烈烈地拓创了二百余年的辉煌,直到今日,俄罗斯语还称中国为契丹,可见它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民族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惊奇、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杳无踪影。那么,这个曾经创造了众多文明的优秀民族到哪里去了呢?(据新华网)

  ■链接

  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

  契丹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契丹原先没有文字。公元920年春正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创制契丹大字,秋9月制成,诏令颁发。这种大字是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笔划而成的。解放前辽庆陵出土的“哀册”上所写的文字,都是大字。后来在庆陵壁画上和许多辽代陶器上,也发现这种契丹大字。

  但除了契丹大字之外,还有一种契丹小字,据史载是皇子迭刺创制的。解放后,辽宁锦西县狐山辽萧孝忠墓所出土的墓志和义县、建平县所出土的铜器、银器上的契丹文字,就是这种契丹小字。

  契丹文字使用了好几百年,但因通读不易,所以并没有深入民间,可是,它极大地影响了西夏和女真文字,是契丹族对文化的一大贡献。

  契丹历史知多少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号神册,建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大辽;

  1124年,中京决战失败,耶律大石率部西迁。1125年,辽国灭亡;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1218年,西辽政权为蒙古所灭。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达斡尔源于契丹,也有现代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但他们找到的都是间接证据,在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之前,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DNA技术揭开千古之谜

一门新兴的技术为解开这个千古悬案带来了希望。纵然历史已被遗忘,文字已经失传,语言已经改变,在契丹后裔的血液中,总还会有一种记忆在流淌———基因。现在,考古学家们要用新兴的DNA技术来唤醒这份最后的记忆。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达斡尔族祖先——契丹
发表日期:2006年6月30日

• 达斡尔族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形成民族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曾是东胡、鲜卑诸部落的一部分。形成民族后直到今天,基于用了个族称,即元代以前用“契丹”,明代至今用了“达斡尔”。

• 文献上对于达斡尔族先民——契丹的记载,始于东晋时期的公元 378 年(见《三国史记》卷十八,小兽林王八年条)。

• 契丹始祖名中叫奇首可汗。在契丹发祥地——木叶山上建有他的庙,里面供有他 和 夫人,八个儿子的画像。达斡尔族广传的萨吉哈勒迪汗,就是关于他的传说,因为他的哈勒(氏族)是萨吉,因此按族俗避呼其名而称其氏。

• 奇首可汗所生八子,组成了最古的契丹八部,后来在隋、唐两代,相继组成过大贺氏八部联盟和遥辇氏八部联盟。

• 在唐代历次任命大贺氏部落联盟尊为松漠都督,朝廷通过他来统治契丹,并赐国姓李。前后共出任过九位都督,即:李窟哥、李阿卜固、李尽忠、李失活、李娑固、李郁于、李吐于、李邵固、李遇折。

• 在唐代继大贺氏联盟出现了遥辇氏联盟,联盟长称可汗,前后共有九位可汗管理契丹。他们是:洼可汗、阻午可汗、胡剌可汗、苏可汗、鲜质可汗、 昭 古可汗、耶 澜 可汗、巴剌可汗、痕德堇可汗。

• 契丹最初、最古老的八个部落是:具伏弗部、羽陵部、日连部、何大何部、悉万丹部、吐六于部、匹黎尔部、羽真候部。

• 唐朝曾给契丹大贺氏八部建过九个州。达稽部建峭州,纥便部建弹汗州,蜀活部建无逢州,芬向部建羽陵部州,突便部建日连州、芮奚部徒河州、坠斤部建万丹州,伏部建匹黎、赤山两个州,部归松漠都督府管。

• 唐末契丹遥辇氏八部有:迭剌部、品部、突举部、突吕卜部、乙室部、楮特部、乌隗部、涅剌部。此八部也称“阻午可汗八部”。

• 天当皇帝期间,第三任松漠都督李尽忠,曾因对歧视契丹的民族政策不满,而起兵造反,他这一尝试独立的战争;最终遭失败。他在造反中组织了遥辇氏联盟,并任第一任可汗

• 在遥辇氏联盟第九任可汗——痕德堇可汗时期,掌握兵马大权的夷离堇是耶律阿保机。公元 907 年痕德堇可汗去世后,联盟根据痕德堇可汗的遗愿,根据耶律阿保机的才能和威望,选举他为部落联盟首领。可是,他并没沿袭第十任可汗而是称帝建国。国号“大契丹”。史称他为“辽太祖”。 916 年正式称帝。

契丹族已经消失,现在的达斡尔族和契丹族渊源很深,把契丹人视为祖先,详情请看下文:
在新版《天龙八部》电视剧中,胡军扮演的萧峰高大勇武,留着落拓不羁的长发,双目炯炯,胸口刺青狼头图案,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和辽国生出无限的好奇。在杨家将镇边抗辽的民间传说里,契丹人剽悍勇猛,好战凶狠,中原王朝不堪其扰。

历史上真实的契丹人到底是何等模样?曾在中华文明史上煊赫一时的大辽国经历了怎样的盛衰历程?这个创造灿烂文明的游牧民族,在王朝鼎革动荡的旋涡中,最终又流向何处?

2003年11月24日,几张貌似普通的电脑合成图吸引了全国公众关注的目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契丹女贵族的颅骨,利用电脑三维技术,成功复原了她的颅像,并展示了逼真的复原像效果图,一度沉寂的契丹历史民族研究再获重大突破。透过闪动的屏幕,一位面容鲜活、服饰精美的契丹女子从遥远的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契丹族建立大辽帝国统治北方二百一十年

契丹原是先秦时期古老民族东胡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流域。“契丹”一词源自本民族自称,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有“镔铁”、“刀剑”、“寒冷”等数种说法。

隋以前契丹各部一直以游牧为生,隋唐之际,契丹人组建了比较稳定的大贺氏八部联盟,有兵员4.3万人,总人口达到20余万。唐朝开元年间,契丹遣使入朝,玄宗封契丹首领李失活为松漠郡王。此后契丹势力迅速崛起,在同室韦、乌古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不断获胜。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即是契丹。契丹国在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从此统治我国白沟河(在今河北北部)以北的广袤土地长达210年。

辽朝广阔领土上既有契丹等游牧和渔猎民族,也有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实行“一国两制”,设立北南面官,南面官仿照唐代制度,管理汉人州县。北面官则按照游牧民族的习俗治理契丹和奚族人口。契丹建国后还创制了“大”、“小”两种契丹文字,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先进因素。辽朝历代帝王皆通汉文,契丹贵族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诗人和画家。

公元1125年,辽朝灭亡。此前一年,辽朝宗室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辗转迁移到中亚的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重建辽政权,史称西辽,逐渐淡出中华各族,融合为中亚各族的一部分。辽灭后,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丽等少数民族,其余则进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点渐渐褪尽。蒙古灭金时,他们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统治者视作汉人。契丹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复存在。DNA测序证明达斡尔人、云南“本人”是契丹后裔

契丹族的消失让许多学者困惑,难道他们没有直系后裔繁衍至今吗?一直将契丹人视为祖先的达斡尔人和云南“本人”果真是他们的嫡系子孙吗?带者种种疑惑,记者专程采访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先生,在刘老师的娓娓叙述中,历史迷雾逐渐散开……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达斡尔,本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文献中。乾隆年间,清廷修《钦定三史国语解》时就提出,在《辽史》中出现的“大贺氏”就是达斡尔人的祖先。在现代达斡尔语中,虽然许多词汇出自蒙语和满语,但有些词汇却为其所独有。达斡尔人称铁为“曷数”,这与《辽史》中契丹人对铁的称谓惊人的一致。

而生活在滇西的阿、莽、蒋三姓十余万“本人”,虽散居保山、大理等地,分属汉、彝、布朗、佤等民族,却都自称是契丹后裔。保山市有诸多遗迹保存着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下属的施甸县木瓜榔村蒋氏祠堂的门楹上刻着这样一副对联:“耶律庭前千树绿,莽蒋祠内一堂春”。“耶律”恰恰是辽代契丹族第一大姓。在昌宁县本人墓地里发现的一块石刻记载墓主:“原籍乃辽东人氏,后遭逢变迁,保机后裔四散奔走,……移民滇西顺宁而觅其食。”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专家陈乃雄先生曾亲临保山,详细考察了当地家谱、地方志和传说,并将326个“本人”的语词与多民族词语进行比较,发现其中100多个属于阿尔泰语系,验证了“本人”语言与达斡尔族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分子考古学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分子考古通过提取古代各种生物的DNA,并将其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可找出其内在的遗传联系,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刘凤翥、陈智超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杨焕明、刘春芸教授等专家合作进行“分子考古学”课题研究时,将契丹人后裔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课题组先从达斡尔、鄂温克、蒙古和汉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样,然后南下云南保山,从“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样,又取道四川乐山,从正在那里展出的内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尸上提取了小块标本。课题组完成对契丹遗骨、达斡尔人、蒙古人、鄂伦春人、汉人和云南“本人”的DNA测序后,进行了严格的比较检测,最终得出结论,在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与契丹人拥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而云南保山施甸的“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为契丹人的后裔。追随女真蒙古四处征战契丹后裔流散至全国各地

金灭辽后,许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边疆,修筑抵御蒙古进攻的防御工事“金界濠”,随后就驻防在那里。金灭后,部分驻防的契丹人在战乱中向北迁移,保持了相对大而完整的族群,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达斡尔人的祖先。而云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云南征战的契丹族人的后裔。辽亡后,一部分契丹人在辽皇室耶律秃花的统领下归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孙耶律忙古代随忽必烈灭大理,并受命率部留守云南。《明史·云南土司二》中记载的施甸长官司阿苏鲁,凤溪长官司阿凤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孙,阿苏鲁也被当代“本人”视作祖先。经过740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契丹后裔在滇西不下15万人。在繁衍过程中他们和当地民族不断通婚,所以同达斡尔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亲缘关系要稍远。
参考资料:《北京科技报》试刊第二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作过DNA的坚定,结果是达斡尔的血缘最接近契丹人,此外还有居住在云南的一部分蒋姓家族,其血缘最接近达斡尔人,证明达斡尔人可能是契丹人的后裔,由于时间长久,氏族见得通婚,但依旧保留了父系的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