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李博雅 xj.cnr.cn:对死亡的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8:20:01
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有时很怕的,有时却很坦然。你们呢?

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生”的状态是不同的,所以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没有所谓对死亡的“正确”态度,如果非得定一个正确的标准,那么“坦然”就是“正确”。
如何才能“坦然”呢,说一句可能惹来争议的话:你觉得在“适当的时候”你“应该死”,那就是“坦然”面对死亡。很多人自然会质疑: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乐观的面对生活,享受生活,怎么能认为自己应该死呢?请注意是“适当的时候”,而不是“马上”。
我认为,人生就像欣赏一部戏,如果你很投入的看戏,无论情节是喜是悲,你都会愿意继续看下去,而不希望戏剧马上收场,可是戏剧是不可能永远也演不完的,也许在你不断期待剧情的时候,希望戏剧永远也演不完(就如同你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打算的时候,希望永远也不死)。然而理性地思考一下,戏剧无限的发展下去,必定会味同嚼蜡,人生无限的发展下去,也会失去意义。所以戏剧应该有一个结尾,人生也应该有一个结局。
人生同戏剧不同的是,你没有办法准确的判断你的“人生大戏”何时落幕,但通过努力,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它的长度(比如通过爱惜身体、通过注意安全,把它的长度大致的控制在几十年到一百年),但有很多意外情况你是不能预知的。因此只要你让生活变得充实,每天都不白过,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死亡降临,在死之前,你都欣赏到了一部好戏。
但戏剧在伏笔的时候就落幕肯定不是完整的戏,人生也要有一个为剧情发展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当然最好不要死掉,但人完全可以在“准备阶段”享受生活给你带来的乐趣,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也可以不断为后面的“好戏”做准备,这样即使英年早逝也不留过多的遗憾,即使长命百岁,也会好戏迭出。
人畏惧死亡的另一个种原因是:死亡意味着记忆结束,无论你前面的生活多么精彩,死了之后都不会留有任何回忆,既然无论生活好坏,最终都要忘记,为何还要追求幸福呢?这是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虚的原因。我认为,人生之路虽然只能走过一次,但路上可以留下脚印来引导后人,如果脚印留得很深,可以留下很长时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感叹“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吧。所以要让自己留下一些脚印,就尽量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固化下来。君王将相可以留下宫殿或陵墓,贞洁烈女可留下贞节牌坊,但对于我们今人来说,这些不过就是一些供人游览的景致而已。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人的精神。
说了这么多,也许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慨,可能不会对所有人都有用,但毕竟也是我自己想法的一种固化,就当它是我自己的“贞节牌坊”吧(我是男的,呵呵)。

没关系啦!只要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反正没遗憾就是了!
好好看待人生。 不就好了吗!!!

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死亡,根本谈不上什么生命。
而且,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限制,生命才变得更美,更有意义。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坦然。

人总是要死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要好好享受生命

人生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已经是快死的人了,咱们都说句真话能咋的???

我说真话:
我怕死!!!

我有时简直想早点死,觉得活在这世上一点意思也没有.你看看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以为生活可以过好点.出来工作几年了,工资还是那样不变,虽然说现在的人民币升值,但我却觉得现在的钱一点也不好使.买一层楼,你就得个个月都把大部份钱拿去付款,简直就是金钱的奴隶.还有读了几十年的书,才发现那书全是假的,骗人的.在公司里整天都要说些圆滑的话,感觉自已都想吐.哎>>>你这家伙却说害怕死亡,简直就在开玩笑.你听着,有的吃你这吃,有的玩,你就玩.你看那些死于天灾人祸的,真是惨啊,连自已几时死都不知道!